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粹句子摘抄
1、诗经文字简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读之可明道;楚辞文字沉郁,感情激奋,读之可养志;汉赋文字**,规模宏大,读之可盛神;唐诗文字刚柔并济,气象万千,读之可立魂;宋词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元曲文字激越,摇曳多姿,读之可通灵;明清小说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
2、1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4、20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5、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经》
6、2人之超然万物之上,而最为天下贵也。(《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7、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8、(译文)处理事情的要点是:端正正确的主张,不谋私利;阐明其中的道理,而不要多想什么功勋。
9、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10、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11、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12、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13、1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系辞下传》)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16、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
17、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译文)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礼,原是礼节礼貌。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18、(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向孔子问孔文子为什么称“文”时)孔子说:“(孔文子)聪慧灵敏,爱好学习,肯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年龄轻的虚心求教……”
19、译:不要见到财利就做有损于大义的事,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决不改变自己的志节。
20、看中国的历史之路犹如西游记,历经坎坷,终成正果。看中国的经济市场犹如三国演义,各路群雄,争显才能。看中国的和平之路犹如水浒传,无论争斗,最终统一。看中国的婚恋市场犹如红楼梦,滥情增多,各自纷飞。
21、 中国传统文化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昌黎先生集·进学解》)
23、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论语·子罕》)
24、(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路问什么是完美无缺的人时,孔子)回答:“……看见利益首先想想该不该得,遇到危险便肯付出生命,经过长久穷困的日子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说是个完美无缺的人。”
25、20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修身》)
26、(译文)一个有学问的人应自强不息,学问才能积少成多。如果学了一半便停止,那就前功尽弃了。是止步还是继续努力,都在于我自己而不是别人。
27、(译文)事情做得恰如其分就是德,一切事情顺顺当当就是福。德行是福气的基础,福气是德行发展的必然结果。
28、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怎有恶来欺。——冯梦龙《警世通言》
29、如果你自己对接受什么不加选择,那么别人就会替你选择,而他们的动机未必很高尚。
30、(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
31、译: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32、1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3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4、他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自己还不知道——那就是,为了要使一个大人或小孩极想干某样事情,只需要设法把那件事情弄得不易到手就行了。
35、(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厌倦……”
36、(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7、2接四方之贤士,察四方之事情,览山川之形势,观古今兴亡灭乱之道,这道理方见得周密。(《朱子语类》)
38、即鹿比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易经》
39、(孔子)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政者,正也。
40、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41、10孟子曰:“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
4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译文)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
43、(译文)(一个人)所恪守的应该是道义,所履行的应该是忠信,所珍惜的应该是名节。
44、译: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的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
45、(译文)不加考据、捕风捉影的话不要随便听,没有经过广泛咨询的计谋不要随便用。
46、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译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奉,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47、译: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而再笨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4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太宗.赠萧禹)
49、(译文)做官没有大小,凡事就只是一个公字。如果一切为公,做起事来便精彩。即使是个小官,人家听说后也敬畏、折服。假若不公,即使是宰相那样的大官,做来做去,最终也是没有好下场。
50、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51、股票有涨有落,然而打着信心标志的股票将使你永涨无落。
52、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警世通言》
5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54、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国学源自天地,从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经,到屈原漫游天地而得九歌,再到竹林七贤隐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无不与天地相交接。
55、12圣人因时制宜,文王之时与周公异,故文王以其时而方,周公以其时而变也。(《李觏集》)
56、朋友家的女孩儿八岁,上小学二年级。某天,她向妈妈要钱买转笔刀。妈妈:不是前两天刚买了吗?女孩儿淡定地答:那个我丢给前男友当分手费了。
57、1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礼记·大学》)
58、(孔子)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
59、20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修身》)
60、如果人生是一条河,你就是我的彼岸,每一次奋力的泅渡,只为到达你的身边;如果人生是一座山,你就是入云的峰巅,每一步艰难的攀登,只为与你一起将世界俯瞰!
61、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62、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6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64、(译文)让百姓安定即是仁爱,百姓自然会怀念你。
65、2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陆九渊集》卷三五)
66、(译文)一个人只有愁没有志向,有了志向没有办不成事的。
67、(译文)(一个人)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68、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
69、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70、(译文)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一个君子学习的最高目标应该达到圣人的标准。如果达不到圣人的标准,都是自己放弃自己。
71、(译文)自古以来没有不遵照民心、顺从民意而得到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