首页 句子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简介(摘抄好句27句)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简介(摘抄好句27句)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简介

1、我给你建议一个主题吧:走进大山对你意味着什么,你就用同样的方式准确完整地对自己述说一切——再三回到这篇文章,直到你觉得你经验中所有的重要因素都包含在里面了,你觉得很满意了为止。你翻越过山岭,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人类总是要翻山越岭的。不要以为你试验过区区十来次,就能够准确地讲述这个故事,你要反复修改,特别是,在停顿了足够长的时间以后,你怀疑你已经接近了事物的核心和至高点时,你更要在那里重申你的观点,向你自己描述这座山。这个故事不必太长,但它必须先写得很长,然后才能精简缩短。你想,翻这座山可没花太多时间;但是,你确实翻越过了这座山吗?我可以问一下,如果你去过华盛顿山的山顶,你在那里发现了什么?你知道,这就是他们成为见证人的不二法门。仅仅是上去了,被风吹一吹,这算不得什么。我们在那儿的时候没有怎么爬山,但我们在那里吃了午餐,就像在家里一样。只有在回家以后,我们才算真正翻越了山岭,如果我们真能够翻越的话。山说了些什么?山干了些什么?(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简介)。

2、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1803—1882),美国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出身于牧师家庭,就读于哈佛大学,后游历欧洲,结交散文大师卡莱尔。1834年游历归来的爱默生迁居康科德镇,潜心读书写作,发起“超验主义俱乐部”,成为美国超验主义哲学的代表。爱默生一生著述丰富,大多为散文,其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作是《自立》。爱默生不仅对美国文学影响巨大,被认为“有了爱默生,美国文学才真正诞生”,而且也是美国思想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自立主张、民权观念等对美国人民影响深远。文学评论家劳伦斯•布尔在《爱默生传》中说,爱默生与他的学说,是美国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3、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WaldoEmerson),1803年5月出生于波士顿附近的康科德,1882年4月27日在波士顿逝世。他的生命几乎横贯19世纪,19世纪的美国热闹却混沌,有些人意识到它代表着某种新力量的崛起,却无人能够清晰的表达出来。这时的美国,缺乏统一的政体,更没有相对一致的意识形态。他去世时美国因为南北战争而统物质力量引人注目,其个性也鲜明起来,文化正在走出欧洲的阴影。

4、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HenryWadsworthLongfellow),美国诗人、翻译家。1807年生于美国波特兰,1882死在波士顿剑桥市。在他辞世之际,全世界的人都视他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他在英国的声誉很高,人们将他的半身像安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个美国作家。朗费罗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拉近了美国文化萌芽与欧洲文化的距离。他13岁就在报纸上发表了诗,他的诗于平凡中散发光彩,音乐点缀着平凡。其诗歌的质朴和单纯虽使他深受儿童及一些成年人喜爱。

5、与智者相伴·与成功随行,迈向成功·获得幸福,发现潜能。

6、当地居民在康科德当年的战场表演着当年的那场战役(本人摄)

7、他的诗歌、散文独具特色,注重思想内容而没有过分注重词藻的华丽,行文犹如格言,哲理深入浅出,说服力强,且有典型的“爱默生风格”。

8、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

9、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20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梭罗的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文笔优美隽永,对生活的思考充满机趣,阐发的思想对英国工d、印度的甘地以及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等都有较大影响。

10、6月12日,大陆会议任命了托马斯·杰斐逊等5人组成的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简介)。

11、在《托马斯·卡莱尔及其著作》(ThomasCarlyleandHisWorks)中,梭罗写到了卡莱尔的《论历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主义》(OnHeroes,Hero-Worship,andtheHeroicinHistory)和爱默生的《代表性的人》(TheRepresentativeMen),认为这两本书都不能代表工作着的人。他接着说,“很明显,作者都没有谈及他的生存条件,因为作者自己并没有进入他的生存条件。”正如他后来在《漫步》中写的那样,他懂得,“英雄通常是最简单、最模糊的人。”有意无意间,梭罗迎接了卡莱尔1845年8月25日写给爱默生的信中提出的挑战:“我希望你能够找到一个美国英雄,一个你真正热爱的英雄;给我们讲述他的故事。”梭罗在亲身承担了英雄这个角色以后,也重新为英雄行为做出了定义。将生活试验变成一项英雄行为,他也成功地将《瓦尔登湖》从一条实现无法实现的目标的哲学思路,变成了对迷惑者的指南。于是,他塑造了代表性的人,代表的不是过去,而是当今。

12、心灵写出了历史,心灵又必须阅读历史。斯芬克斯必须解她自己的谜。如果全部历史体现在一个人身上,那么全部历史就需要从个人经历的角度来解释了。我们一生中的时时刻刻与千秋万代都息息相关。我所呼吸的空气是从大自然的仓库里吸取来的,我书上的亮光是从亿万英里之遥的星球上发出来的,我身体的均衡依赖于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平衡。同样的道理,时刻应当受时代的指导,时代应当被时刻来说明。所以每一个人是普遍心灵的又一个化身。它的所有特点都表现在他身上。他个人经历中的每一件新鲜事情都闪现着千千万万人的所作所为,而他生活中的危机又与民族危机休戚相连。每一场革命最初都是一个人心灵里的一种思想,一旦同一种思想在另一个人的心灵里出现,那对于这个时代就至关重要了。每一次改革原先只是一个人的见解,一旦它又成为另一个人的见解,它就会解决那个时代的问题。别人叙述过的事实必须符合我身上的某种情况,才显得可信、可理解。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必须变成希腊人、罗马人、土耳其人、教士和国王、殉道者和刽子手,必须把这些形象拴到我们秘密经历中的某种实体上,否则我们就不能正确地学到任何东西。哈斯德鲁巴或恺撒·波吉亚的遭遇跟我们的遭遇一样,都是关于心灵的能力和堕落的一种例证。每一种新的法律和政治运动对你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你就站在它的每一个旗号前说:“在这个面具下面隐藏着我的普罗透斯式的性格。”这就纠正了我们太接近自己的毛病。这就使我们的行为客观逼真地展现出来:螃蟹、山羊、蝎子、秤、水壶,用做黄道十二宫的标志时,一下子成了非同小可的东西。同样的道理,在所罗门、亚西比德、喀提林这些古人身上,我能够冷静地看到我自己的罪恶。

