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堇年高中
1、很久之后,一个少年站起来说:“我们当然要与生活的慷慨和繁华相爱,但是岁月不会以荒芜和刻薄相欺。”我看着他骄傲而嚣张的脸,突然莫名感动。
2、他的十天九夜欧洲之行,我在国内南方的家中,刚从去年底那场大考试的生物钟里渐渐苏醒,但很快又要投入到下一轮紧张的课业当中。
3、“如果我们能够预见到人生的结局,又该如何面对与度过接下来的人生?”
4、有些人去二手网站上卖掉了那些青春杂志,有些人还把它们屯在房间的某个角落里,和过去的每个夏天一起腐烂。
5、本次征文所有的来稿,读蜜传媒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十分制打分制度,初步筛选了一部分稿件后,就第一时间将这些热气腾腾的喜欢与感谢递交到堇年的手中。堇年带着无比感恩和纠结的心情,从中甄选出了10篇稿件。在此,恭喜以下十位读者朋友(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6、实在不明白这个女生如何在16岁的年纪里就写下了惊才艳艳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她确确实实很有天分,也写出过很多金句,“我们仍需共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岁月以荒芜与刻薄相欺。”“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7、代表作:《告别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西决》、《东霓》、《南音》。
8、科幻、奇幻、推理等类型文学,非虚构写作以及互联网时代种种新的写作实践,是否正移动着文学的边界?在你看来,未来的文学经典可能会呈现怎样的面貌?
9、那是十八岁时候的事情。几年过去,因着对人世的猎奇,探知内心明暗,许诺此生要如此如此,将诸多虚幻的苦痛的读本奉作命运旨意……书里说,“生命中许多事情,沉重婉转至不可说”,我曾为这句话彻头彻尾地动容,拍案而起,惊怯至无路可退,相信着以自我凌虐姿势挣扎的人并不孤单。时常,我面对照片上四岁时的天真笑容,不肯相信生命这般酷烈的锻造。……但事实上,它又的确是如此的。我在对现实感受的再造与逃避之中,所体验的,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对苦痛的幻想。
10、你学习的专业或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它能够给写作提供滋养吗?是否希望成为职业作家?
11、文学之外的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等,对你的写作有何影响?(七堇年高中)。
12、“龙城三部曲”包括《西决》、《东霓》、《南音》。郭敬明曾说龙城三部曲是“家庭版的《小时代》”,三部小说分别以三个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从三个不同的人物视角讲述发生在一个家族内部的爱恨情仇。
13、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14、张怡微:“五四”以前,中国的小说地位轻,是“末技”。承担兴亡思索、知识分子情怀的文体不是小说,但“五四”之后,小说开始为散文、为诗分忧,承担了启蒙的“大道”。这种写作传统一直影响到如今文学权力的自觉。不能说构成我阅读的参照系,但我有一门当代文学鉴赏的通识课程已经上了两年,也开始指导本科生当代文学领域的学年论文。
15、即使在当年,七堇年的文字也是同期作家里最富有思考精神的那个,在前辈作家脱离青春,青春文学又不够分量的时代,那些对成长里那些痛苦和迷惘的深切反思曾深深震撼过我。而此刻这些却在铁青的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我能感受到她正在寻找新的语言——一种更平实,更倾向于叙述的语言,来书写这难以书写的人间。因此便在勉励的转型期内写下了这样的文字。甚至有《灯下尘》里这些以前并未提过的作者自己。
16、工作人员为他俩在酒店安排了住宿,当时的分配是,李枫和另一个工作人员一起住,郭敬明自己住。没想到的是,郭敬明后来竟主动要求李枫和他同住,称自己不想一个人住,当时还是新人的李把郭的邀请看作是对新人的照顾,便心存感激的同意了。
17、 《Remember,darling上》(2009年1月最映刻)
18、 科幻、奇幻、推理等类型文学,非虚构写作以及互联网时代种种新的写作实践,是否正移动着文学的边界?在你看来,未来的文学经典可能会呈现怎样的面貌?
