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文集摘抄及感悟
1、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陶行知最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我们要记住陶行知的话:“我们奋斗的工具是爱力不是武力。”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
2、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奥地利)布贝尔《品格教育》
3、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4、名校长办学,不应把眼光局限在本校、本地,而要放眼到全国、全世界,有现代化、国际化的战略眼光。否则,便会目光短浅、思想保守、封闭办学,学校的发展不可能提升层次。
5、我深切地感到中国人比较讲亲情,而不太讲博爱。而缺乏以博爱为精神底色的亲情也就难免打上世俗与功利的印记,从而变得不那么纯粹、博大和厚重。
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习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学习陶行知,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范文4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尤其是教师,读好书更为重要。
7、教育是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面而完善的开展,教育是对生命个体人格与心灵的唤醒,教育倡导的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是教会学生学习和生活。生命教育,最通俗地说,就是“为了生命的教育”,它是教育哲学层次上的概念,是价值意义上的范畴。它首先是教育的价值追求,是于“为何而教”的答复。教育要让每一个人都幸福而有尊严地生活着。肖川教授所倡导的生命教育包含六大理念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成全生命,就是力图从个体生命的根基上确立起精神的脊梁,使我国国民形成健全、自由之人格。
8、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
9、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10、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不光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
11、 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
12、评审费:单人每部作品收取评审费120元,双人合作每部作品收取评审费170元。每一署名打印一张证书,证书标有唯一获奖编号。
13、李红强:让传播美好成为本能——读朱永新教授2020新年寄语有感
14、陶行知是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干人有益,牛马也做”。
15、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
16、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17、在“我的课程列表”点击“读书笔记评选活动”按钮,线上缴费后在线提交相应资料(个人信息、作品封面、书籍梗概、笔记正文),等待工作人员审核发布。
18、名校长应有炽热如火的教育情怀。“教育情怀”包含对教育的感情、责任、理想和胸怀。
19、人之为人就在于人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生命的存在唯有灵魂,作为精神存在的最核心要素在于对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领悟。领悟来源于启示,来源于仰望。
20、 最近一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21、合作之所以是真正教育的精神元素之就因为合作的品质是个体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融洽、温暖、和谐的良好的精神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品质。
2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在我的班级,我有计划地开启了爱的征程。
23、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理解,是我还没有达到的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是瞬息万变的,所以生活也就无时不在显示出教育的作用。我们的一切知识和经验来源于生活,教育也应该贯穿在生活的始终。教育也不该脱离生活,空空而谈,那样就是把教育机械化、教条化。
24、 王 雪 d利利 张爱菊
25、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非常实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果能够很好的渗透陶行知思想,那么会为我们的教育生涯添色。《陶行知教育名篇》读书笔记范文篇4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颇多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深深体会到“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内容,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的独特教育思想。首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
26、重视教育的“逐步成长性”特点,为学生营造“正确合理的”生活。
27、(2)诵读经典的古诗文。老师教学时的出口成章,让学生深深地折服,发自内心想像老师一样多背古诗文,自主学习自然就落到了实处。在作业不多的情况下,坚持每周背诵2—3首古诗,积累内化。
28、人是不断生成的,而非预成的。在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上,遗传只是人发展的生物前提,它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不是决定的条件,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与教育,而二者相比,教育又是起主导作用的。
29、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作为校长,最重要的是应该有一种激情,应该有一种创造的冲动,有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的成就动机。
30、“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每次听到这首歌,心中都会不由地产生那份对教师的崇敬之情,无数次弯腰,无数次微笑,他们不辞辛劳地守护着身边的小天使,给他们爱的呵护,心的抚慰。多年来,我一直被感动着,并默默许诺:长大后我要成为你。今天梦想终于成真了,我兴奋地高声呼喊:长大后我真的成了你。我也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莘莘学子,但喜悦之时,我担心稚嫩的我无力面对时刻的挑战,害怕缺乏经验的我无法马上胜任繁杂的教育工作。我开始彷徨,我渴望鼓励与帮助。作为一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没多久的新教师,我开始摸索,开始前进,开始自己人生中一次新的征程。
31、 苏东坡诗曰:“旧书不厌百回读”,这“旧书”就是读书人最心爱的书,是读过不知多少回的书,也就是能给人的灵魂乃至人生以启迪,并成就好人生的好书。
32、爱的教育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将是一本大书,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一页吧。《陶行知教育学》读后感范文3《陶行知教育文集》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
33、接纳学生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落实于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上,要选择适当的问题,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信心,要善于用各种机智方法作一些引导和启示。即使学生是在回答不下去的时候,也要鼓励学生作进一步的努力,相信在下一次回答中成功,尽力避免“后进生”在公众场合处于尴尬境地。教师对学生的接纳不仅表现在课堂上等公共场合,还渗透到日常与学生的随意接触中。通过平时的拉家常、交流信息,是每个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情感。他们不仅能体会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还能揣摩教师的一些自己未曾注意的非言语行为。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对他们都会有特殊的涵义。我班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老师,你好久没有对我微笑了,也没有提问我了,是不是由于我那次迟到了。老师,我一定向鲁迅先生学习,保证以后天天早到校。”其实,我不是故意不理他。由此可见,我们教师不经意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对学生的情绪影响都是很大的,这需要我们时时保持一份爱心,去接纳、关心每一位学生。
34、学校是大海,孩子是鱼,大海里有了千姿百态的鱼,才充满了生命力。
35、最近几年,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化,研读课程教学类的、教育管理类的较多,如《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如果我当教师》(叶圣陶)《中小学校管理评价》(袁贵仁)《课程论》(施良方)《课程的力量》(万伟)《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刘铁芳)《杜威在华演讲》《尼尔尼尔橘子皮》《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佐藤学)《让学校重生》《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学校转型》(李希贵)《学校如何运转》(李希贵)《人生为一大事来》(刘彭芝)《致教师》(朱永新)《读书成就名师》(张贵勇)《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等等。
36、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前苏联)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