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关于读书的名言超短(摘抄好句58句)

关于读书的名言超短(摘抄好句58句)

关于读书的名言超短

1、361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2、大量阅读优秀读物,是个体语文素养提高的一种基本途径。只要读者能不断地进入“审美自失”的阅读状态,就能不断地感悟到读物中的美(秘妙)之所在。当然,并不要求读者非要说出这“美”是什么,只要不断有所感悟,有所积累,语文素养就可能有所提高。前文所举的许多大学者、大作家青少年时代的阅读经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一般人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叶圣陶、吕叔湘曾指出过一种现象,即绝大多数人语文程度的提高都自感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新课改启动前曾作过一次调查,有76%的学生也认为其语文素养主要得益于课外。这表明“美”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条规律,这一积累过程之所以呈现为课外现象,一是由于课外的自由性(如无外加的评论指引)使得这仅为“积累”的性质更为突出,二是积累需要一定的量,而这“量”往往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难以达到的。

3、中国古代早有这样的丰富经验,张志公总结前人经验说: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至少要教他们读熟两百来篇古文——这就是积累。巴金就曾介绍过自己熟读《古文观止》的两百多篇文章的体会,他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又说,他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慢慢摸到文章的调子。请大家注意:尽管巴金先生自称没有好好研究,但重要的是有感悟,有积累。《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美”的感悟、积累越多,“美”的“内存”越丰富,就越能够感悟到读物的秘妙,读者的阅读水平就越高。(关于读书的名言超短)。

4、任何人都不笨,但如果你不利用你的大脑你会发觉你很笨!

5、书虫将自己裹在言辞之网中,只能看见别人思想反应出来的事物的朦胧影像。

6、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高尔基

7、103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词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雨果

8、唯有专心致志,把心力集中在学问上,才能事半功倍。——蔡元培(近代教育家)

9、书籍能引导我们进入高尚的社会,并结识各个时代的最伟大人物。——斯迈尔斯

10、在读书的时候,我们与智者交谈;在生活的事务中,我们通常都是与愚人交谈。作者:培根

11、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一样。(英国)谚语

12、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13、131不好的书也象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伤害。 作者:(英国)谚语

14、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作者:叶圣陶

15、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为圣贤所至而吾所未至得,皆可勉而进矣。若只求之文字,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志者几希。——李侗

1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7、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富兰克林

18、孩子长大了,上学了,功课越来越多,可拿来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19、293读书是无处不可的,于山中可读书,得其空灵;于海上可读书,得其辽阔;于花荫下可读书,得其馨香;于月夜可读书,得其静谧。

20、这个不一定,如果大家有特别想听我为你解读的书,也可以在(学长LEO)后台留言,也许有一天你就会听到自己最想听的书:)

21、106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22、人生短暂,平静的时间更少,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读那些无价值的书去浪费时间。——罗斯金

23、337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24、如果孩子对于《地心游记》这类探险小说缺乏抵抗力的话,那么应该也会对“魔法类”的小说有兴趣。

25、 232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陈鹤琴

26、223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法 罗曼罗兰

27、机会是重要的,但吃苦是要害;本身不吃苦,机会再多也没用。——佚名

28、1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

29、读书当读全书,节抄者不可读。——冯班《钝吟杂录·家戒下》

30、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

31、31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32、身边永远要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33、在你阅读的书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

34、2005年6月6日—26日,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9位教授和研究生组成的考察团在龙泉村住了20天,他们分组就龙泉发展史、精神文明建设、社会风气、道德观念变化、婚姻变化、地方选举、社会文化、民俗、民生等内容,访谈了村内各界各方人员达百人之多。考察团成员随时可自由同村民接触。他们提出要到梁修昌家里看看,言外之意是想看看村干部的豪宅,结果看到梁修昌和普通村民家里没啥两样,惊呼:“不可思议”,便问道:“都说中国的干部比老百姓的生活好很多;你作为董事长,为啥和他们住的一样,而且还不如有些普通人家的条件?”梁修昌说:“我们是共产d员,共产d员不能搞特殊!”考察后,日裔美国历史学家韩森教授说,龙泉人很民主、很自由、很幸福。返回美国两个月后,考察团成员布苏珊专门写信给梁修昌,信中说到:“你的村代表了中国现代化进步的一个最迷人、最典型的例子。”