19、母亲冷得发抖。她最终足够幸运地拼到了一辆出租车,凌晨才狼狈落魄地赶回去,因为受寒,病了一个星期。
20、七堇年:当代文学传统可能过多被西方影响,丢掉了一些中国传统古典文学中的自信。经典作品的话,我还是只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也许是翻译会丢掉原著魅力的缘故,外国经典文学让我始终比较无感,一开始为此很焦虑,但现在完全没有了。我是英文专业毕业的,但仍旧觉得,对母语和有中文语言魅力的文学有种骨子里的偏爱。
21、与城市而言是一粒灰尘,而城市于地球而言是一粒灰尘……地球与太阳系而言是一粒灰尘,太阳系于银河系而言是一粒灰尘,银河系于宇宙而言……所以,我们的存在,尽管作为一个生命的奇迹而到来,但不过是比尘埃更为微小的尘埃。当一个人为一件事郁郁寡欢并且希望全世界都来关注他当下心情的时候,更为重大的事情或许是一个物种刚好灭绝,一片海洋刚好污染,十几万人正在饱受饥荒的瘟疫的摧残,一场战争刚好爆发,两颗星球正在相撞……所以,一个人即便伟大、成功、财富如山、权倾天下、呼风唤雨,他在已有亿万年历史,并且还将继续有亿万年历史的一颗星球、一个星系、一个宇宙中所能占据的历史,或许连一秒的亿万分之一都不到。
22、而在两本小说之间,另外一本让她在中学生中风靡的是一本散文集《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一个青春文学的书名,但其实里面的文字一点都不青春文学,甚至大段引用的史铁生和海子的文字,那种散发着清新质地的文字,虽然华丽,却异常干净,那是我始终认为的好散文的文字。那时候我甚至可以大段的背诵。
23、他们笔下的故事为无数人定义了青春的模样:有神经质般的独白,瘦削少年执拗的拥抱,操场上不肯放开的手,半明媚半忧伤的笑容…即使那个时候自己并没有恋爱经验,永远是独自搭公车回家,所谓盛大的脑内小剧场也不过是看见暗恋对象时的短短几秒。
24、是的,一生努力、一生开怀。我便要这样的生活。
25、是一种奇异的感觉,你依然可以读到你喜欢的作者十六岁时候的文字,但作者已经长大。而且她以和你长大一样的速度长大着。三年之后,我大学也来到了成都,她念念不忘的故土之城。当我看到七堇年在文里再一次提到成都时,已经不再像《城事》里那样,写通宵听歌,写抽烟,写酒吧和唱片店,用“快马平剑”的少年口吻去描述一段斑斓的时光。当她开始在《人间成都》里写成都的阴霾,写吃,写堵得水泄不通的路口,我就知道她确实已经从过斑马线的校园女生,变成了等红灯,可能还会按两下喇叭的女司机。校服和西装,身份在此刻产生的一种神奇的置换,似乎在讽刺自己。
26、ZbigniewPreisner-BetweenStrangersTheme;Worrytrain-PreludeforPianoandMalaria;SallyHarmon-WindmillsOfYourMind;RobertHaigh-CageofShadows;thetumbledsea-summeriii;久石譲-プリオシン海岸。
27、所以不要来说占有、获得、成就……只是细细回忆一下在过去的两年时间内走过了什么:我想我所能得到的不过是一些稀松平常的片段—我也一直都是这样一个活在小处的人。旧人谁离去了,谁来到了……我尽可以清晰记得,但必然会忘却在聚散之间几杯酒中的伤情,几首老歌中的唱词。好似我只记得那样多的因为,而忘却了全部的所以。如同太多事情,我们总是能控制它的开始,却无法左右它的结局。当你无意中走上了一条路,你就只能顺着它,硬着头皮走下去。哪里又能预料,下一步是刀尖陷阱,还是鲜花风光……忘却由来已久。忘却先于记得。无处寻找与捉摸的,是生命的诸多所以。
28、是在二十岁出头的关卡,才明白过来,不懂得从一次失败中站起来,永远跪在地上等待怜悯,并且期待永不可能的时间倒流,才是人生中最无可挽回的失败。
