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咬文嚼字(摘抄好句39句)

咬文嚼字(摘抄好句39句)

咬文嚼字

1、2012年,针对日本图谋侵占中国领土钓鱼岛的挑衅,中国大陆与台湾都坚决地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网民们在谈论这一时事热点时,喜欢引用“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来说明当下的情势,但不少人不会写“阋”字,有人误成“隙”,还有人误成“嬉”。这句古语出自《诗经》,大意是,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侵略。“阋”音xì,义为争吵,不能写成“间隙”的“隙”或“嬉戏”的“嬉”。

2、  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博学多才、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汗牛充栋、才高八斗、读书破万卷

3、公文写作必须“咬文嚼字”。所谓“咬文嚼字”,一要实事求是。写文章必须尊重事实,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夸大或有所隐瞒,更不能凭空想象、肆意捏造。要力求准确客观、简洁明了,少说套话、多捞干货。

4、“接合”是连接在一起的意思;“结合”则是人和事物间发生了密切联系,凝结为一个整体。“城乡接合部”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区域在区划管理上往往比较复杂,通常兼具了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利用性质。鉴于“城”和“乡”只是地理上的邻接关系,不是组织上的结合关系,是不宜写成“城乡结合部”的。

5、今年8月,香港小姐总决赛落幕,邵诗获得冠军,许多媒体称之为“折桂冠”。这是杂糅了“折桂”与“桂冠”两个不同的典故。古代把名列第一比喻成“桂林之一枝”,后世便用“折桂”指科举及第,现也指考试或竞赛取得优异成绩。而“桂冠”是用月桂树叶编制的帽子,古希腊人常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的优胜者。后也可指某种光荣的称号或者竞赛中的冠军。“桂冠”可以夺得、赢得,但不能说“折”。

6、出自〔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

7、在使用繁体字的场合,“皇后”的“后”常被误成“前後”的“後”。

8、此处应该读lè,往往误读成yuè。不仅谈话节目中嘉宾读错,主持人也容易读错,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也有主持人读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yuè乎”。

9、《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合编(2008-2016)

10、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有媒体在报道新闻时,把1945年9月3日说成“日本投降日”,这是错误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正式签字,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两个日子都和日本投降直接有关。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咬文嚼字)。

11、2019年3月,埃塞俄比亚一架波音737-8飞机发生坠机空难,举世震惊。不少媒体报道:波音飞机的安全性“令人堪忧”。“令人堪忧”是病态结构。“堪”指值得;“堪忧”指值得担忧,意即令人担忧。因此,可以说“波音飞机的安全性堪忧”,也可以说“波音飞机的安全性令人担忧”。但是,将“堪忧”与“令人担忧”杂糅成“令人堪忧”,是错误的。

12、怼,读作duì,义为怨恨,引申指凶狠。在河南方言中,“怼”音duǐ,表示收拾、冲撞。作为网络流行词的“怼”源自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在该节目的第二季中,某嘉宾被“收拾”了一顿,满怀委屈地问教官:“这就叫被怼吗?”教官便探讨了一番“小怼小进步,大怼大进步,不怼不进步”的“理论”。“怼”因此渐渐流行起来,人们用它来表示故意找茬、反抗、反对等意思。后来其义扩大,进一步衍生出“比拼”“竞争”等含义。

13、如:“法庭上一番唇枪舌战,谁也没说服谁。”汉语词汇中有“唇枪舌剑”,义为唇如枪,舌如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锋利;也有“舌战”一词,《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节,“舌战”指口头交锋。“唇枪舌战”显然是两者杂糅的产物。

14、“两会”期间,部分媒体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的说法。这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概念。“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审议并做出决定的议事原案。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d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

15、“营利”即谋求利润。“营利组织”是指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组织机构;而“非营利组织”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组织机构,通常指学校、医院、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社会福利机构等等。“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区别在于其经营目的是否是获取利润。“盈利”指扣除成本后的利润,“非盈利”即不产生利润,显然不符合“非营利组织”的属性。

16、如:“招聘启示”“征稿启示”。“启示”应为“启事”。“启事”义为公开说明某事,是一种公告性的文体;“启示”义为启发提示,和文体无关。

17、鉴于“城”和“乡”只是地理上的邻接关系,不是组织上的结合关系,是不宜写成“城乡结合部”的。

18、▶ 电视剧《毛泽东寻乌调查》新闻发布会在江西寻乌举行!看看哪些“大咖”会来

19、在谈论新闻事件时,经常用到“发酵”一词,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韩日岛争连续发酵”。

20、“咬文嚼字”“咬”的是意味深的“文”,“嚼”的是富有内涵的“字”;“不求甚解”是“不求”无内涵之书的“甚解”。所以对于不同的文章,应该分成不同的情况来阅读,它们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它们之间是不存在任何矛盾的。所以“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只是读书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不同方法。

21、  诲人不倦 活到老学到老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温故知新 学以致用 勤奋好学

22、  锲而不舍、 坚持不懈、滴水穿石、 博览群书、 学而不厌

23、(ID:yaowenjiaozi2014)

24、上海世博会沿黄浦江布局,“黄浦江”因此成为世博报道中的高频词语,但因为“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往往错成了“黄埔江”。“黄浦江”相传和战国春申君黄歇有关,故名“黄歇浦”,简称“黄浦”,“浦”义为水滨或水流交汇处。“黄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因历史上成立过黄埔军校而闻名。

25、后台另附有《咬文嚼字》公布的2015—2018四年的“十大语文差错”word版,领取方式如下:

26、  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 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高才大学、

27、不少人误以为此菜出自宫廷,其烹饪方式是爆炒,因而得名“宫爆”。其实,正确的写法应是“宫保鸡丁”,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据说,丁宝桢的家厨擅长花生炒鸡丁,后来这道菜由丁府传到民间,因此得名“宫保鸡丁”。

28、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29、如:“杰克逊娈童案落下帷幕”,“网络惊现娈童犯黑名单”。在这类新闻中,“娈”字一律被理解成了动词,指“性侵犯、猥亵”等犯罪行为;其实它是形容词,义为美好的样子。“娈童”则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词语,专指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少年。

30、读书时老徐常常不求甚解,喜欢咬文嚼字,时而也会吹毛求疵。

31、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32、小标点,大用途。比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七种断法,七种意思;还有广为流传的教书先生与吝啬地主之间“没鸡鸭也行没鱼肉也行咸菜一碟”的字据,断法不同,意思也不同。

33、谈判的双方都在咬文嚼字,但都没有触到问题的实质。

34、在谈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时,网络上常常把“兄弟阋于墙”误成“兄弟隙于墙”。

35、字斟句酌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ìzhēnjùzhuó,意思是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斟酌、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十分慎重。

36、影视新闻中的用字错误:“主旋律”误为“主弦律”。2019年国庆期间,《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三部主旋律影片集中上映,获得广泛好评。相关新闻中,“主旋律”常误为“主弦律”。“旋律”通常指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组合;“主旋律”指多声部音乐作品中的主要曲调,现在也用来比喻基本的观点、主要的精神。“旋律”不能写作“弦律”,“主旋律”也不能写作“主弦律”。

37、点击图片阅读| 世界正在惩罚“过度友善”的人

38、“舍”有shě和shè两个读音。读shě,为舍弃;读shè,为房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舍予是舍我、无我的意思,“舍”即舍弃,应读第三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