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白居易的诗的风格特点32句集锦

白居易的诗的风格特点32句集锦

白居易的诗的风格特点

1、艺术特点:⒈主题的专一和明确。⒉运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⒊鲜明的对比,特别是阶级对比。⒋叙事和议论结合。⒌语言通俗化。

2、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

3、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4、这些诗歌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直气凛然地鞭挞了不合理的现象,言辞激切,突破了诗歌的惟美委婉的固定模式。

5、  独爱涧边生长的幽草,而不关心树上鸣叫的黄鹂,晚上的时候下起了急雨,使春潮的水势更急。野外的渡口没有船夫,小船被流水冲得横了过来,也没有人理睬。

6、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

7、白居易的创作风格,主要从他的诗歌主张来看,他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8、③中唐诗歌。中唐之初,国家衰落,诗坛也不景气。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诗学王维,精致秀润,但内容多浮浅。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此期较杰出者是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此外,戎昱、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一派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此外,姚合诗清奇僻苦,卢仝、刘叉等人以奇崛见长。两大派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越。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这一时期,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

9、当然,仅仅凭借一首《望天门山》是不足以说明李白的七绝之妙的。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歌和送别诗为多。在这些诗歌中,有一种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以其天真纯朴的童心,与山水冥合。无论写景言情,都有种一气流贯的俊秀和爽朗,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山中问答》等

10、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讽谕诗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

11、编选和研究 唐代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奉为典范。后人的编选、笺注、品评、研究未曾间断。唐诗总集有明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清彭定求等的《全唐诗》。选集方面,唐代有《唐人选唐诗(十种)》,宋朝李昉等的大型诗文合编选集《文苑英华》保存了大量唐诗资料,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对绝句一体辑录详备,都是影响较大的选本。历代评论、研究的专著也极为丰富。唐孟棨的《本事诗》、张为的《诗人主客图》,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敖陶孙《臞翁诗评》、严羽《沧浪诗话》,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明王世贞《全唐诗说》、胡应麟《诗薮》等都是有名的专著。明代胡震亨的《唐音癸签》则在总结前人成果基础上,全面研讨唐诗,为建立唐诗学作出巨大贡献。今人的研究专著,有闻一多《唐诗杂论》、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任中敏《唐声诗》等。

12、写实性: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13、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14、白居易在伤感诗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这些长篇叙事诗中,巧妙地把叙事,描写与浓郁的人生情感美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效果,让读者产生共鸣,常常让人泪流满面,感慨万千。

15、李白,杜甫,白居易是盛唐和中唐时期最为著名的三位诗人。研究这三人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中唐时期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

16、其次,白居易的讽喻诗,在叙事议论的结合上也有特色。其多数诗是“卒章显志”,即篇末议论。其中有几类:一是诗人直接议论,宣泄感情,如“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红线毯》)二是将自己的优裕生活与百姓的贫苦相对比,如《观刈麦》、《村居苦寒》的结尾,表达诗人自责内疚的心情,并深化他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哀悯。三是将百姓的饥寒冻涙与豪贵的穷奢极欲进行对比,在大小、轻重、贫富、苦乐的对比中,深化主题,增强诗歌的战斗性。

17、叙事与抒情的结合,在白居易诗中有几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寓感情于叙事之中,诗里没有抒情的句子,感情却洋溢在叙事的字里行间,如《卖炭翁》、《采地黄者》。另一类诗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代替诗中人物抒情。如《上阳白发人》就是替一个上阳宫女倾诉内心的凄苦,这种传统的宫怨主题在盛唐绝句中是屡见不鲜的,白居易用一首乐府诗来写就更便于叙事,而用第一人称来写就更便于抒情。象“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莺归莺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这些诗句既交代了她几十年的孤苦生活,也表现了她内心的凄凉与悲惋,叙事与抒情结合得很好。此外,《新丰折臂翁》、《缚戎人》、《重赋》、《杜陵叟》等诗也都成功地运用了这种第一人称的写法。白居易还有一类诗,是在事情叙述完了以后直抒胸臆,这就是“卒章显其志”的写法。《观刈麦》、《村居苦寒》、《新制布裘》、《红线毯》都属于这种情况。如《红线毯》末尾道:“宣州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是颇为有力的。

18、再次,白居易的讽喻诗除了直赋其事外,还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有的借自然物象以寄寓作者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见解和感慨。如《黑龙潭》诗借祭龙祈福的民俗为言,形象地揭示出了贪官污吏狐假虎威,鱼肉百姓,而深居九重的皇帝却不闻不问的情形。还有一种寓言诗,将事物拟人化,用以比喻社会的某类人物或现象,褒善贬恶,同情不幸。这种寓言托物的手法是传统比兴手法的发展。与直赋其事相比,较有蕴藉婉曲之致。

19、白居易的创作风格,主要从他的诗歌主张来看,他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0、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21、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22、叙事与议论巧妙结合,诗中语气流畅,淋漓尽致,脍炙人口,如《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那种洒脱酒风,与元缜好友们一醉一陶然的酒中神采,活脱脱表现的让人羡慕;

23、写实性。通观白诗,多数用写实的手法来说事和塑造人物。他的笔下人物多数有相同的命运,而又有各自不同的遭遇。特别是个别事件和个别人物,都具有各自特色或者说特点,都具有典型形象的含义。

24、  说到韦应物的五言诗代表作之一的就是《寄全椒山中道士》。全椒是滁州的属地,这首诗也创作于其担任滁州刺史期间,被认为最能代表韦应物的恬淡风格。

25、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

26、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老鸨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27、《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叙事诗的代表作。《长恨歌》和《琵琶行》都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浓郁的抒情气氛。它们艺术上最大的特点在于:叙事状物求实而不泥于实,故能于流丽的描绘之中寓有隽永的情味。《长恨歌》叙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有详有略,有虚有实,安排得十分精巧。看他写安史之乱,只用“渔阳鼙鼓动地来”一句就交代了过去。写杨贵妃之死,只用“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两句就虚掩了过去,却在玄宗身上着实写道:“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玄宗血泪交流自然比写贵妃倒在血泊中含蓄动人。“归来池苑皆依旧”以下十六句是诗里最精彩的段落。这一段全用景物来渲染玄宗孤寂的心情,真切而不粘着。下面写贵妃“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一个比喻胜过多少描画。象这些地方都表现了白居易高度的艺术技巧。

28、抒情性。写实和抒情兼用。他自己都说:“大凡大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

29、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并且使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病,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局限性表现在: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诗歌的功能,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影响了对前代作家的正确评价。此外,在强调政治内容时,忽视了诗歌的抒情意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30、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讽谕诗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系的。

31、首先,他的大多数讽谏诗一吟咏一事,主题集中,人物事件高度典型化,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井底引银瓶》《观刈麦》等,诗人直赋其事,叙述完整,情节曲折。他运用外貌、服饰、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塑造了一些列劳动人民的形象,较之杜甫《三吏》、《三别》的类型化描写,更具有个性化特色。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左臂凭肩右臂折”的新丰折臂翁;“左手秉遗穗,右臂悬敝筐”的贫妇人。这些人物栩栩如生,不仅是因为他们的外貌衣饰富有特征,而且他们的内心世界得到真实的披露。如卖炭翁尽管“可怜身上衣正单”,却“心忧炭贱愿天寒”。这种内心矛盾痛苦的描写,不仅使人物有血有肉,而且使他们的血泪控诉,更惊心动魄,也增强了揭露和批判的力量。这是诗人在叙事诗中溶入了传奇小说表现手法的结果,是他对传统叙事诗的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