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麦克阿瑟回忆录朝鲜战争72句集锦

麦克阿瑟回忆录朝鲜战争72句集锦

麦克阿瑟回忆录朝鲜战争

1、在美国的历史记载表明,当时无视新中国政府的警告,跨越三八线是美国的一个重大错误。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美国观点,他们不是从苏联和朝鲜的角度来看这件事,而是站在新中国的角度来分析它。要成为大国,就一定有战略安全空间。在两个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因此,围绕中国,他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战略安全圈。作为安全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朝鲜在新中国和美国之间扮演了缓冲角色。在其背后还有一个巨大的战略阴谋,那就是美国无视国际战略惯例,强行跨越三八线,在大兵压境鸭绿江边,与新中国仅隔一条河。

2、1919年6月,39岁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成为西点自创校以来最年轻的校长

3、朝鲜战争爆发之初,朝鲜人民军所向披靡。1950年8月中旬,南朝鲜军队仅剩下几万人,连同前来增援的10万美军被围困在朝鲜最南端釜山的狭小地域。

4、关于美国失败这一点上,美国人是俯首承认的。至今,我们在朝鲜战争中的一些经典案例,还是美国、日本军事院校的必修课程。美国在朝鲜战争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克拉克上将,他在签字时悲叹道,“美国上将在一个没有打胜的停战书上签字,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5、无论是面对抗美援朝强大的对手,还是为害中国百余年的烟毒,中国共产d表现出了坚决的斗争精神与强大的斗争能力。《毛泽东年谱》记载,1952年4月8日,毛泽东在一份关于公安人员贩运盗卖毒品及包庇毒犯的情况报告上做了批示。这份报告写道:“三反运动”以来,揭发出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中有很多严重的贩毒犯罪行为。为此,必须于“三反”运动末期,配合铁路、交通、海关等部门,再发动一次群众性的清毒运动,惩处吸食、盗卖、贩运、制售毒品或包庇掩护毒犯的公安人员,不予宽恕。

6、“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000多人。

7、1951年4月19日,麦克阿瑟在国会大厦发表题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讲。但是这股热潮并未持续到1952年麦克阿瑟参与共和d总统初选。

8、11月16日,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开始试探性进攻。彭德怀指挥志愿军按计划且战且退至24日,将西线的敌人诱至延兴洞、上九洞、丰田里一线,将东线敌人诱至柳潭里、新兴里地区。此时,“联合国军”已呈现出兵力分散、侧翼暴露、后方空虚态势。

9、新中国成立以后,先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麦克阿瑟回忆录朝鲜战争)。

10、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彭德怀指挥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共歼灭美军、英军、南朝鲜军5万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打退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麦克阿瑟“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稳定了朝鲜战局,使北朝鲜在生死线上起死回生。

11、可是,麦克阿瑟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说“这要归咎于华盛顿的那些人强加给他的特殊禁令”。杜鲁门极为恼怒,但他克制了自己。他说:“我在当时完全可以解除麦克阿瑟将军的职务,我没有这样做,原因是我不希望使事情显得好像他是因为进攻失败而被撤职的。”(引自《麦克阿瑟》)。

12、杜鲁门希望避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苏联产生直接冲突,不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国抗美援朝总会发言人发言藐视麦克阿瑟,杜鲁门得知麦克阿瑟声明,认为:“这是对我作为总统和最高统帅而发布的命令的公然违抗。”

13、康复后,麦克阿瑟有条不紊地开始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幕。他访问了白宫,与艾森豪威尔进行最后一次团聚。1961年,他前往菲律宾进行了一次“感伤之旅”,在那里他被卡洛斯·P·加西亚总统授予菲律宾荣誉军团勋章。麦克阿瑟还接受了亨利·卢斯(HenryLuce)90万美元(相当于2016年725万美元)的回忆录版权预付款,他撰写了这本书,最终将作为回忆录出版。部分开始以连载形式出现在《生活》杂志上,时间是他去世前的几个月。

14、装备处于劣势的志愿军,既无空中支援,也无强大的炮火与坦克支援。彭总就采取一切办法避开敌人的优势与长处,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在战役战斗上,采取夜战、近战、白刃战;采取围点打援,从运动中歼灭敌人;从敌人的侧后攻击敌人。

15、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军在朝鲜战场与南朝鲜军发生了遭遇战,从而拉开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序幕。这是彭德怀与麦克阿瑟第一回合的交锋。(麦克阿瑟回忆录朝鲜战争)。

16、兵力配置上,原定回国的第28军、第29军、第40军调往西海岸反登陆,国内第二批轮换部队第1军、第16军、第21军、第54军第130师以及六个铁道兵师也进入朝鲜。到1953年3月,志愿军在朝总兵力达到19个野战军、8个炮兵师、5个高炮师、2个坦克师、10个铁道兵师和一个公安师,总计135万人,是志愿军在朝鲜数量的最高峰。并且开始恢复战斗力的朝鲜人民军也组建了一个军团和一个装甲师作为机动部队投入反登陆作战准备,中朝联军重兵集团在二线严阵以待。