35、陈佳洱,赵凯华,王殖东:面向21世纪,急待重建我国的工科物理教育

36、其要从文本自身的特殊矛盾处入手作具体分析。基本的切入点就是“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同时,矛盾就是文本内、外部的各种关系,重点是注意关系中的共性和个性,尤其是个性。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差异,要看出作品与众不同之处以及作品内的艺术世界与外部的客观世界不一致之处。此时往往要复读、细读,进入局部分析。

37、各个学校有不同的风格。达特茅斯是美国的长春藤学校之素以精英甚至贵族学校著称,学生水平非常之高。在那里讲课最大的顾忌是学生们问题太多、太深,唯恐没有准备好而答不出来。在香港正好相反,绝大多数学物理的学生都是比较差的,最大的忧虑是没有人答复问题,很难与学生交流。在这两种完全相反的情况下,如何把课程讲好,真是一门学问。我的体会就是从实际出发,照顾学生的水平,由浅入深,区别对待。首先要让学生基本入门,至于提高,就必须因材施教。即使在香港,也有个别真爱物理的好学生,后来又有内地的高材生,对他们就要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并且在考试时留有超高分数的余地。

38、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者:《神童诗·劝学》

39、我们常从读书中获得许多长处,但也只有在成年后自觉地不凭据作者有意布置的那种方法去读时,才气得益匪浅。

40、书不千轴,不可以语化,文不百代,不可以知变。注:书不千轴,读书不到一千卷。语,谈。化,融会贯通。变,流源变书。——皇甫浞

41、问诸如此类“奇怪但合理”的问题,是孩子们有着旺盛的好奇心的表现,表明他们已经开始对这个世界开始主动思考。我们不应该扼杀孩子们的好奇心,但这些问题如何解答呢?来读科幻吧,这里有许多奇怪问题的答案。

42、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43、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点,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44、 256 书作为人类的财富保存了下来。——弥尔顿

45、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高尔基

46、1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茨威格

47、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

48、看书和学习是思想的经常营养,是思想的无穷发展。——冈察洛夫

49、作为听过黄先生授课的北大物理系本科生,我们都知道黄先生的课讲得好。有人说听黄先生讲课是一种享受。后来看他的书,不管是那本薄薄的《固体物理学》,还是我参与翻译的玻恩与黄昆合著的经典之作《晶格动力学理论》,都为他对物理问题理解之深刻和阐述之精炼、清晰而叹服。我自己的体会是,有一些问题,只有在读了黄先生的书以后才真正理解。我个人认为,黄先生课讲得好,首先是因为他对物理学真懂,懂得非常深刻和透彻,才能表达(无论书面或口头)得精彩完美。美国耶鲁大学的通识教育有两个基本的目标,就是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这两者是紧密关联、相辅相成的。这是一个方面,但黄先生课讲得好,同时也是由于他兢兢业业、认真细致。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曾听黄先生亲口说过,为了讲一节课,他要花十节课的时间去准备。听这话时我还一直在研究所工作,没有实际的课堂教学经验,对此话有点儿半信半疑。后来我的物理教学生涯从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五年开始,到香港科技大学的十四年,以及以后在清华北大十余年各种形式的教学。经过这些年的亲身体验,才发现要讲好一节课,真需要十倍于它的时间来准备。当然第二遍以后会好一些,有些老师一辈子就吃一碗饭、讲一门课,这相对容易。而我们在香港科大,曾经规定过每一门课最多教三次。所以我们都教过许多不同的课程,都经历过多次第一次教一门课的痛苦。但是反过来,这却使我们基础更扎实,知识面更广阔,大大有利于科研和教学。

50、2要到书林中徜徉。中外古今的文明成果,我们都应有分析、有鉴别、有批判地加以继承和发扬。——刘心武

51、聪明人听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实践十次。

5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

5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54、我为天才老把锄,汝穷亦复坐迂疏。夜灯咏史虫吟草,朝几陈书獭祭鱼。走至若饥依马磨,不妨相守卧蜗庐。业成自有能知赏,家世从来典石渠。——陆游

55、  2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56、1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57、朱邦芬院士:“减负”误区及我国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