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刘备说的经典名言名句80句集锦

刘备说的经典名言名句80句集锦

刘备说的经典名言名句

1、意思是:为了你这兔崽子,差点害我损失一员大将。

2、刘备临死前还以此来教育他的儿子刘禅,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求田问舍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后许汜与刘备共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3、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兔,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4、这句话,我们经常能听到,却很少有人得知出处源于《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之口。刘备称帝后,为报关羽、张飞之仇,发兵讨伐东吴,最终在夷陵之战中被吴将陆逊击败,损失惨重,退守白帝城。刘备自知命不久矣,便托孤诸葛亮。人之将死,其言必精,刘备便将其一生处世经验和感悟总结成一句话告诫刘禅,并成为后世刘氏家训中最常见的一句警世名言,还写进了现代教科书,广为流传!(刘备说的经典名言名句)。

5、意思是说“以现在的局势我们应该委屈自身,等待机会,不能与当世实况做无益的抗衡。”(刘备说的经典名言名句)。

6、吕布背信弃义夺取徐州,无处安身的刘备只得重回徐州投靠吕布,并在小沛安身。张飞关羽纵然一脸不悦,然而刘备却将仇恨埋在心里,说出了这句话,以待天时,枭雄的心思远非常人所能猜度。

7、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释义:许汜和刘备一起在荆州牧刘表处坐,刘表与刘备一起品论天下人。

8、有人说三国演义没有绝对的主角,也没有绝对的配角,甚至与曹操,孙权,孙策等人相比,刘备身上体现出更多人力宽厚的色彩,关羽,张飞与他结为兄弟,连诸葛亮也奉其为汉室正统,为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当然除了长坂坡刘备丢了老婆以外,在徐州也丢过一次,这次是张飞来救了。当时,刘备东躲西跑的,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徐州,自然是珍惜得不行啊。

10、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主要有足智多谋、胸怀坦荡人格高超以及忠贞不渝。

11、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故厚重、静定、宽缓,乃进德之基,亦养寿之要。

12、公元184年,黄巾爆发致使天下大乱,而刘备此时早已经与关羽,张飞在涿县义结金兰。关羽,张飞皆有万夫之勇,而刘备也因为此二人的加入,在黄巾之乱中大有军功,因此被朝廷任命为县尉。不过后来又被朝廷废除,刘备无奈只得带着二弟,三弟,投奔昔日的师兄公孙瓒。不过后来公孙瓒与袁绍交恶,刘备又辞别公孙瓒。

13、                         

14、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非明乎性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15、先生尔时年三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

16、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小人。故曰:终身为善不足,一日为恶有余。

17、意思是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坏事就去做,不要因为是件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

18、这两句千古名言就这样被后人保存而流传下去了。虽然一句话是至理名言,一句话是严重的有失偏颇。但是终究成为了很热门、很熟悉的话语。

19、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20、见面前之千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

21、当然,以前是贵族多“衣服”,重视兄弟情义。现在可不能怎么说了,应该是兄弟和女人一样重要。不然,回去可是要跪榴莲的。

22、只有你诸葛亮可以帮我(完成帝业)无形中就把诸葛亮脱下水了,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但是刘备确实是位仁君所以刘备说的这几句话相当精彩。至于诸葛亮说的随便让个比较有名的隐士就可说出。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说的那首诗是啥是《隆中对》。

23、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24、意思是让刘禅不要轻视小事,小中有大。小水滴不断滴下,力可透石,小小的一句话,足以影响一国之兴衰。小不忍,即足以乱大谋,每日一件小小的善行,足以广结善缘,勿以善小而不为,善小不是不足道的,善小也含有大义。

25、当然,打不就逃,照样是英雄好汉。关键张飞也是个榆木脑袋,竟然把刘备的老婆给忘,这罪过可大。后来,张飞再次碰到自己大哥刘备时,一直抱着刘备的大腿痛苦,说着对不起大哥,把嫂子给忘带。在一旁的关羽,忍不住斥责了张飞。张飞心中更加过意不去,直接拔剑要自杀。

26、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吕布《三国演义》

27、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罗贯中《三国演义》

28、曹操退兵,其实是为了回去攻打吕布,吕布最终在与曹操的较量中败下阵来,只能灰溜溜地去找刘备。刘备是个仁慈的人,他并不在意吕布三姓的恶名,而是选择了接受吕布。结果,当刘备出征时,吕布大逆不道地攻打徐州,夺取了刘备的老巢!刘备的老巢在徐州。

29、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

30、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31、与先生相识方觉眼界大开,却不想相聚如此之短。

32、典故:以德服人是指以良好的德行使人佩服。刘备虽然在机权干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却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并曾以此感化了刺杀他的刺客。

