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写出两首有关爱国的古诗(摘抄好句62句)

写出两首有关爱国的古诗(摘抄好句62句)

写出两首有关爱国的古诗

1、把相关古诗词、作者及诗词中的人物形象连线。

2、(2)这首诗中,诗人借蝉鸣表现自己品格高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他居然连这种下流的话都说得出来,真是个无耻之徒。

4、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思是()。

5、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6、(1)《示儿》和《题临安邸》都是爱国诗,《示儿》是写给_____________的,表达的爱国情;《题临安邸》是写给_______________的,表达的是亡国恨。

7、(3)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指关外)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8、结合诗词句判断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9、C.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0、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关於爱自然,爱祖国的诗句各两句杜甫的《望岳》:

11、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12、这首诗作者林升,南宋诗人,具体生平不详。估计是个“平民诗人”,因为他在临安(杭州)没有房子,只能暂住客栈(邸)。

13、释义: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14、● 资源推介|咖啡和超星发现哪个跟你更配呢?

1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6、(2)姑苏(苏州的别称)城外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夜半钟声到客船。(     )

17、他这样表达:(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为活而活,但又另一部分人为国家富强而活。独木难撑船,无木不成雕。)听懂了吗?你说他说什么?(……)一个会说,一个会听,这就叫知音,你这个鼓掌有价值,这又是一个经典,需要再次品味,再来一遍。

18、C.直把杭州作汴州飞流直下三千尺  D.西湖歌舞几时休物是人非事事休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C.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22、我跟大家讲,一首诗能读出好多情感来,大家可以下课后自己去试。

23、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渔歌子》   张继    自由快乐的渔翁

25、我们一说呀,就说出了两类不同的人,确实是这样,不但我们有话说,甚至连陆游和林升也有话说。他们没见过面,但是学诗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用这种思维方式使他们见面。陆游和林升要是见面,估计会有一番对话:陆游说:……林升说:……陆游又说:……林升说:……要想知道他们说什么,就得用上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可以使一首诗变成一幅画,可以使一首诗变成一段故事,可以使这人没有话语也能使他们产生话语,有人知道这种思维叫什么吗?我一说大家会知道,想不想听?听说过这个词吗?想象。会写这两个字吗?请你写到黑板上,中国有句话叫“字如其人”,字写成什么样人就长什么样。一个女生非常慎重地写字,因为我说了这番话。中国还有一句话叫写字要有一定的速度。她写得不慢,请站在旁边,合影留念!字写对了吗?写得美吗?还可以有上升空间。你还可以写得更美。想象,想象无处不在。看看诗句,想象一下他们的话语;再看看诗句,再想象一下他们的话语。

26、A.这首诗写蝉居于高处,鸣声远播,不需要借助秋风

27、(1)《示儿》和《题临安邸》都是爱国诗,《示儿》是写给_____________的,表达的爱国情;《题临安邸》是写给_______________的,表达的是亡国恨。

28、好的,这边有同学这样去表达:(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爱国情匆匆离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爱国情永驻心间。)这就是文化人,非常善于用词,“匆匆离去”不只在厕所里,更主要的我们也可以在诗当中去突现,经典必然要反复地品味,再读一遍。“匆匆离去”和“永驻心间”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特别符合这样的意境。

29、A.《观书有感(其一)》是借景喻理的名诗,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B.《观书有感(其二)》是说创作艺术基本功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C.这两首诗都是表达作者“观书”的感受,借景揭示深刻的哲理

30、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1、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32、人死了本来什么都不知道了,但可悲的是看不见国家统一。

33、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写两句语热爱祖国的古诗爱国诗句

34、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3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6、这首诗是陆游纪念唐婉写的《钗头凤》,写出了自己的爱情悲剧。此外,陆游住在绍兴时,登山眺望沈园,后来写下了两首著名的《沈园》诗。下面这首《钗头凤》是唐婉写给陆游的,一起来欣赏一下。

37、第三四句写得就更为传神,也更加的生动,“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酒杯里刚刚盛好了半杯屠苏,并且是刚刚举起来还没有来得及庆祝,这么一个美好的新年,我便放下酒杯,匆匆地开始在灯光下,用书写桃符,以此来表达对于新年的祝愿。最后这两句更是写得活灵活现,把自己当时内心的喜悦之情,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描绘得极传神。

38、亡国者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39、出自:宋代·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40、(1)随意春芳歇(休息),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自可留。()

41、释义: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42、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43、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44、我跟大家讲,几首诗放在一起,有时候能看得更多,甚至能看到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就藏在两首诗的一二三里。张老师读文或者读诗,特别爱读出一串密码来。我要说这数字,你马上能在诗当中找到。试试!这“三”指的是三个地点,第一个地点是中国,诗中有没有?(九州)北宋的都城?(汴州)第三个地点是南宋的都城?(杭州)这是三个地点。这个“二”是两个朝代?(南宋、北宋)诗当中没写,但是注释中有。“一”指的是一支军队(王师)三个地点两个朝代一支军队构成了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没人知道吧?

45、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1199年写给二十一岁小儿子陆聿的。是一首教子诗,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既要有书本知识,又需要有实践精神。

46、我要说一种人,你们能不能说另一种人,继续对比啊?

47、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48、C.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前一句写静景,后一句写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山间的静谧感

49、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欢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5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52、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冬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贺正使”(互贺新年的使者)。这组诗是他来到原为北宋腹地,当时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后触景伤怀所写的四首绝句。诗题中的淮河,是宋高宗时期“绍兴和议”所规定的宋金分界线,淮河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被全部割让给金国。

53、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屈大均《秣陵》

54、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有连绵的群山,水平如镜的湖水,湖中小船悠悠,岸上楼阁一座连一座,达官贵人纵情声乐,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第二幅插图,高山耸立,气势磅礴,意境深远。两幅插图都营造了和诗歌相对应的意境,可作为学生理解诗句的参考。

55、C.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56、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

57、A.鹰隼(一种凶猛的鸟)试翼,风尘吸张(一张一合)

58、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59、“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出自()的《钗头凤》。

60、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儿》  

61、B.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他在课堂上常常明知故问,以求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