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小楷的意思(摘抄好句50句)

小楷的意思(摘抄好句50句)

小楷的意思

1、唐人小楷道德经长卷,灵动秀美,却差点被烧光!

2、敦煌藏经洞大宝积经长卷,小楷写出正大气象!

3、网址:www.jingcai-gallery.com

4、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如《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入《鲁相韩勑复颜氏繇发碑》、《韩勑碑》等。

5、这次展览后,许多书友也对此“失望”至极,原来,曾翔的小楷作品与他的大字作品是一样的奇丑无比,甚至有很多书友看后仍觉得曾翔的书法也不过如此,他的作品虽然注重形式感,但跟传统相差太远,因此有很多人劝他好好学学古人吧,不要再去搞所谓的创新了,这些做法只能证明你是功力太弱、太欠缺,没有坚实的传统基础,只能喊着去创新了,没有意义。等等。

6、依常用尺寸可以简单的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更大的有屏笔、联笔、斗笔、植笔等。

7、“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小楷的意思)。

8、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从而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进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开辟广阔的天地。

9、敦煌遗书:这个金刚经残卷,泄露了笔法的秘密!

10、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11、发笔又称为起笔,是笔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陈介祺《簠斋尺牍》中说:“若求古人笔法,须于下笔处求之。”又谓:“所有之法,全在下笔处,笔行后无法,无从用心用力也。”相传王羲之写小楷,于发笔处最深留意,可惜我们已看不到他的真迹了。用笔的精到,笔势的流动,点画的变化以及调锋等都于发笔处表现出来,故善于发笔者,必不拘泥于一法,而能矫变异常,文从理顺,操纵自如,所谓“造化在笔端”是也。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小楷发笔的几种方法。­

12、敦煌最具争议的手卷现身,外行大骂“丑书”,高手却奉为“神作”……

13、书写小楷,在收笔处要留得笔住,不使其率然飘忽浮滑,特别是一些较长的笔划如垂露、悬针、长撇、捺脚等,出锋时不可作虚尖飘忽之状。所谓要留得笔住,即是指收笔时要凝重,有沉着之态,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说:“笔行纸上,当以腕送之,不当但以指头挑剔,则自无燥烈浮薄之弊,用之既久,渐臻纯熟沉着,而笔墨间若有所以实其中者,谓之结心。

14、奉为楷模:拼音是fèngwéikǎimó,意思是把某种事物当作榜样。

15、很多初学爱好者以及小朋友,开始学书法时,很喜欢写大字(甚至有的外行人直接误以为毛笔字就是“写大字”)。写大字一般要悬肘悬臂,刚开始练习时,字体结构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握笔的功夫还不到家,如果这个时候直接进入写大字状态,很容易养成一种不良习惯,以后很难改正。

16、二是表现在转折上,凡转角时出现棱角,如划金剖玉,干净明利者谓之方。而转角时圆转丰美、似纯钢之柔,婉融遒润者谓之圆。方笔雄强,有阳刚之美,圆笔秀媚,具阴柔之美。历代小楷,在用笔上极尽方圆变化之能事。如钟繇的小楷,体裁稍扁,微杂隶意,而用笔却方圆并用。

17、大楷3cm-5cm,《勤礼碑》,《神策军碑》等等都属于大楷。

18、收笔时亦用藏锋,在书法术语中双称为护尾。东汉蔡邕《九势》中说:“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收笔时只有锋藏画中,才能八面出锋,才能使点画完满圆足,而笔势灵活,无板刻浮薄之弊。小楷收笔,亦有出锋者,如挑撇、钩、悬针等,但必须注意,凡出锋之笔,锋应由中而出,端若引绳,方为得法。明冯班《钝吟书要》说“侧笔出锋,此大谬,出锋者,未锐不收,褚云:‘透过纸背者也’,侧则露锋在一面也。”­

19、总之,转换法是用笔中点画交际的关键之处,笔势的衔接,血脉的纽络,笔意的精到,结体的茂密往往在这种细微的地方表现出来,故点画周至,起讫分明,承接映带,一气贯注,实是书写小楷的重要笔法。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字以精气神为主,故落笔处要力量,横勒处要波折,转捩处要圆劲,直下处要提顿,挑超处要挺拔,承接处要沉着,映带处要含蓄,结局处要回顾,”要练就些功夫,就当平日于窗下,一一运熟,迨纯熟之极,就会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书写小楷时,心手相应,惟有神气飞舞而己,若初学便率意信笔,点画不分,举止匆遽,就势必会破坏书法艺术的形式美。

20、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21、所谓藏锋即起笔时不露锋芒,灭迹隐端,藏锋敛锷,不见起止之迹,这种方法就是(传)王羲之《书论》中所说的:“用尖笔须落笔浑成,无使豪露浮怯”。藏锋的发笔,能给人以一种浑厚、蕴藉、沉着的美感。藏锋起笔,可用“逆入平出”,即与行笔方向相反,先轻轻逆入,作一圆点状,然后反折行笔,逆入的目的是为了藏锋铺毫,中锋行笔,如一次不能将锋调中,可往复二次,这是书写篆书的方法,故又称为篆法。书写小楷时,虽可借用此法,但亦有所区别,由于小楷点画细小,故逆入的动作,极轻极细,有时只不过是意思一下而已,绝不可作圆头如蒸饼之状,又要富有变化,以不露痕迹为上。

22、莫高窟这卷咸亨年的法华经手稿,小楷太美不敢看!

