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孝顺的名言
1、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3、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4、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6、——孟郊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7、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8、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法国莫泊桑《项链》
9、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0、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
11、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12、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3、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14、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英)培根
15、意思是: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6、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联相处得不好,不能够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孟子·离娄上》
17、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18、8)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
19、4)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2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22、注释: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23、一位高学历父亲的儿子已经长到10岁了,这位外表光鲜的父亲从来没有为儿子花过一分钱,根本没有父亲的责任感和亲情,慈道尽失。因为他心中只是希望为前途成功而奋斗,原来指望妻子家资助他,妻子发现丈夫根本没有亲情爱意,心中只有前途金钱,没有满足他的愿望。于是这位高材生对亲生儿子视为路人。这不是个案,华人不愿意宣扬家丑而已。
24、——高尔基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25、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李毓秀《弟子规》
26、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27、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
28、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2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第四》
30、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31、5)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32、曾子曰:幸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处:礼记
33、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34、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35、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36、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37、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清代文人王中书《劝孝歌》
38、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9、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