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最著名的诗
1、漾:吹过。脱:脱下。被:让。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2、熙宁七年,天下大旱,百姓流离失所,守旧派趁机开始弹劾王安石,宋神宗没能顶住压力,只得将王安石罢相。
3、诗的前两句写景,“飞来山上千寻塔”塔并没有“千寻”,用的是夸张,表现塔之高。正因塔高,才能在鸡鸣时看到太阳东升。这两句是全诗的基调,每每读来都能诗人内心的激昂。后两句写情,一句“不畏”不只是不惧浮去遮目,更是不惧朝中谗臣当道,立志要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这时初入仕途的王安石,正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情,他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4、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5、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堑:沟渠。回塘:弯曲的池塘。滟滟:形容春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6、相信喜欢诗词的朋友,对于王安石的这首诗,肯定不会陌生,这也是一首典型的五言绝句,从这首诗中,可以充分地看出王安石的才华和才情,以及他的政治主张,他是希望自己能够像梅花一样,可以不畏惧寒冷。
7、他在楚国的变法,使得楚国迸发出了强大的威力,并且一举将战国初期最为强大的魏国拉下战国首强的宝座,而他最终被楚国旧贵族射成了满身窟窿的筛子。
8、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9、在朝廷的坚持下,王安石才担任了知制诰,负责审查京城的刑狱案件,结果又得罪了王公大臣,恰逢母亲离世,王安石便直接辞官回家守孝。
10、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垄,都是主人亲手栽种。
11、此诗作于欧阳修30岁时,那时的他正值青春壮年,一腔豪情壮志,在回乡途中路过杭州飞来峰,作下此诗。王安石来到塔的最高层,看见太阳东升,浮云遮目的壮丽景象,一腔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12、王安石的诗后期有着一种闲适之感,虽然内容狭窄,但是其情感细腻程度却不狭隘,雅丽精绝,脱去流俗。表达了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3、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富国强兵,进行全面改革。而反对者谤议不断,熙宁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因此写下此诗。
14、王安石的这首《登飞来峰》,通篇可谓是如诗如画,读来也是朗朗上口,通篇并没有高超的表现手法,也没有使用一个典故,更加没有使用生僻的字,完全是以一种极为直白的口吻来描写,从而也使得他这首诗充满了一种高远的意境,读来更是令人赞叹不已,所以这样一首伟大的作品,那也是最不容错过,也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