13、1851年,他读到詹姆斯·威尔金森(JamesWilkinson)的《人体》(TheHumanBody)一书时,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某种程度上,威尔金森的书实现了我的梦想,亦即,回到语言最原始的类比和衍生意义上去。他的类比能力,比更著名的作家们能够更经常地引向更真实的语言……他的表达方式是从比科学更睿智的本能而来,因而他使我们更加相信古老的和现今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它们,便能够安心地相信它们……所有关于真理的概念,都是分辨出其中的类别;我们通过我们的手来推想到我们的头脑。”不理解这一点,我们就无法理解和遵从他在《瓦尔登湖》中试图表达的目的。

14、梭罗1857年11月16日写给布雷克的信中,描述了从经验中提炼真理的方法:

15、正如梭罗在日记中所说,自传胜过传记(他在《在康科德河和梅里迈克河流上的一周漂流》中也重复了这个说法)。“如果我不是我,谁还能是我?”或者像他在离开瓦尔登湖之后的1957年10月21日的日记中写的:“难道诗人不是命中注定要写他自己的传记吗?除了一本好日记以外,还有什么好写的东西?我们不想知道他想象中的主人公每天是如何生活的,我们想知道的是他本人,这个实际主人公,每天是如何生活的。”

16、梭罗在此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梭罗栖居在宁静的瓦尔登湖畔,自然和谐相处,辛苦劳作,并享受日光、流水、飞鸟、积雪带给他的快乐和闲情,他观察自然,自省内心,静静写作,陆陆续续地撰写出了两部书稿《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AWeekontheConcordandMerrimackRivers)与《瓦尔登湖》(Walden,18又译作《湖滨散记》)。

17、爱默生之家与康科德博物馆隔着剑桥路相望,现在仍为家族所有。一栋四四方方的两层小楼,一幢再平常不过的建筑。1835年爱默生花3500美金买下这个房子。在与第二任妻子莉迪亚的婚礼后第二天就搬了进来。

18、亨利·詹姆斯是19世纪美国继霍桑、麦尔维尔之后最伟大的小说家、哈佛大学学生。他曾经说过:“康科德是美国最大的一个小地方”。

19、埃勒里·钱宁(ElleryChanning)1845年3月2日写信给梭罗:“在这个世界上,我为你看中的唯一地方是那块我曾经命名为‘酒器’(Briars)的地方;到那儿去吧,给自己盖一所小房子,然后开始尽情享受自己的伟大历程吧。”钱宁在这里究竟是建议梭罗搬到湖边去住,还是梭罗已经搬家,我们无从得知,估计两种可能性都有。临三月底时,梭罗借来一把斧子,开始砍白松树。五月份,他的房架搭起来了,他开始清理和开垦两英亩半的土地,准备耕种。

20、《生活的准则》探讨了人类应如何对待命运,怎样实现理想,走向成功,如何寻求精神与现实的和谐。作者力图使人的思想全面地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展现,通过对一些生活细节问题的解析,回答了“我将怎样生活”这个恒久的问题。爱默生是“美国精神”的塑造者之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等著名作家。

21、不过,我们应当记住,《瓦尔登湖》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传,而是一部文学作品,为了保持他创造的神秘生活艺术上的完整性,梭罗作了一些灵活调整。1848年3月27日写给哈里森·格雷·奥提斯·布雷克(HarrisonGrayOtisBlake)的信中,梭罗将他的实际生活和理想生活区分开来:“我的实际生活是一项事实,观察它,我没有什么特别自得的地方,但是尊重我自己的信仰和愿望。我是为我的信仰和愿望立言。”同样,他还于1856年2月10日写信给卡尔文·格林(CalvinGreene):“你放心吧,你在书中看到的是我最好的一面,我真不值得当面会见——我口吃,迟钝,笨拙。你知道,即使诗歌,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无限的炫耀和夸张。我倒不是不承认我写的文字,而是想说出我在我微弱地道出的真理面前究竟是什么样子!”

22、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其艺术风格是最能代表巴尔扎克的特点的作品之一。

23、梭罗决定在林中独自居住的起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他和查尔斯·斯登·惠勒(CharlesStearnsWheeler)在弗林特湖中度过一段时间。惠勒是梭罗的朋友,是他在哈佛的同屋,惠勒在弗林特湖附近盖了一个小棚子,1836到1842年间,几次在那里居住过几次。梭罗在小棚子里也待过,可能是在1837年,不过,他在那里居住的时间有多长,现有的记录没有定论。我们不知道惠勒的小棚子的确切地点,不过它很可能是建在他哥哥威廉姆·弗朗西斯·惠勒(WilliamFrancisWheeler)的土地上。如果梭罗确实考虑过在弗林特湖那里居住,那么,他求助过的人可能就是弗朗西斯·惠勒。

24、《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国) J. D. 塞林格)

25、亨利·戴维·梭罗(H·D·Thoreau,1817-1862)

26、本文转载自网络。以上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