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励志的电影
1、该片改编自布莱德·科恩与丽莎·维索基合著的同名书籍。叙述了患有妥瑞氏症的布莱德克服病症并且努力达到成为老师的梦想的故事。布莱德为了找到一个愿意接受自己的学校,布莱德不抛弃梦想,不放弃信念,默默努力着。最后,经过了大约25所学校的面试后,有一所学校肯招聘他,所以他终于成为了一位二年级导师。(世界上最励志的电影)。
2、四个出身低微的好朋友刚刚高中毕业。面对着与校园截然不同的现实社会,他们感到茫然无措——究竟将来自己要何去何从呢?。
3、 本片获孟买电影博览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角(波曼·伊拉尼)、最佳剧本等六项大奖,并获国际印度电影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情、最佳摄影等十六项大奖......
4、《爆裂鼓手》讲述一名少年在严师督教下,以非常规手段挑战自己的极限、追逐爵士乐鼓手梦的热血故事。主人公热爱打鼓,但过度的投入让他失去对音乐的初衷,进而演变为生命的负荷以及师徒间近乎疯魔的对决。
5、这个春天的到来是建立在爱与尊重之上的,因为,“爱与尊重是人格得以完整健全的特别需要的元素。”
6、埃琳是一个她结过两次婚有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她遭到了一场倒霉的交通事还输掉了赔偿官司。在一单污水申诉案调查中,埃琳偶然发现污水中含剧毒物质,弱女子埃琳决定为数百名居民讨回公道!
7、但是没过多久,他就开始尝试接近瑞德,请求对方帮自己搞来的小锤子,在黑白混淆的牢狱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监狱管理洗黑钱,同时凭借与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也渐渐受到礼遇。
8、黑暗中的舞者(黑暗中的舞者)是欧洲的大片,故事叙述捷克的移民塞尔玛是一个单亲母亲,她在一个乡村工厂工作,靠着一点点微薄的工资和她的小儿子吉恩艰难度日,她为了凑足给儿子治病的手术费,她坚持加班并以歌舞来驱散忧愁。但当她发觉自己挣的钱被房东比尔偷了的时候,竟果真听从比尔的话打死了比尔……在她受绞刑之前听到儿子手术之后,她还是放声歌唱。
9、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对你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这也就成了刚刚走出校门、即将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们最最重视的一个环节和选择……手里捧着滚烫且崭新的英语学位证书,莱顿·梅尔比(阿丽克西斯·布莱德尔饰)这个学校的风云人物、品学兼优的尖子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学校铁门的束缚,在一个全新的世界自由飞翔了。作为一名成绩优异的大学毕业生,莱顿早就将自己的未来做好了详细且完整的规划,她将那些拥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值的伟大理想,悉数记录到了自己的那本“毕业生生存指南”里。
10、励志电影《音乐之声》(TheSoundofMusic)1965年
11、出身穷乡的男孩从小梦想成一流的电影大师,然而意外中米克不幸失明,就在要失去活着的动力时,盲校唐老师的一番话让他豁然开朗,米克选择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记录生活。原来,不仅可以看见天堂,还可以听见天堂。
12、接下来,他们开启了上帝视角来审视乔治的一生。
13、“忙着活或是忙着死。”影片把生命变成了一种残酷的选择,在一点一滴的叙述中渗入我们的心灵。相信自己,不放弃希望,不放弃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这就是肖申克的救赎。一座小岛,一叶扁舟,一间旅店,这样的要求应该不算过分。然而这样的要求却要付出怎样的代价,至少需要一把貌似无力的小石锤、...
14、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国音乐电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杰拉尔·朱诺、让-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贝尔兰德等人主演。讲述的是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当年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马修来到辅育院,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马修改变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运的故事。(世界上最励志的电影)。
15、“请坐”千万别说“Pleasesitdown”!超级没礼貌!
16、感悟:所有周星驰的影片中,最喜欢的一部。小人物的辛酸历程,周星驰自己的真实的写照。“如果人活着没有理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17、对于阿甘来说,复杂的事情或许都变得简单。面对战争与死亡,珍妮告诉阿甘,一旦遇到麻烦,只要奔跑。阿甘乒乓球打得很出色,因为他记住“无论如何,你只要眼睛不离开乒乓球。”在阿甘跑遍美国的时候,采访他的人们为他的奔跑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为了和平,为了女性权力……,但是再阿甘看来,他只是想奔跑。
18、今村昌平的目光总是向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将书写蛆虫,至死方止。在他拍摄的所有怪力乱神里面,楢山节考是最悲天悯人的一部,人生之苦,人性之恶,人世之残酷,面对这些,谁都别想转过头去。
19、《地球上的星星》是一部儿童剧情型电影,影片由阿米尔·汗执导并参演,达席尔·萨法瑞,塔奈·切赫达,维品·沙尔马等主演。影片讲述了一个八岁男孩和他所读寄宿学校的美术老师的故事。影片于2007年12月21日上映。虽然伊夏的新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但在内心里,和父母分离的生活让他感到闷闷不乐,这时,一位名叫尼克的美术老师走进了他的生活。和以往所见到的固守成规的老师不同,尼克主张让学生们保留自己的个性和思想,自由的发展。在和尼克相处的日子里,伊夏和尼克都慢慢的成熟了起来。
20、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美国南北战争中,有一支由白人率领的黑人兵团“麻州第五十四兵团”,在南方的查尔斯坦战役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1、有情人虽未成眷属,但那一份爱随着iwillalwaysloveyou的悠扬歌声,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惠特尼?休斯顿与凯文?科斯特纳真情演绎,一部融惊险、动作、枪战、娱乐和浪漫柔情于一体的经典影片!
