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名言有舍生取义的
1、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2、(出处)《魏书·辛雄传》:“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3、译文: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4、(出处)《金瓶梅传奇》第二回:"铿锵话语,浩然正气,使世贞为之所震,沉思良久,附耳低低说出一番话语。"
5、翻译:生,也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鲁迅名言有舍生取义的)。
6、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拥有,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择大义了。(鲁迅名言有舍生取义的)。
7、(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8、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9、舍生忘死(shěshēngwàngsǐ )
10、出自: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原文如下:
11、译文: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12、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13、(解释)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14、 ——鲁迅《自题小像》
15、翻译:为了国家则不考虑家室,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
16、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
17、忠孝节义(zhōngxiàojiéyì )
18、出处:《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可怜成汤首相,为国捐躯。”
19、杀身成仁(shāshēnchéngrén)
20、(解释)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21、屈原,看着楚国的大好河山一点点的被吞啮,看着那一群奸佞小人为了一己荣华谄媚楚王,至国家于不顾。此情何堪?他决不愿同流合污,最后在绝望之中毅然决然的投入汨罗江。我理解此时的屈原,他是带着对楚国的无限眷恋,带着对楚国人民无限的爱离开了这个他曾热恋过的世界。他知道与其卑躬屈膝的活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是的,屈原的躯体是随着滔滔的江水流逝了,可他的浩然正气却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22、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凌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的一时甚嚣尘上。当时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发表社论,指责中华民族失去了自信力,为国民d反动政府推卸责任。
23、(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24、出处:《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25、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26、译文: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理想必将实现。
27、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2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9、(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0、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陷,但中国国民d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等,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调。
31、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32、一个人决意赴义时,那么他的头卖给刽子手就要卖得值得。——巴尔扎克
33、这篇文章最早于1934年刊发,后编入《且介亭杂文》。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反驳了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3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5、出自: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原文如下:
36、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37、舍生取义的事例有很多,他们都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的脊梁"
38、白话释义: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39、白话释义: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40、 —— 秋瑾《失题》
41、(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42、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
43、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追求民主,早在新文学运动伊始时期便向封建旧文化宣战,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
44、(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45、(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46、白话释义: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47、出处:《汉书·贾谊传》:“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48、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49、出处:《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