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志向的素材(摘抄好句23句)

志向的素材(摘抄好句23句)

志向的素材

1、十二岁时,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位国王给他颁奖,因为他的作品被诺贝尔看上了。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梦告诉别人,但又怕被人嘲笑,最后只好告诉了妈妈。

2、将爱情当作理想的人,不会有真正的理想。——佚名

3、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王小波)

4、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未达成的志向”这道题,主题比较模糊,大家能谈的范围比较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到不同的主线素材当中,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方向,如:

6、②翻阅历史长卷,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中,都活跃着一批心系国家民族的青年: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仅28岁,他们推动了中国共产d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群来自大城市的青年来到金银滩,隐姓埋名、一铲一锹,参与书写了惊天动地的“两弹”传奇……支持他们克服恶劣条件、成就光辉事业的,无疑是坚定远大的志向。(志向和奋斗的重要性:历史长河中,心系国家民族的青年,都怀有坚定远大的志向。)

7、什么事:正统年间,他在京任职,署理兵部。这年秋天,瓦剌突然入侵。明英宗年轻气盛,听信宦官的谗言,率领大军御驾亲征。不料敌军有备而来,土木堡一战,明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就连英宗也在战乱中被掳走。随后敌军首领挟持英宗为人质,要求明朝开城投降。京城顿时大乱,人心惶惶,关键时刻只有于谦挺身而出,反对南迁,全权负责抗战事宜。

8、liveuptomyexpectation达到我的期望

9、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10、好汉立志达到目的,好马登程达到千里——鄂伦春族

11、(为什么会出现功利化)而近年来学界沽名钓誉的现状时有出现,这是源于学者耐不住寂寞,下不了恒心,急功近利想取得成果的表现。(结合时代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生活要求更高,对社会地位也越来越看重。学者也不外呼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萌生投机取巧,抄袭作假之言行。(不做的坏处)此时,学者更应承担表率之重任,若学者都不钻研不创新,社会和国家就不会发展,最后只会回到“落后挨打”的局面。

12、他信以为真了,他想,他真是天下最幸福的人!世界那么大,上帝却一下子就能选中他。为了不辜负上帝的期望,从此他真的喜欢上了写作。

13、“我又可以从事我梦想的职业了!”他怀着这种心情走出奥斯维辛集中营。1965年,他终于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无法选择的命运》。接着,他又写出了一系列作品。(志向的素材)。

14、regretfulexperience遗憾的经历

15、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16、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高尔基

1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句话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18、乒坛女皇邓亚平:18枚世界冠军奖牌获得者。

19、(辩证的看待真理)当然,真正的学者并不是要默默无闻、清贫度日。(给出对策)对内,需要学者自身摒弃浮躁,下真功夫、做真学问,带着初心和拙心钻研问题,检验问题。对外,需要国家用更有利的政策支持学者,平衡制度监管与技术引进的“双通道”。让学术之风重归历史舞台。

20、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高尔基

21、李白一度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可是到最后,还是没有实现他那“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的理想。

22、“要想真正走出农村,必须上大学。”父亲曾给陈向东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梦,这个梦成为陈向东最大的动力。但是,在陈向东初中毕业时,由于家庭条件所限,父亲把陈向东读高中的志愿改成了师范学校。读师范那3年,学校里每天起得最早的是他,睡得最晚的也是他,中午不休息,因为他还做着大学梦。陈向东就读的洛阳市第一师范学校当时也给了他一个梦——学校第一名就能保送上大学。尽管陈向东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保送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