17、从二战战场上作为胜利者来到朝鲜半岛的美军,是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军队,把谁也不放在眼里。直到经历抗美援朝战争,尤其是上甘岭战役,他们才真正承认了中国军队的勇敢、毅力和战术都是超一流的,承认了自己的失败。直至今日,美国军事学院的教科书中,还有上甘岭战役。

18、当时,志愿军空军作战飞机不足200架,飞行员的飞行时间很短,在喷气式飞机上的平均训练时间还不足20小时。从指挥员到飞行员,没有一个有过空战的经历,而对手却是拥有15个空军联队,1200多架作战飞机,一半以上飞行员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飞行时间多在1000小时以上的世界头号空中强敌。

19、因此他错误地“相信全面的空中进攻已达到了其目的”,认为中国军队入朝参战是一种“政治讹诈”、“不堪一击”。他傲气十足地于11月24日由东京飞到朝鲜,命令第8集团军和第10军向鸭绿江、图们江进攻,扬言“战争在两个星期之内就会结束”,他的士兵可以回国过圣诞节。

20、美军一个陆军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同类口径和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而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只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

21、这是上甘岭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射炮部队在夜间猛烈射击敌机(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2、这场在狭小地域反复争夺、血流成河的战役,最终成为中美双方意志的考验,谁能咬牙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时任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一方主力作战部队15军军长的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已经打出了很硬的作风,咬着牙再挺一挺,敌人比不了这个硬劲儿。上甘岭打胜了,能把美国军队的士气打下去一大截儿……上甘岭战斗要坚持打下去,就是要跟美国人比这个狠劲儿凶劲儿!”

23、众多网友不约而同选择了一首歌——《我的祖国》。

24、为不使敌人据守汉江南岸,彭总即令各军越过汉江,向仁川、水原和横城追击。至1月8日,志愿军将退逃之敌驱逐至北纬37度线地区。在胜利的追击中,彭总的头脑非常清醒,认为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大量歼灭敌人。

25、到上甘岭战役胜利结束时的1952年底,国内的禁毒战争也大获全胜,基本禁绝了为患百余年的鸦片烟毒,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这一年,国内经济建设的费用,已跃升为抗美援朝军费的一倍。

26、1952年2月10日,空12团3大队大队长张积慧在僚机的配合下,将誉为“特别勇敢善战”的“空中英雄”,美国空军“喷气机王牌飞行员”的戴维斯击毙。戴维斯有着3000多小时飞行经历,参战266次,被誉为“空中的职业杀手”、“美国空军的骄傲”,而击落他的张积慧刚刚过完25岁生日。

27、哪个人的身上,不带着历史的烙印?伟人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和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一个人的身体,来自父母,传承着父母的基因。但这个人的精神和思想中,却流淌着历史的基因。中国近代史开启以来,中国人渴望的,就是歌曲《我的祖国》中所唱的:“强大的祖国!”

28、毛泽东说:“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的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引自《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29、12月上旬,毛主席在接见志愿军代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邓华时做出了“三个肯定”的论断:志愿军应从肯定敌人登陆、肯定敌人要从西海岸登陆、肯定敌人在清川江至汉川江间登陆这一基点出发,确定我之行动方针。并指出,时间应准备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12月20日,中共中央给志愿军司令部发电指示中提出:根据种种情况(艾森豪威尔登台,谈判的中断,联合国通过印度提案)判断,敌人有从我侧后海岸线,特別是西海岸汉川江、清川江、鸭绿江一线,以七个师左右兵力举行冒险登陆进攻的充分可能。要求志愿军准备一切必要条件,坚决粉碎敌人登陆冒险,争取战争更大胜利。

30、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又加上在朝鲜这样狭长的半岛上,回旋余地太小,按照一般的军事原理和战争理论,志愿军怎么能和高度现代化的进行立体战争的对手进行较量呢?更不要说能战胜敌人了。但是,在彭总的指挥下,志愿军充分发挥近战、夜战、包围迂回的长处,充分发挥指战员勇敢、机智和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的优势,硬使麦克阿瑟的优势发挥不出来,达不到他所期望的目的。

31、与此同时,志愿军第四十军也向西线的正面之敌美军第二师发起进攻。四十军的任务是割断南朝鲜军与西面美军的联系,保障德川、宁远地区的作战。26日,志愿军第四十军缠住了美二师,消灭美二师1000多人,使其无法东援,从而支援了德川、宁远的战斗。

32、我手头的美国人写的几部书分别是大卫·哈博斯塔姆的《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约瑟夫·古尔登的《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小克莱·布莱尔的《麦克阿瑟》,贝文·亚历山大的《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以及当事人《麦克阿瑟回忆录》,《李奇微回忆录》和一些多年收集的各种外交、军事以及经济资料。可以参考的还有韩国编写的《朝鲜战史》以及日本军事学院编写的《韩战史》等等。

