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舌战群儒
1、扬雄家族世代以耕种养蚕为业,从小好学,博览群书,不喜富贵,不忧贫贱,家中没有一石余粮,却很安然,他胸怀博大,喜欢辞赋。蜀人杨庄推荐给汉成帝,之后随侍左右。前往甘泉宫时,作《甘泉赋》,讽刺汉成帝铺张,作《羽猎赋》劝谏帝王,作《长杨赋》,批评成帝铺张奢侈。
2、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
3、诸葛亮其实也知道陆绩说的不假,但是他嘴功确实一流,你跟我讲事实,我跟你讲境界,跟我讲境界,我再跟你摆事实:
4、张昭心想,“这诸葛亮原来是东北人啊?不好办了!”又说:“前一阵子听说你家刘老板堵了你三次才在你家茅房堵到你,拿你当作爱的供养,憋足了劲想猛吸一口然后收购荆州全部股份,没想到最后大股东却成曹操了,不知道这事你怎么看?”
5、步骘指出诸葛亮欲效张仪、苏秦的游说之举,诸葛亮却淡化张仪苏秦二人的辩士身份,而突出其豪杰的本色,强调二人“皆有匡扶人国之谋”,点出儒者们无勇无谋,只知巧言论辩,实则贪生怕死的本质。(诸葛亮舌战群儒)。
6、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7、错!CPPM职业采购经理认证的讲师认为,诸葛亮出使江东,底气在于知己知彼,对当时形势的有着清晰的把握。他不但知道孙权并不甘心臣服曹操这个方向性的情报,他还对孙权手下的几大重臣做了认真的分析。比如,他给张昭的定位“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
8、 孔明厉声曰:“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本。你既为汉臣,不思报效,反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9、一姓之帝业,万姓之哀毁。孙、刘为成就个人帝业逐鹿争锋,未念及天下的分崩和黎民的苦难。
10、苏秦、张仪可是大才,又都有丰功伟绩,就凭你个投降分子也敢谈论此二人,完全回避了自己是不是个大忽悠的话题。
11、诸葛亮听说张昭等一班谋臣在鼓动吴主孙权投降,虽然孙权没答应,但说不定哪天禁不住耳边风,会改变主意呢。
12、详略的不同、论辩方法的不同显示出诸葛亮的机动灵活,详答老辣者,略对浅薄者,挥挥洒洒,左右逢源,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着实令人叹服.
13、张昭道:“新近听说刘备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荆襄。如今荆襄却一下归属了曹操,不知你们是何用意啊?”孔明暗想:张昭乃是孙权手下的第一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服得了孙权?
14、蜀汉章武二年(222),刘备兵败夷陵(今湖北宜昌境),次年病亡。诸葛亮奉遗命辅佐后主刘禅。
15、赤壁大战前夕,张昭希望孙权接受曹操的收编,归顺汉统,早日结束乱世。这样做,也没有违背先主孙策的托孤遗训。
16、第一个回合: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17、诸葛亮为了说服程秉,提到了扬雄,杨雄字子云,蜀郡郫县人。西汉末期辞赋家、思想家,扬季五世孙,名士严君平弟子。看履历杨雄没有诸葛亮说的那么不堪,那么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18、张昭先投石问路,听说阁下经常自比管仲乐毅,是这样吗?张昭的试探之语,如果换了别人来回答,大概会说,不敢当!哪里哪里!
19、 孙权自己不愿意得罪这些人,就故意利用诸葛亮这个外人来好好的教训教训这些投降派,给他们好好地洗洗脑。叫他们想投降的这些人都给我哑口无言!
20、诸葛亮更加不客气了:直接痛斥严畯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是个只会寻章摘句,纵然写得千言,胸中却无一策良谋的腐儒。
21、曹操大兵压境、虎视眈眈,在这危急关头,诸葛亮自请出使东吴,意在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这样,就发生了《三国演义》中著名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精彩的外交场面。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使联吴抗曹的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22、 但是,诸葛亮棋高一着,能弄一个对手无法回答的问题出来。所以,很明显,他们都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23、就在此时,江东鲁肃前来吊孝,孔明大喜,愿随行前往说服孙权,共谋抗曹大计。鲁肃携诸葛亮到江东柴桑郡,再三叮嘱“见吾主公万不可说曹操兵多将广。”
24、诸葛亮跟着刘备一路狂奔,哪里能活命就往哪里跑。到夏口时实在没地儿逃了,此时的诸葛亮巴不得孙权能和曹操打起来,这样他和刘备就有机会浑水摸鱼。
25、总体来说,东吴的七位大儒还是比较有品的,一旦被击中立即退出,没有死缠烂打。毕竟是江东名儒,不想像市井无赖一样在那里骂架。
26、语势磅礴源于理直气壮,“理直”是因,“气壮”是果.在诸葛亮的意识中,此番东吴之行乃为正义而来,故而正气浩然,处变不惊.潇洒的风度、广博的学识,使对手在气势上先输了三分,加之诸葛亮一阵穷追猛打,遂有破竹之势.
27、设若只守不攻,则必陷被动境地;若只攻不守,失去了据理陈词的部分,使论辩仅仅停留在口舌之争,则缺乏以理服人的成分。
28、诸葛亮的这番恶语,在当时的封建王朝是符合儒家正统学说的,薛综明知被骂,却无言以对。诸葛亮再次占据道德制高点取胜。
29、你诸葛亮高卧隆重时吹牛就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刘备本来还有些地盘的,在得到你辅佐之后反而越混越差,连驻扎的荆州都丢了,这是咋回事?接着列举管、乐的丰功伟绩,又摆出诸葛亮的种种败绩,问你怎么能比呢?你觉得你牛,下一步是怎么打算的?
