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作文
1、牢记历史当思忧患。古往今来,我们的民族不乏“忧论”:忧国忧民、居安思危、先忧后乐、进亦忧退亦忧,等等。忧,具有很重要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今,我国人民先进意识大大增强,国家也正在欣欣向荣地强大起来。这是个大醒、大幸。然而,世界风云变幻,“落后就要挨打”还将是一个长久而严酷的现实。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居安思危”应成为我们须臾不可忘却的忧患意识。
2、“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是本次作文的一个具体要求。
3、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4、真实情境的限制。命题者选择“抗美援朝”作为作文材料的核心关键词,在作文材料中陈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壮举。并评价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的伟大意义,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这是题目展示的真实情境,考生写作当在此基础上进行。但是如果考生解题仅止于此,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材料最后一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才是题旨所在。也就是说中国人民一直在铭记历史,在以抗美援朝的精神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那么今天,在新长征路上,新的一代亦应铭记历史,以抗美援朝的精神迎接新的挑战。
5、七十年前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打开历史的大门,在南京大屠杀时,敌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三十万中国同胞含冤而死……回想历史“大东亚共容圈”、731部队、毒气战、万人坑……这些血腥和无耻的记忆被那个民族强加在我们头上时,我们得到的是愤怒,恐惧,还是悲凉?
6、当世社会也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处处钻营,削尖脑袋往上爬,一心想要成为人上人,为此,他们无心顾及自己的家庭,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疏远与朋友的联系,他们表门面风光,其实内心沧桑。甚至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踩踏了道德法律底线,受到法律的惩罚。等到后悔之时,已经悔之晚矣。哎!要想今日,何必当初呢。凡是看得开一点,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心平气和,不为外物所惑。
7、当然我们也不是刻意丢了直道走弯道,就像顽皮的孩子在雨天尽找水凼里走一样。我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地避免走弯路,汲取经验,助己成功;在生活中也应尽可能地避开繁琐波折,把握方向,扬帆直航。在工作中也应尽量减少内耗,构筑和谐,让生命呈现五光十色。(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作文)。
8、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奋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先后有290余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中华大地,万众一心,支援前线。历时一年的捐献武器运动,募得的捐款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9、真正的英雄,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国难当头永远挺身而出。他们把保家卫国铭刻于心,永怀一颗至诚报国的拳拳赤子心。黄继光是英雄,他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堵住炮火;邱少云是英雄,他为了集体的存亡,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杨根思是英雄,他手提炸药包冲入敌阵时,闪烁着大无畏的光辉;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们都是英雄,他们不畏敌人坚弹硬炮,不惧冰天雪地忍饥受冻,他们以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民族精神注入了热血,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因为他们被永远载入史册。
10、周国平曾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每个人孤独的路便组成了人类这一时代的精神家园。每个人的向往不同,一如历史学家汤因比钟情一世纪的新疆,居里夫人外甥女涵娜独爱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却愿生在未来世纪……人们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若将向往化为创造时代文化辉煌的动力,这个时代亦有一番美丽的天地。
11、价值判断的限制。题目对于抗美援朝时的伟大军民,对于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持褒扬态度,意在提醒年轻的一代铭记历史,在新的征程中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呼吁更多人继承这样一份伟大的精神遗产。
12、我想要的学习生活盈满了怡意,真如古人那般“小伫石桥风满袖”。我不是消极空谈,在那涌动着憧憬的学涯之路上,我依然会乘风破浪。因为我深深的体会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真谛。所以我将义无反顾、一如既往地前行。
13、岁月如歌,热血未冷,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血脉,在神州大地永续传承,从未断绝。杜富国在生死关头,诠释了当代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屠呦呦用扎实的学识,彰显了科技工作者的风采。庚子国难,新冠肆虐,全国上下戮力同心。国之重器钟南山院士亲赴武汉,白衣天使们主动请缨,解放军天降神兵,来自五湖四海的物资源源不断,无数社区干部扎根基层,用自己的奉献守护万家安康,他们亦是英雄。时代变幻,沧海桑田,但那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献身精神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诚爱国心却永不泯灭,让祖国大地薪火不灭,温澜潮生。
14、近代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民族责任感与高远目光,造就了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的无比震撼。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白话文小说如《阿q正传》等新式文学作品,让人震耳发聩,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与涣散的斗争意志,我们亦会赞扬这个时代,钦佩这些爱国者,或者向往这血与泪交融而出的文化结晶。
15、人生就是一场旅行,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淡然上路,我们才能且行且歌,看遍风景万千。
16、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7、这段黑暗的历史,对东北人民来说是沉痛的,不堪回首的。但,这不是结束,这只是日本人进攻中国的第一步,在此之后的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辽宁万人坑等等举不胜举的例子,无一不揭露了日本人惨绝人寰的行为和他们妄图吞并整个中国的狼子野心!他们的行为,在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打击和伤害的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绝地反击!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而发抖。在熊熊的狼烟中,在敌人的压迫下,这只雄狮正在慢慢地苏醒!从此,那些惊慌失措的人们变得团结一心,他们各自凝聚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凭借着那一股不愿成为亡国奴的抗战精神,反戈一击,给了侵略者们一个响亮的耳光。这一击,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诠释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
18、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来,中国人民勠力同心、风雨无阻,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砥砺奋进,谱写着中华儿女继往开来、英勇向前的华美乐章。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华儿女不畏牺牲,砥砺奋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振奋人心的乐章,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光明前景。
19、大河泱泱,大潮滂滂,回首过往,共和国已走过了70多个年头,中华民族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70年前,鸭绿江边的战火唤起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激昂斗志,一名名英雄功臣奔赴前线,朝鲜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然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不可磨灭,至今仍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激励着我们迎接挑战。
20、同学们,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才是一个人最大的骄傲;谁如果在心里没有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当我们伫足于雄伟蜿蜒的万里长城之上,当我们止步于滚滚东去的黄河之边,当我们静立在烟波浩渺的渤海之滨,当我们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之时,我们的心中是否感慨难平,是否热情奔涌?
21、本次适应性测试的作文题仍然采用了近年来全国高考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所选材料为“抗美援朝”的历史事件。2020年正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10月23日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考生对材料中所提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也不陌生,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材料可以引导考生更多地关注新中国的历史,关注社会热点,思考并传承伟大的革命精神,做合格地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这道题充分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
22、我们似乎每天都很忙,做着连自己都搞不明白的事情;又似乎每天很闲,总是说着别人的新闻,别人的故事。我们太需要沟通了,太需要说话了,好像只有说话才证明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与它脱轨;也可能是我们太寂寞了,倘若不说话,就陷入自己的死海世界里,怎么都不能挣脱出了。我们太需要热闹,喧噪声充斥着耳朵,可觉得还是不够,不经意的瞬间就会在孤独里沦陷。我们,似乎迷失在这个世界里。
23、(点评:第二个独立段,句式依然用第一段的格式,提炼出来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观点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