29、她今年最新的作品集《灯下尘》,忽而感到,其实她已经和最初那个“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的话”里的中学少女形象愈加远离了,她已经快我一步,转入了更纷杂繁复的世界。
30、我也经历过这样“疼痛”的少女时期,但不同于全班传阅《三重门》、《梦里花落知多少》,无论是《七月与安生》还是《彼岸花》好像都不是大家闲聊时的谈资。
31、被天地间的纯白打动也好,被Liucas的旅程感染也罢,总之满心欢喜。
32、冒菜 | 苍蝇火锅 | 手冲咖啡 | 串串 | 外卖 | 冰粉 | 水碾河
33、2016的跨年夜,我在家中,听见窗外阵阵烟火,Liucas已逛完捷克的CK小镇。北京时间2017年的凌晨,朋友圈刷爆了新年祝福,以及大家回顾一年所挑出的最满意的自拍。
34、霍艳:这几种文学评价尺度的不同,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值得深入研究。
35、现在大家都很喜欢说“卷”,但我们还是要通往一种舒展的生活,至少在精神状态上。从根本意义上来说,还是要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多表达、多实践,循环往复、厚德深耕。保持作息规律,按时吃饭,心情愉悦。
36、从定价8元到后来的16元,再加之连载作者衍生出的单行本,学生时代的零用钱几乎都悄悄砸在了书店里。
37、我送母亲到校门口,那时下着雨,时间已经是快十一点。母亲想让我早点回去,就说司机已经来了,宿舍关门了不好,我想也是,生活老师不太好说话,我就先回了。
38、这本小说曾经在《收获》上刊载,多年以后回归的七堇年,在我们老读者的心里,已经出现了某种创作上的疲态,甚至开始不断重复和沉浸在一个文艺青年自己的世界观里。
39、怎样看待从“五四”发展至当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其中的经典作品在你的日常阅读中占有怎样的比重,是否构成写作的参照系?
40、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自然经历的过程,一帆风顺是不太存在的,甚至是无趣的。先是不设限的探索与涉猎,接下来是学会取舍,再往后是笃志与坚定;先做生活的加法,再做减法,当然顺序与优先级因人而异。
41、前些日子,将交大的本科记忆蕴藉,我重返电草,看着那块“I♡SJTU”的牌子许久没有离去。远方天色中氤氲着金黄,温柔的夏风拂面而来,虽不是春日、却更胜春朝。人与人之间的连结有着温和的力量,蝉鸣是轻簌的,我在电草夏末的风向中、清楚地融化。
42、翻开从《平生欢》到《晚风枕酒》,你会发现她笔下的人物,甚至对白的语言习惯都是同一种口吻,苍白,琐碎而无力,还有无数文艺青年的碎念和自说自话。
43、七堇年其实一直在走她自己的路,但是这条路的形态就如文中的那段话一般,被规定被束缚而无法有除了摆出反抗以外的姿势或干脆眼一闭一路走到底就靠骗骗初中、高中女生吃饭算了。
44、曾经被多少像我这样的因偏执而不明的小读者高看了一眼便陡然升起万种期待性的错爱——本就是我的错。所以我不会说:“啊,七堇年也就是这样么,比我想象中的差太多了,好失望”这样的话,完全没有,她其实已经是个很不错的写手了,是她团队的各种打造和包装让我一直会错了意,或许会错意的也不仅仅只有我而已。七堇年终归走的是一条已经被前辈们挤爆了的“自己的路”,像简桢,像黄碧云,更像安妮宝贝,但又都不是。但又是因为如此,才导致了她的路的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