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叶圣陶简介及代表作品46句集锦

叶圣陶简介及代表作品46句集锦

叶圣陶简介及代表作品

1、《倪焕之》是叶圣陶在192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的早期白话小说之一。倪焕之即小说的主人公。倪焕之的身上有叶圣陶的影子。主要述说了一个抱有理想青年,在寻求梦想的道路上遇到的许多事情,包括爱情,但最后梦想破灭,他也死了。此后叶圣陶再也没有写过长篇小说。《倪焕之》在当时是连载小说。

2、在叶绍钧的小说中,被茅盾评价为“扛鼎之作”的是       。(兰州大学2020年)

3、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主要有:《春宴琐谭》、《小白船》、《一粒种子》、《雪朝》、《旅行家》《含羞草》、《隔膜》、《玫瑰和金鱼》;

4、我们的节日·中秋·湛江朗诵艺术沙龙102期活动纪实

5、字正腔圆求共语,诗词歌赋铸心魂——湛江市乡村学校语文教师诵读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一天活动纪实

6、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叶圣陶简介及代表作品)。

7、倪焕之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知识分子,辛亥革命后他步入初等教育界,立志实现两个理想,一是以切实的改革实行教育救国,二是追求建立在共同事业基础之上的理想婚姻。在最初的一段时间,他的人生理想仿佛获得了顺利实现的可能——他遇到了一个与他有相同抱负、决心改革教育的小学校长蒋冰如,并与一个新派女性金佩璋相爱并成家。然而,结婚生子之后,他的妻子渐渐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和锐气,沉湎于家庭琐事,与他之间的隔膜也越来越深,他感叹自己“有了一个妻子,但失去了一个恋人、一个同志”。

8、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记者和读者的阅读,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9、雨丝落地思凉,陶醉于江南水韵中。白衣女子挥舞裙袖,伊人吟唱戏曲,文人挥墨而下。江南女子秀天下。她婆娑泪影,款款而行,悄然掠过,琴韵芳华,淡染流年,红尘漫路。一俟雨后,空气中夹杂上了草木气息,门外深巷中传来了卖花老人的叫卖。束发如髻的女子,携一身素衣,亦或一身旗袍忽闪而过。襟边别着一朵素花,踏着轻洁步伐,慢慢穿过这座古巷……

10、短篇小说集《隔膜》,是叶圣陶先生早年的一本重要著作,初版于十二年(1923年)三月,是“文学研究会丛书”的一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笔者收藏的是二十二年(1933年)四月的“国难后第一版”。

11、 第二天午后,他们俩见面了,他们把各自的东西送给了对方,他们各吻着所得的赠品,就这样他们的情感更深了。

12、《未厌居习作》收集了1923一1935年间的散文36篇,1935年出版,其中有一部分曾收入过《剑鞘》和《脚步集》这些散文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不拘一格。

13、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14、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5、 市民们虽然有些惋惜,但很快就把它们收在一起,铺成了一条小路。

16、携手“爱文居”,师生共成长——王月如老师为文化、写作系列讲座揭幕

17、   《蒲公英》(诗歌卷)收录了叶圣陶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生活化的诗意,为我们谱写的最天然的诗歌,也是影响几代人的最具音律感的睡前歌谣。

18、其中既有对重大政治斗争题材的记述和感受,旗帜鲜明,爱憎强烈;也有对生活中一些具体的人物、事件的描摹,态度亲切自然,体情人微,状物真切;既有富于哲理性的议论,也有轻柔畅达的抒情;既有激愤的鞭笞和诅咒,也有细微的描写和亲切的赞颂。

19、1907年,叶圣陶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个人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20、《月亮姑娘的亲事》、《快乐的人》、《稻草人》、《火灾》、《线下》、《倪焕之》、《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心》、《未厌居习作》、《圣陶短篇小说集》、《叶绍钧选集》等。

21、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22、《倪焕之》是现代作家叶圣陶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28年连载于当时的《教育杂志》上。