33、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34、刘备教育自家的儿子还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5、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36、公元195年刘备入主徐州,如此一来算是有一块安息之地,不过好景不长,吕布趁刘备与袁术交战之时,趁机拿下徐州,最后被吕布逼得走投无路!最后刘备与曹操联手一起打败了吕布,不过后来又发生煮酒论英雄之典故!不久,刘备再次与曹操交恶!关羽被迫投降曹操,而刘备只得投靠袁绍,不过袁绍最终被曹操打败,刘备最终投靠了刘表。如此常年反复,刘备自知想要兴复汉室,匡扶天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公元207年末,刘备携带关羽,张飞,前往隆中拜请诸葛亮下山。诸葛亮时常以“管仲,乐毅”自居,其实他早就有兴汉之志,加上刘备确实是明主,于是诸葛亮答应刘备帮助他下山助他匡扶天下。诸葛亮下山之后,便担任刘备的帐前军师,帮助刘备招兵买马,训练士兵,不仅如此,还巧设战略!打败了曹兵的数次围剿!

37、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说的。

38、圣人云: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刘备说过的名言有哪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9、刘备问许汜:“你说他豪横,难道有什么事例吗?”许汜说:“我曾经遭遇战乱路过下邳,我去见陈登。他没有招待客人的意思,很长时间不跟我说话,他自顾自地上大床睡卧,让我这个客人睡下床。”

40、后许汜与刘备共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

41、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42、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43、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44、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45、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46、小时候看三国,很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底是在夸孙权还是在骂孙权。稍大了一点后才知道,曹操其实和孙权他爹孙坚是一辈的,这么说没什么不可以。另外曹操的主要意思是夸孙权能守住父兄基业,跟袁绍和刘表的那几个败家子不同。怪不得辛弃疾很是欣赏孙权,并在自己的词里引用了这句话。

4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8、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49、另一个救了张飞的命,成了黑社会的经典语录!据说刘备早年创业。他终年流亡国外。后来,他帮助徐州牧陶谦抵抗曹操,这样一来,刘备的命运发生了改变。陶谦很感激刘备的帮助,便立刘备为豫州刺史,并驻守小沛。刘备有地方住。更有甚者,不久陶谦身患重病,把富裕的徐州托付给了刘备。

50、在《演义》里,周瑜是心胸狭窄,永不服输的代名词,也只有当他病入膏肓,不久于人世时,才会由口及心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只不过这句话过于自卑,长了诸葛志气,灭了自己威风。使得二人的形象在人们主中格式化了。

51、这匹白马备已骑了多年,性极驯顺,万无一失,请军师换乘此马。

52、数万阴兵绕定军,致令钟会拜灵神。生能决策扶刘氏,死尚遗言保蜀民。

53、                         

54、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

55、所以,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三国演义中刘备最后说的千古名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6、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57、云长曰:“兄言差矣。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数败于羽;后九里山一战成功,而开四百年基业。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58、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59、                         

60、上联是说诸葛亮本在读书耕田,为感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从隆中一对,三分定局开始,直到北伐中原,六出祁山病死,始终为国事奔劳不息。遗恨的是统一天下这件古今大难事未能成功,只留下前后《出师表》,犹可想见他的勋业。

61、这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三结义”的时候,刘备说的一句话,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刘备是最有心机的一个人。

62、乾曰:“刘使君天下英雄,虽兵微将寡,而志欲匡扶社稷。汝南刘辟、龚都素无亲故,亦以死报之。明公与使君,同为汉室之胄;今使君新败,欲往江东投孙仲谋。乾僭言曰:不可背亲而向疏。荆州刘将军礼贤下士,士归之如水之投东,何况同宗乎?因此使君特使乾先来拜白。惟明公命之。”

6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64、称人之善或过其实,不失为君子。扬人之恶或损其真,宁免为小人。

6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66、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仲达

67、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68、无奈的第一句: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69、“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罗贯中《三国演义》

70、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

71、皆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废嫡立庶,舍礼崇爱。——陈寿

72、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刘备

73、为了收拢下面的弟兄,他也经常会给他们讲话,其中有两句话最为经典。堪称千古名言,一句上了课本,另一句却成江湖黑话。

74、米莱迪:所触及过的星空,乃吸收所有,也竭力想要抵达的地方。

75、三国刘备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这句话值得让世人知道并铭记在心。后世人传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76、意思是: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觉得没有关系;也不要因为善行小就不去施行。只有贤德的人,才能使众人信服。

77、正是由于刘备这些特别的爱好,招来了很多大商,豪侠的依附。除了这些爱好,刘备还有一个特点,他身长5尺,两只手垂下来可以触碰到膝盖上面,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刘备能自己看见自己的耳朵”朋友们可以想一下,刘备的耳朵到底有多大?如此一来,刘备的形象就显得格外的突出!也正是因为刘备这一显著特点,被后来吕布称作是“大耳贼”

78、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

79、项羽:我身披战甲手执长刀,对立如浪的声势依然挥刀驰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