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杜甫翻译
1、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2、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同学们多了解一些关于中秋的诗词:
3、A(①望文生义。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②搭配不当。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此处可用“绘声绘色”。③望文生义。目不斜视,指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此处可用“目不转睛”。④使用正确。洞若观火,指看得清楚明白。⑤不合语境。噤若寒蝉,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而不敢说话。易误解为“寒冷”或“十分寂静”。⑥使用正确。得心应手,心手相应,运用自如。形容技艺纯熟。)
4、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由于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 ① ,如悬挂艾草,赛龙舟,饮用雄黄酒,吃粽子等。此外, ② ,除了“纪念屈原说”,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等。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句已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 ③ 。
5、含意:我身如飞蓬,辗转飘零在遥远的异地;想要攀折月中桂枝,无奈天空如此高远。(2分)表达了诗人饱受战乱、漂泊无依的悲伤(2分),以及远离朝廷、怀才不遇的苦闷(2分)。(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杜甫翻译)。
6、一说起中秋的古诗,有同学可能第一反应是张九龄的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7、(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漏、多字,该句不得分)
8、节日形成的标志有两个要素:一是有固定的节期;二是有稳定的模式化的民俗活动。
9、 B.作为学校的领导干部,在这次助学捐款活动中,我率先垂范,为学校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捐助了三百元。
10、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1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
12、全诗:其一: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此时月光如水,明亮如昼,好似那月中的兔儿,也秋毫可见!
13、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
14、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
15、(答案)本联写作者“脱下官服,换来隐士们所居商山处的酒,独自笑吟《离骚》中的诗句”,用了秦末唐秉等四学者隐居商山、屈原被放逐写出《离骚》的典故,表达被贬愁绪中自我排遣、寻求旷达洒脱并享受隐士生活的心境,含蓄深沉,耐人寻味。东坡《江城子》中亦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冯唐持符节到云中郡对魏尚赦罪复职之典,表达自己希望被重用之意。这同样反映了用典在古诗词中传达诗人情感,使诗意深厚含蓄、深远隽永的作用。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思》
17、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18、 ▲
1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20、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
21、B照亮前行方向的希望之光。材料一: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是“我”在革命道路上前行的动力。材料二: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这些都让“我”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尽忠于民族。和母亲一样拥有勤劳坚毅品质的千千万万的人民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让“我”看到民族的希望,坚信中国会解放。材料三:一个个斗志昂扬、不怕牺牲的红军战士,正是照亮中国前行的希望之光。(最高分4分)
22、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23、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24、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
25、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26、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27、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2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9、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30、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31、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
32、(答案)“林栖见羽毛”,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简直想要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烘托出了月光的皎洁,反衬自己内心愁情,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
33、(4分)姓尚的人家也是普通市民,但居住的地方整齐洁净,好像是吴越人家一般,竹林和花圃都很值得欣赏喜爱。
34、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35、古代诗歌阅读(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36、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37、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38、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3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40、B.文章两次运用引证法,论述加强伦理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以遏制人工智能“崛起”的观点。
41、 ▲
42、赏析参考: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而是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使砍树的大刀折断了。“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蓬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全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43、②黄老师的课实在是太精彩了,课堂上不但妙语连珠,而且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有声有色地给大家描述出来。
44、CD(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5分。C项,没有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D项,不是把“霜露”比喻成“雪”,而是把“月光”比喻成“霜雪”)
45、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46、他说:“何人蚁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你要是乘着小船到汴水边上,就能看到千灯夜晚鱼龙翻滚的盛况,简直就是中秋之夜的《清明上河图》,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47、下面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48、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49、能得到保障,表现伟大的长征精神:忠诚爱国、不畏牺牲、百折不挠。(每处2分,意对即可)
50、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关于杜甫写的思念家乡的诗句有哪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51、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52、①第一次,用列队哨兵写(刻画)托尔斯泰墓地青草的整齐,表现托尔斯泰墓地的庄严肃穆、简单朴素,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②第二次,用列队哨兵写(烘托)托尔斯泰墓地青草的刚劲,表现俄罗斯人尽可能保持名胜古迹生态的理念,表达了对这种理念及坚守的敬重之情。
5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
54、小浩:文章有意识地留白,也是一种丰富的美,能给我们读者留下想象和创作的空间。
5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6、 (注)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后因守旧派反对,王安石请罢相,出知江宁府。本诗是王安石就任江宁府后所作。
57、阿联说,文章对夫妻做馄饨的过程以及馄饨的特点多次重复,这是本文的败笔,删去更好。你同意阿联的看法吗?为什么?(3分)
58、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杜甫《房兵曹胡马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