22、芬奇是一名勇于伸张正义的律师。这天他接到一宗强x案,被告是黑人罗宾逊,而受害者是一名白人女子。这样一个案件,在那个种族歧视相当严重的年代,罗宾逊的境况堪忧。芬奇在法庭上奋力维护事实和法律的公正,然而却没能阻止人们根深蒂固的偏见。更糟糕的是,怀有种族偏见的白人已经把芬奇当作公敌,而罗宾逊也无法洗清罪名,更可悲的命运在等待着他。
23、这是《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节目的人生版。出身贫民窟的杰玛年幼生活艰苦,他与哥哥、少女一起经历了几十年印度的变迁。节目的每一个问题都牵动他关于亲情、爱情与人生的回忆。在金钱与爱之前,他能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吗?
24、《洛奇》是一部1976年的电影,由史泰龙编剧及主演,约翰·艾维森执导,讲述一个寂寂无名的拳手洛奇·巴布亚获得与重量级拳王阿波罗·克里德争夺拳王的机会,是一个典型美国梦的故事。史泰龙凭演译洛奇·巴尔博亚角色,成为好莱坞著名影星,“洛奇”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虚构角色。
25、罗伯托·贝尼尼的二战电影,讲述了一个父亲用他的想象力保护自己的儿子免受战争的恐惧。
26、蓝波为了让威尔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浪费他的数学天赋,请了很多心理学专家为威尔做辅导,但是威尔十分抗拒,专家们都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之下,蓝波求助于他大学的好友,心理学教授尚恩(罗宾·威廉姆斯饰),希望能够帮助威尔打开心房。
27、有时候在想,如果你遭遇到他的那种困难,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依然自信、坚强?是否会像他那样为自己的信念不懈努力?是否会像他那样不知“幸福”是何物时还依然追求自己的“幸福”?
28、感悟:一个80岁时凭自己20岁的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生活的强者,一辈子都在和自己严重的幻想症做斗争。创业比获得诺贝尔奖要容易的多——所以,年龄不是问题,心态最重要。
29、自由!梅尔吉普森林行刑前的呐喊,至今响彻在耳边。英雄华莱士,麦子看这部电影时的感觉至今仍留。
30、一般都是祝福自己、祝福家人,但这一次,大家却都在为一个人祈福。
31、演员: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希拉里·斯万克、摩根·弗里曼、杰伊·巴鲁切尔
32、整个片子的手法很规矩,唯一感觉到有一点“特殊”的是结尾,与很多国内的家庭题材影片不同,最后一个镜头是女人进了电梯准备上楼见孩子,一道电梯门把夫妻两人隔开,影片结束。用一句很俗的话来形容:简洁而意味深长。想到国内的一些所谓的温情片,总是把故事讲得圆满至极,甚至还要狗尾续貂地加上孩子长大以后的内容(《暖春》、《父子》等等),总觉得只有这样才是电影,才是讲故事,才是编剧,才是有拓展。看人家好莱坞,30年前就做到了你再过几十年也未必能领悟到其中奥妙的事情。
33、看了这部1946年的电影,感觉人类在电影叙事上,在过去的70年中,没有长进。
34、然而,真正让多多获得这份职业的,却是一个意外。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电影,老少爷儿俩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镜头对准窗子的玻璃,再折射到影院外的白墙上,当人们欢呼于电影的精彩时,爷儿俩满足的相视一笑,让人欣慰。多多也奔出去欣赏这露天电影。但这时,不幸却发生了,放映机起火了,看到白墙上的图像消失,放映室的滚滚浓烟时,影院外的人们四散逃离,却没有想到莫艾多还置身火海,令人愤慨。这时,多多却逆着人流,向影院回奔,不停的冲撞,摔倒,体现了他的焦急,他弱小的身躯与逃散的人群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正是这个淘气的,瘦小的多多,奋不顾身的将莫艾多从二楼的放映室拖了出来。
35、本片获得第4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五项大奖,它不仅是一部侦察推理片,更是一部社会问题片。两位主角均有重磅级表演,反种族歧视的主题较少说教味。黑人影帝西德尼·波蒂埃在后来两部影片中再次扮演蒂贝斯这个角色:《神探黑金刚》(TheyCallMeMisterTibbs,又译《全面大通辑》)和《神探勇闯毒龙潭》(TheOrganization,又译《黑金刚勇捣毒龙潭》)。20年后推出电视剧集。
36、BBC发起票选“心目中未获得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它排名第二。
37、《奇迹缔造者》(themiracleworker)
38、故事在两条线索的交错进行中逐渐展开,一边是尼尔森上校等人在战俘营的经历,另一边则是美国大兵希尔斯的逃亡生涯,导演似乎是故意把英国人和美国人放在同一情境中的对立位置上,从而完成对英国国民性的尖锐批判和深刻的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