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成语100个
1、有志竟成:只要有好的志向,努力去做,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2、(提示)比喻两者相争,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一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连用。
3、东晋名将刘琨和祖逖是好朋友。他们年轻时看到朝廷腐败,深为国家的前途担忧。于是互相勉励,立志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每天鸡叫头遍时,祖逖就叫醒刘琨,一同起床舞剑,苦练杀敌本领。后来祖逖率军北上,收复了大片国土。(关于学习的成语100个)。
4、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5、从前,有一个人叫满愿,他买到了一颗又大又明亮的珍珠,经常独自把玩,从不让别人看。他的邻居寿量从路上捡来一颗大“珍珠”,也珍藏起来。后来,他们俩得了同一种病,医生说要用珍珠粉配药。他们只得拿出各自藏着的珍珠。医生笑着对寿量说:“你这颗不是珍珠,是鱼的眼睛啊!”
6、(提示)比喻有大才能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往往成名较晚。(关于学习的成语100个)。
7、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8、金兰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金:喻坚固;兰:喻芬芳)。后也指结拜兄弟。
9、西汉著名的文学家枚乘,擅长写辞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做谋士时,反对吴王反叛朝廷。他劝吴王:“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之重的东西,下边是深渊,头发丝一断,那东西你就别指望重新得到了。你谋反朝廷,危险的程度就像这头发丝一样。”刘濞不听,其兵反叛,最终被朝廷的大军消灭。
10、0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11、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有一次,两国的人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在这危急时刻,人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在船上的两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
12、风驰电掣:形容速度极快,有如刮风闪电一般。
13、小镇停电那晚,一些歹徒~,使许多商店蒙受损失。
14、小华做事一向~,我怎么放心把任务交给他呢?
15、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16、坚定不移:移,改变,变动。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17、春秋时,宋国有个农夫在田里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子上,折断脖子而亡。他不费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从那以后,他什么农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树桩子旁边,等着捡兔子。可再也没有野兔来撞这树桩子,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了笑话。
18、针对这样的情况,常爸在这套成语书中特设了“活学活用”小栏目,将成语设置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让孩子产生亲近感,并以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视角编写了针对成语应用的场景小故事,让“兔妹妹”、“驴小弟”、“蛋壳鸭”、“小象嘟嘟”等小动物告诉孩子该怎样正确使用成语。
19、呼风唤雨:既比喻进行煽动性活动,也比喻人能够支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