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经典语句哲理名言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3、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道教经典语句哲理名言)。
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用。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5、7)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列子·说符》
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7、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8、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9、但现实中,能伸的人不少,在受辱受挫时能伏下身子没有抱怨的却不多。《道德经》中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有些时候低低头,弯弯腰是为了更好的抬起头。
10、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1、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乘乘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12、三样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13、胡适(1891年-1962年),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壹焉。
15、王守仁(1472年-1529年),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16、 登峻者,戒在于穷高。济深者,祸生于舟重。
17、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8、13)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
1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0、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21、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22、第十七章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3、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4、做人要心胸开阔,凡事不要计较,不愉快的事情尽快忘掉,脑子里尽量多留些美好的记忆,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境界。这样做也许不容易,但是,要努力学着去做。因为,量大福大,在人生的路上,只有开阔自己的胸怀,天地才会开阔;只有把自己的心量放大,福才会大。
25、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2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7、10: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
28、故有之以为利,无之用。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29、 亡国非无令也,患于令烦而不行;败军非无禁也,患于禁设而不止。
30、老子(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精华是朴素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31、面对疫情,我们能够从道教经典当中得到哪些启示?
32、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33、18)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淮南子·缪称训》求道教名言名句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34、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35、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6、正是这个约定使得多少夫妻度过艰难,繁衍生息,并由家及国,使得中国人成为全世界唯一以国家形态传承,而又同根、同文、同种延续几千年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