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与现实专业
1、鼓励加大虚拟现实相关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应用技术的研发投入,支持具有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标准组织、产业联盟等组建多元创新载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与产业共性技术供给。支持研发成果通过关键产品、行业应用的迭代加速成熟。
2、肖老师对本次讲座的主题进行讲解,本次讲座将围绕计算机视觉的发展历史脉络,结合当前计算机视觉头部企业和实验室案例介绍当前计算机发展现状,并介绍从事计算机视觉领域需要二点基本能力和技术路径。
3、虚拟现实概述、程序设计、虚拟现实引擎开发、增强现实引擎开发、三维建模和动画、全景视频拍摄及处理、虚拟现实软硬 件平台搭建和维护等相关专业课程。
4、会议免费注册,交通食宿费用自理,会务组可代为预订酒店
5、教改论文征集的宣讲,拟于年后发表于国内期刊
6、文化旅游领域“VR/AR沉浸式旅游体验”工程。支持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领域落地应用,推动景区、度假区、街区等开发交互式沉浸式数字化体验产品,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虚拟展示、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培育云旅游、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推出一批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
7、全面提升虚拟现实关键器件、终端外设、业务运营平台、内容生产工具、专用信息基础设施的产业化供给能力。研发高性能虚拟现实专用处理芯片、近眼显示等关键器件,促进一体式、分体式等多样化终端产品发展,提升终端产品的舒适度、易用性与安全性。加大对内容生产工具开发的投入力度,提高优质内容供给水平。
8、虚拟现实技术本科专业建设中的痛点及经验交流
9、另外,VR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体验,现在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们的VR虚拟现实就可以应用到很多的地方。
10、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智慧城市等虚拟现实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开展10类虚拟视听制作应用示范,打造10个“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形成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100个融合应用先锋案例。
11、虚拟现实技术最早应用于为培训飞行员而设计的飞行模拟器。这种飞行模拟器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把侦察到的敌方阵地的二维摄影图像转换成三维图像,使飞行员如同身临其境,进行对敌方阵地的轰炸演习。(虚拟与现实专业)。
12、唐媛老师展示了数字化转型的各个领域,为同学们拓宽了领域和方向。
13、虚拟现实软硬件企业从事虚拟现实有关产品研发和创作工作。
14、在出行辅助、技能训练、精神关怀与文旅休闲、社交通讯、教育就业、生活购物等场景,探索一批虚拟现实赋能残障弱势人群的应用实践,推广一批适配残障弱势人群的虚拟现实设备,助力“信息无障碍”服务建设。
15、课程:《计算机图形学》、《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与工程》、《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设计》、《信息理论与编码》、《感测技术》。职业能力: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掌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主流引擎交互功能开发能力。
16、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建筑工程学以及军事等诸多领域,甚至被用于商品的销售。
17、会议伊始,数字媒体技术系副主任肖尧老师强调了开展专业系列讲座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讲座,并通过讲座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研究方向,尽早明确自身学业发展目标,为后续本科阶段的学习做好计划、奠定基础。
18、加强标准顶层设计,构建覆盖基础通用、内容生产、网络传输、分发平台、终端设备、质量评测、创新应用等全产业链的虚拟现实综合标准体系。根据行业急需度明确虚拟现实标准研制路线图。加快健康舒适度、用户信息安全、内容制作流程、编码传输、从业人员能力等重点标准的制定推广。推动虚拟现实应用标准研究,制定不同应用场景下模型架构、解决方案标准。鼓励我国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贡献中国技术方案。支持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等国家标准贯标。
19、推动文化展馆、旅游场所、特色街区开发虚拟现实数字化体验产品,让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活起来”。开展行前预览、虚实融合导航、导游导览、艺术品展陈、文物古迹复原等虚拟现实创新应用,鼓励一二级博物馆、具有条件的旅游活动场所设置沉浸式体验设施设备。
20、想了解最前沿最热门的数字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吗?想提高专业技能与艺术涵养吗?想在元宇宙中体会科技带来的震撼与新奇吗?数字媒体/虚拟现实专业系列讲座来啦!
21、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多技术融合、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系统化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近眼显示、渲染处理、感知交互、网络传输、内容生产、压缩编码、安全可信等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制定虚拟现实标准体系,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虚拟现实制作实验区、虚拟现实赋能舞台艺术数字化制作实验区。
22、二是优化发展环境。指导产业各方加强协同配合,组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产业资金有效供给。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加强个人及公共信息资源保护。
23、关键器件。着力突破高性能、低功耗的虚拟现实专用处理芯片,支持8K60帧及以上视频编解码、高性能图形渲染、传感融合与三维重建等功能。推进4K以上新型微显示器件的规模量产,开发配套显示驱动芯片,优化自由曲面、光波导等光学器件的视觉性能、体积、重量、成本。
24、建设融合应用孵化培育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企业建设一批虚拟现实体验中心,集中展示先锋应用场景。搭建覆盖产业链多环节的用户体验测评环境,开展虚拟现实重点标准研制与宣贯。建设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服务载体,打造专业化、全流程覆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25、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
26、王娇琳老师通过案例的形式讲解了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帮助同学们了解数据库的含义,理解数据库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7、三维化、虚实融合沉浸影音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新一代适人化虚拟现实终端产品不断丰富,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
28、唐媛老师从数字中国的发起和成果开始介绍,生动的列举了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中的作品。
29、围绕重点垂直行业领域,推动虚拟现实和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支持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制造、运维、培训等产品全生命周期重点环节的应用推广,强化与数字孪生模型及数据的兼容,促进工业生产全流程一体化、智能化。支持工业企业、园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优化生产管理与节能减排,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发展支持多人协作和模拟仿真的虚拟现实开放式服务平台,打通产品设计与制造环节,构建虚实融6合的远程运维新型解决方案,打造适配各类先进制造技术的员工技能培训新模式,加速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30、任务五:构建融合应用标准体系。加强标准顶层设计,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虚拟现实综合标准体系。加快健康舒适度、内容制作流程等重点标准的制定推广,推动虚拟现实应用标准研究。
31、另外,VR带给我们的是视觉上的体验,现在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们的VR虚拟现实就可以应用到很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