23、凡钩趯转折处出现棱角是侧锋用笔的三大特点。方笔楷书钩转折处常有棱有外露,能給人以一种峻利明快的艺术感受,这种棱角的形主要是通过侧法来表现的,以写竖钩为例,发笔后即将笔杆微向右上方倾倒,使其笔毫斜铺于纸上,而笔身仍须保持斜挺之状,并运气暗提,着力下行,至出钩前,向下稍用力作快速的一挫(蹲锋)即出现一棱角,再借势起,力聚锋尖,骨力自然挺劲。由于运笔时,笔毫处于斜铺之状,故用力也不象万毫齐力的中锋那样匀齐,而往往将力偏向于右下方。要使笔毫自如地斜铺,并使笔身微微挺起。这种笔法在实际书写中也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有一定的笔力为后盾,故运气暗提四字很重要,若无笔力,一枝笔提不起,则笔毫不是蹲伏于纸上即坐卧于纸上,势必就会形成偏锋,归根结底,就在于一枝笔能否提得起,初学者当在不断的实践中悉心体味,久之自有会悟处。­

24、敦煌遗书:大般涅槃经小楷卷,锋芒毕露,帅!

25、楷书: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26、书写小楷时,折法的整个动作是极其细微的,动作也是在极短的一瞬之间完成的,有时完全只是凭自己手腕中的一种感觉,如没有写大字的基础,就很难掌握这种微妙的用笔技巧。­

27、 原载2004年7月《美术报》、2009年第一期《南北宗》

28、唐玄宗御注老子道经卷手稿,这小字写得地道!

29、1200年前的敦煌残片,告诉你赵孟頫有多牛!

30、造句:依尺寸可以复杂的把毛笔分为:小楷,中楷,大楷。

31、一是能使点画在笔形上保持完满圆足,或收笔处隐隐有聚墨痕,或缩和处墨精暗坠,都给人以一种浑厚而饱满的立体感,显得精气结撰,墨光浮溢,点画周至,起讫分明。

32、一九九六年復入中國美術學院攻讀全國第一屆美術學書法理論博士學位,師承章祖安先生。

33、侧锋与偏锋在形式上很相似,但却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侧锋方,偏锋扁,侧锋能由偏转中,侧偏锋却一偏到底,侧锋斜铺时,笔身自能保持挺立之状,一枝笔能提得起,而偏锋露于一面,笔身僵卧于纸上,故方笔有雄强峻利之美,而偏锋浮薄扁平之弊,虽差之毫厘,但却有天壤之别,初学者最要留意。­

34、大楷。这个基本是指长度在3到5厘米之间的字。大楷在古代没那么多,比较典型的就是颜真卿的《颜勤礼碑》和柳公权的《神策军碑》。

35、或者又叫斗书,古称“署书”、“擘窠大字”,这些都是几十公分以上的大字,牌匾标语常用。扩展资料: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36、楷模:拼音为kǎimó,意为榜样、模范、法式。

37、逆势作点的起笔方式,要比逆入平出的方法更为便捷,陈介祺《簠斋尺牍》中谓:“运腕之要,全在指不动,笔不歇,正上正下,直起直落,无论如何,皆运吾腕而已。直落二字要体会,下笔微茫,全势已具。”这种顺其自然之势的笔法,不但能使点画富有变化,而且能表现出一种阳刚之美,试观南宋岳珂的小楷,虽以方笔为主,但形方而笔圆,极具峭拔之姿。明黄道周的小楷亦善方笔,简洁明净,俊迈可喜。­

38、古人说,大字难以结密,小字难以宽绰。小楷是小字,所以要营造出一种“小中见大“的感觉很不容易。为能做到”小中见大“,在技法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39、丁真楷草:拼音dīngzhēnkǎicǎo,赞美人的书法好。

40、小县城的书法家族,出了10位书法家,200年来把中国书法推向第三个高峰

41、表达意思:植物名,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叶为奇数羽状复叶,有香味;典范、模范;又指一种字体,取这种字体工整、可以作为楷模之义。

42、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43、《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44、折法虽是方笔的表现形式,但写小楷时也要注意,不可太显露棱角,宜含蓄涵泳一些。正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的:“作书要泯没棱角,不使笔笔在纸素成板刻样。”书写小楷时,只有泯灭那些不必要的棱角,便会产生一种萧散自然之气,就好比良工理材,斤斧无迹那样,无斧凿之痕,乃为高手。

45、敦煌遗书:这卷隋人写经断卷,流落到了日本……

46、二是在书写小楷时,宜笔笔断而后起,使其点画在转折、交换、连络、衔接之处要吻合得自然,交待得清楚,使其笔意,既能脱得开,分得清,又能粘得住、合得浑。

47、北朝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手稿,小楷自由洒脱!

48、方笔肇自隶法,六朝碑刻以方笔居多,迨至唐代的楷书,继承了北碑的风格,从而形成了以方笔为主要特点的楷法。

49、唐朝经生小楷白居易《香山诗集》,字和内容都珍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