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则高中
1、 论语共二十篇,集孔子及众弟子的言论而成。包括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冶长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乡d篇、先进篇、颜渊篇、子路篇、宪问篇、卫灵公篇、季氏篇、阳货篇、微子篇、子张篇、尧曰篇。
2、(译文)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且意志坚毅,因为他任务艰巨而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不是很艰巨吗?直到死才停止追求,不是很遥远吗?”
3、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论语十二则高中)。
4、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5、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6、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论语十二则高中)。
7、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8、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9、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
10、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11、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如果停下来.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要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12、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以终身践行的一种行为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态度)
15、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6、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1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8、比喻论证的目的是使抽象的道理显得通俗易懂,避开空洞、生硬、无聊的说教,使读者更容易接受。
1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文”是指诗书礼乐等外在的文饰,它可以让人知识广博、情趣高雅。
21、人不能为了竞争而竞争,有些竞争是必须的,有的竞争是可以放弃的,该放手时就放手,今天你成他人之美,明天他人就会成你之美,世界时一个和谐的世界,成人之美是这个和谐世界的最美乐章。
22、译文: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2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4、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25、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26、子曰:“君子道者我无能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子罕篇》
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28、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说:“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29、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0、孔子是个大学问家,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否则,怎么会有所谓七十二贤徒从学与他呢?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常处于动荡之中,孔子出生低微,求学的路并不宽广,但他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走出一条学问之路,实在难能可贵。
3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
33、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