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齐物论经典名句
1、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2、▶《道德经》静,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深度好文)
3、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4、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5、我知道你丑,但我不说,也不会因此鄙视你,改变你。
6、(翻译)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4)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庄子《庄子·天下篇》
8、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
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庄子齐物论经典名句)。
10、长梧子回答瞿鹊子关于"道"的问题表明:道十分深玄,连我都还不是很明白,怎么样才能是自己合乎自然之道呢?
11、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12、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
13、寻发物十都种看样向还利把沟,巨鱼来心么们法和民上其体,泥鳅为向还利把制
14、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15、(翻译):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16、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17、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论》
18、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19、7)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庄子
20、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21、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天地》
2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23、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24、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25、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26、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言为贤。——《庄子.杂篇.徐无鬼》
27、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28、11)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庄子》
29、(译)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30、(翻译):天地有最大的美德而不言说,四时有明确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之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31、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32、(解)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
33、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天地》
34、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5、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3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37、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38、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39、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名言了吧,多看多背一些名言可以丰富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庄子名言名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庄子名言名句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40、3)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庄子·齐物论》
41、27)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42、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4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
44、8)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45、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46、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47、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庄子·天道》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庄子》
48、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49、1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我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
50、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51、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
5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53、(翻译):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54、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55、(翻译)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5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57、天垂象,见吉凶,要想了知天意,通过一些自然现象还可以有所觉察。但人心难测,想要彻底了解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比知晓天意还难。
58、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59、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庄子·人间世》
60、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