23、可是电却说谢谢月亮姑娘的厚爱,我不能答应这门亲事,因为我不是最有用的,我要发挥这些作用全靠煤,煤的作用更大。

24、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25、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26、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27、(3)朱德发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题解》,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

28、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

29、小说成功地刻画了潘先生这一艺术形象,集中塑造出一个自私、疑惧、投机、卑怯、麻木,具有多侧面的小市民性格。小学校长潘先生是个典型的灰色人物,当军阀混战的威胁来临时,他立即带领全家逃往上海;刚在上海安顿下来,他又担心教育局长斥责他临危失职而职位难保,思量再三又独自返回乡镇。不料战事还未直接威胁到乡镇就结束了,潘先生于是陶然庆幸,接受同事举荐书写字幅,为凯旋的军阀歌功颂德。

30、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31、茅盾认为:你要从他的作品中寻找惊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在初无惊人处,有他那种净化人的品性的力量。

32、考点分析:对于叶圣陶的考点主要聚焦在其代表作品《倪焕之》与《潘先生在难中》中。同时也会有对叶圣陶创作转变、发展的一个整体梳理。

33、叶圣陶,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编辑家。1911年11月,改为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1911年中学毕业后,成为乡镇小学教师。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34、他隔着这层膜所看到的一切,也觉得处处快乐、样样快乐。

35、叶圣陶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以用恰当的词语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叶圣陶在他的报道中强调感觉与情感。人物在叶圣陶的笔下鲜明活泼,他深深的洞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知名作家赵景深盛赞叶圣陶是写作界的异数,拥有着杰出且惊人的才能。他的优美文章持久而韵美的留存于世。他表达的情感和感觉构筑了真相与现实的基础,也使他的文章充满无穷的力量。 “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火,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火而引人注目,” 叶圣陶说。这段谈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叶圣陶不仅是一为善于讲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艺术家。

36、后来,甚至他被死神刺死的时候都很快乐,没有悲伤。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芳儿的梦》

37、《倪焕之》是2010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叶圣陶。该书是作者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在小学教员倪焕之身上,较典型地写出了一部分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时期的追求和幻灭。

38、叶圣陶创作的多篇文章均被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伴随孩子们的成长,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稻草人》更是长盛不衰。除了不可估量的文学地位和教育意义外,该书本身还是一本好看的童话故事集。打造了一个美好的童话王国,也描绘了一个未知的现实世界。作者创作初期就梦想构建一个儿童般天真的国度,并努力把自己沉浸在孩提的梦境里,又把这种美丽的梦境表现在纸上。然而渐渐地,他的著作基调不自觉地改变了方向,故事里有了现实的“残酷”,但仍以“童心”给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以美好的结局。美丽人生在哪里可以找到呢?人类的这个寻求永不会终止。

39、石像本来是被雕成了一位英雄,受到市民的敬仰和尊重,但它却因此而骄傲起来,甚至看不起曾经和自己是一块石头的那些小石块,因为它们现在被凿成了小石块,铺在自己的底下做了石基。

40、青年走到庭中,想到可以把玫瑰剪下来送给女郎,而女郎想起了金鱼,可以把它送给青年。

41、以文学之名立树人之志——记第九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文学教育交流大会

42、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并编纂和规范了出版物的汉字并且规定了汉语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进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与组织结构。

43、 4月18日,在叶老的第二故乡——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举行“纪念叶圣陶先生到甪直执教100周年暨《叶圣陶甪直文集》首发式”,回眸叶老的历史建树,追寻他的精神境界,触摸他的人文高度,弘扬他的道德风范、爱国情怀、奋斗精神,教育理念。活动受到了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的大力支持,由叶圣陶研究会、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叶圣陶教育思想专业委员会、叶圣陶纪念馆、甪直镇叶圣陶研究中心承办。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韦志榕等国家、省、市、区、镇各级领导和出版、教育、媒体等各界人士,及叶圣陶孙女叶小沫等家属出席了此次活动。

44、“爱祖国,战疫情——春天的颂歌”线上大型朗诵会

45、老中青三代分别诵读叶圣陶经典作品《多收了三五斗》《成功的喜悦》《春雨》三篇短文的片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