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
1、(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出自《中庸》。意思是:“中”是天下正确的道理,“庸”是天下的永恒真理。
2、 最好的艺术,是既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又能让人体会到理性的节制。感情与理性平衡之所以美,是因为这是最上乘的人生哲学,也是最精妙的生活艺术。
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自《中庸》。意思是: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
4、(译文)有的人天生就知道这些道理,有的人通过后天学习知道了这些道理,有的人则是遇到困惑之后,经过磨难才知道了这些道理,无论是哪种情况,他们最终了解这些道理的结果是一样的。
5、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高潮也有低谷,只有庸庸碌碌的人才会没有波澜,生活像死水一样。只要高峰时不过分亢奋,低谷时不过分颓废,追求一个相对的平衡,就是比较好的状态了。
6、..........................................................................................(中庸最经典的五大金句)。
7、“率性之谓道”。因为人负天命,所以遵循天性,便是人生大道、自然大道。合乎人性,都是道;违背人性,就非道。太多人却早已忘了自己的天性是什么。
8、(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出自《中庸》。意思是: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就算是远避人世而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
9、北宋杨时说,这是全篇的要领。南怀瑾说,这三句话是影响几千年来中国文化最大的东西。《中庸》高深,开篇三句说的更是大本大源。
10、(君子素其位而行)出自《中庸》。意思是:君子依照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
11、 只有先把做人的格局、胸襟尽量发展出来,开拓好自己的精神园地,才能了解任何艺术形式,才有可能成为对人类真正有贡献的艺术家。
12、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
13、(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出自《中庸》。道:方法。意思是:想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方法的,假如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
14、(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出自《中庸》。道:方法。意思是:想得到上级的信任是有方法的,假如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
15、在生活之中的例子更好理解,比如吃饭这件事,你吃少了吃不饱,会饿,营养不良,身体会出问题;而吃多了之后,会撑,营养过剩,身体照样会出现“三高”等问题;这时候“中庸”就是让你吃的不多不少,刚刚好能让自己吃饱,恰到好处。
16、 艺术家不仅不能止步于感性认识,也不能止步于理性认识,必须要投入全部的感情,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上的感情,倾注自己的爱。
17、“故君子慎其独也”――由践仁到尽性的个人修养功夫
18、清代学者胡文英说庄子:“开口就说没要紧的话,人往往竟当作没要紧看。”孔子,何尝不是这样。
19、希望今天你看到了之后,也把这份幸福快乐共享给朋友们,大家快乐才是真的快乐!
20、这是一道难度极大的选择题,以至于几千年来,没有几个人能真正选好。所以“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的轮回才不断上演。老子的那句话如同预言也如同注解——“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21、“修道之谓教”。上天赋给人善良的本性,顺此发展,择善而秉持,在实际生活中修养及印证,将一切蔽障完全除尽,恢复本来的光明正大,这就叫做“教”。
22、(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23、《庄子》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思无邪”正是那种精诚之至,所以才那样动人。很多人以为这是艺术的,其实更是哲学的,因为它为我们指出了那个最核心的东西——诚。诚于自己,就是纯粹;诚于他人,就是真挚。自诚诚他,就是直道而行的真人。
24、“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第二十二章)
25、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刚健,人道进取,便是其中大道。
26、《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自鲁隐公元年开始,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共242年间的史事。开篇第一句看上去只是简单的编年纪事——鲁隐公元年,春天,正月。背后内涵却大有玄机,历来众说纷纭。
27、(译文)对上不抱怨老天,对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处在安全的地位而等待天命,小人则冒险以期侥幸成功。
28、(仁者,人也)出自《中庸》。意思是:仁爱就是爱人民。
29、(案语):古代王朝多以本条经典金句所选的《礼记·中庸》里的这句“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来弥合不同人群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矛盾,并借以追求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历史上经历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统一时期,也经历过春秋战国、六朝、五代等分裂阶段,而始终保持国家之统一和文明之延续,与“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理念和举措有着重要关系。
30、.........................................................................................
31、译文:别人一遍能做到的,我做一百遍;别人十遍能做到的,我做一千遍。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