30、 严酸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曰:“寻章摘句,腐儒也!古之伊尹、子牙、张良、陈平,皆有匡扶宇宙之才,并不见他们治何经典。书生仅会舞文弄墨而已。”严峻不能对。
31、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
32、语带双机之辩术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论辩技巧,一石二鸟,弦外有音,以极精炼的语句表达极丰富的内容,颇具战斗力。似不经意中显出智慧,信手拈来时愈见功力。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
33、作为古代有名的谈判,诸葛亮孤身入虎穴,以一己之身对战江东群儒,在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愣是把江东的谈判家们驳了个哑口无言,心服口服。这勇气,这谈判的本事,绝对让人叹为观止。在这场著名的谈判中,诸葛亮就运用了不下是十种谈判技巧。
34、 诸葛亮的“软”在于“失败已成事实”,江东谋士的“软”在于“胆小与无能”。双方若都死揪住对手的软,则理论上为均势,否则无胜机。诸葛亮始终都揪住了所有对手的软,而江东谋士7个人中只有张昭一个人揪住了对手的软。
35、如果了解一点三国正史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段故事并非历史事实,而是罗贯中虚构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塑造诸葛亮超凡绝伦的智慧形象。
36、他们的问话,也都可圈可点,也正是他们要全面窥视诸葛亮所抛出的主要论点。
37、第三回合是步骘说诸葛亮游说东吴就像只会夸夸其谈的苏秦、张仪一样。诸葛亮通过驳斥步骘对张仪、苏秦的评价,指出苏秦张仪均有辅助弱国成就霸业的功绩,是人中豪杰,效法他们,是完全正确的。
38、张昭对孙权视若子侄,感情真挚,他主张降曹,完全符合孙氏一族和孙权个人的利益,绝不是自己贪生怕死,也绝不会让孙权去送死。
39、亮怪孙权不问己破曹之策,肃又引孔明入后堂叙话。孔明向孙权说明操兵弱点、孙权联合可破敌曹操的道理,孙权信其言。
40、第四回合是薛综说,汉朝“天数将终”,曹操将取得天下是“天数意”,刘备“不识天时”。对此,诸葛亮抓住对方立论不符合封建道统观念的要害,给予反驳。
41、陆绩是儒士,在封建年代,儒士极重个人品行,被诸葛亮羞辱后惭愧的无言以对,算是败了。
42、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43、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使联吴抗曹的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44、但诸葛亮毫不客套、毫不退避,沉着应答,将话锋接了个正着,是啊,这只是我的小可之比。
45、张昭不辱使命,将东吴治理得井井有条,当时吴中人民都称呼他为“仲父”。北方的士大夫对张昭的才能也大加赞赏,豁达大度的孙策甚至把他比作齐桓公。
46、又进一步为自己圆场说:韩信也曾经如此不堪呢,我诸葛亮已经做得不错了。你说我滥,至少我实干哪,不像你只会空谈。我自有大计划,怎么能给你这个等闲之辈说。
47、诸葛亮说:“曹操一个投机小人,不干实业专门钻空子,这边骗一比那边敲一笔,你还替他说话?全天下都管他叫爸爸,我们刘老板就是看不上他,你有意见?”虞翻被怼的哑口无言。
48、汉室的灭亡,曹操的兴盛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规律。曹操代表的是朝廷,现在天下有三分之二归曹操,老百姓都渴望国家安定,我们东吴不愿做逆历史潮流的事,归降他也算是正道。你诸葛亮不识天时,非要与他对着干,注定是要失败的。
49、第六回合是严峻问诸葛亮“治何经典”,意思是诸葛亮不治经典就没有资格在此谈论军国大事。诸葛亮指出古代豪杰匡扶宇宙却未曾治何经典的客观实际给与驳斥。
50、张昭以其名士的身份,与北方士大夫建立良好关系,从而使孙策政权获得北方士大夫和朝廷的认可。
51、孔明面见江东众谋士,诸葛亮和众人展开舌辩,驳得众人无话可答。东吴粮官黄盖和鲁肃引孔明见孙权,诸葛亮用言语激孙权,孙权变色入后堂。
52、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53、《三国演义》小说中的诸葛亮,不仅智谋当世难及,而且嘴功也是一流。在“舌战群儒”一节,以张昭为首的腐儒是典型的投降派,诸葛亮把东吴所有谋士数落得个个自惭形秽,无言以对,成为千古笑柄。
54、诸葛亮抓住儒者鼓吹忠孝为本的特点,以“君父”两个正大堂皇的字眼喝倒薛综,实在是击到了对手的致命之处,薛综自然“满面羞惭”;对陆绩,诸葛亮以不温不火的语调反唇相讥,指出其以出身论英雄的荒诞不经,使陆绩语塞。
55、张飞在桥上令二十余兵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掀起尘埃,虚张声势。他怒目横矛,立马桥上。曹军见尘土飞扬,疑有伏兵,不敢上前。张飞怒喝一声,曹将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于马下,曹操大惊,惶乱中拨马而逃。
56、中国人出来混无非靠“品格”和“能力”。中国古代“士农工商”,农民更多讲道德,用道德来束缚自己和他人。知识分子也讲道德或者说品格,但是毕竟靠学问吃饭,因而宁愿你攻击他的人格,也不远让你攻击他的智商。
57、 所以,诸葛亮就采用“辨证法”,针锋相对:“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寡不敌众,乃胜负之常事。昔日汉高祖还不是屡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就成功了,你能说这不是韩信的良谋吗?”
58、薛综笑着说:“你说错了,老刘家的集团早就不行了,曹老板现在风生水起,人心都被人家拉拢了,早晚要取代老刘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