33、他说:“我即将结束我52年的服役生涯。当我参军时,甚至在世纪之交之前,那是我所有孩子气的希望和梦想的实现。自从我在西点军校的平原上宣誓以来,世界已经翻天覆地,希望和梦想早已烟消云散,但我仍然记得那首当时最流行的军营民谣中最自豪地宣告“老兵不死,只是消逝”。就像那首民谣中的老兵一样,我现在结束了我的军事生涯,然后就消失了,一个老战士,他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上帝给了他光明,让他看到了责任。再见。”

34、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重读这篇台湾同胞写的文章,怎不感慨万千?中国人背负着历史的烙印,从历史中走过来,正在创造新时代属于自己的历史。大道之行,谁能阻挡?正如《我的祖国》所歌唱的:

35、不把对手彻底打疼,对方怎么会尊重你?在上甘岭战役的最后关头,伤亡惨重的美军,输红了眼,无奈之下派出了最后一支战略预备队,也是最精锐的187空降团。187空降团在二战欧洲战场成就鼎鼎大名,但本来承担应急机动任务的空降兵,居然当成普通步兵使用。

36、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在华盛顿受到了万人空巷的英雄式欢迎。许多大城市都爆发了支持麦克阿瑟,反对杜鲁门的游行示威活动,杜鲁门支持率下降到了26%。四个州的议会通过了决议,要求杜鲁门总统收回命令。

37、麦克阿瑟最大的缺点就是刚愎自用,目中无人,最大的错误就是彻底低估了对手,对于志愿军的作战水平,以及中国国内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毫无兴趣,他的想法只停留在大革命之前的中国。至于中国国内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大革命一点不感兴趣,这对于一个指挥官来说真的是致命的错误。

38、美军陆战第1师作战处长鲍泽上校在回忆录中写道:“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的狠命打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39、敌军败退到清川江以南后,麦克阿瑟于11月6日命令其远东空军全部出动,企图发动空中攻势来阻止志愿军部队和物资进入朝鲜境内。

40、杜鲁门这位不受欢迎的政治家因与麦克阿瑟与国会沟通而解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这导致了一场宪法危机和一场公众争议。民调显示,大多数公众不赞成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决定。到1952年2月,也就是近9个月后,杜鲁门的支持率已降至22%。截至2014年,这仍然是历任总统盖洛普民调支持率最低的记录。随着越来越不受欢迎的朝鲜战争的拖延,杜鲁门政府被一系列腐败丑闻所困扰,他最终决定从1951年5月3日开始不再竞选连任,由民主d人小理查德·罗素主持的参议院联合委员会调查了麦克阿瑟的下台。它的结论是,“解除麦克阿瑟将军的职务是在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范围内,但当时的情况对民族自豪感是一种冲击。”

41、人心齐,泰山移。在《我的祖国》的歌声中,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长期困扰中国的问题,都在决策者的决心与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动员中,得以迅速解决,比如匪患,比如禁毒。

42、第一回合的交战,使麦克阿瑟“感恩节前返乡”的计划落空,现在,他提出了“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总攻势”。

43、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时,正值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大举北犯,妄图在感恩节前攻陷朝鲜。气焰嚣张的敌人分兵冒进,如入无人之境,战场局势危在旦夕。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沃尔顿·沃克对朝鲜战局极为乐观,并向记者说:“万事如意,非常之好。”

44、1951年4月11日15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事先没有通知麦克阿瑟,通过新闻媒体宣布解除了麦克阿瑟盟军总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陆军总司令的职务,此命令立即生效。从此,那个“叼着玉米芯烟嘴,握着曲柄手杖,穿着佩戴五颗上将银星的开领衬衫”的麦克阿瑟,从军事舞台上消失了。

45、担负59高地2号阵地反击任务的是第135团7连。战斗中,2排排长孙占元双腿负重伤,战友们要把他抬下去却遭到严厉拒绝,他强忍剧痛,架起机枪继续战斗,接连打退敌人两次冲击,毙伤敌80余人。敌军发起第三次攻击,在战友相继伤亡、弹药告罄、敌军蜂拥上阵地的情况下,孙占元从敌人尸体上解下手雷,滚入敌群,拉响手雷与敌同归于尽。

46、经过半个多月对朝鲜北部和鸭绿汇沿岸的狂轰烂诈。“麦克阿瑟这时犯了他军事生涯中最严重的错误,他一方面大大过低地估计了已在北朝鲜的中国人,另一方面又大大过高估计了飞机进行阻止的能力。”(美国小克莱·布莱尔:《麦克阿瑟》)。

47、请阁下将指挥权立即移交给李奇微将军。”4月11日,这项命令是麦克阿瑟在无线电广播中与全世界民众一起知悉的被解职以后的麦克阿瑟在全美受到英雄式的欢迎。

48、第一次是在1941年底,日军偷袭菲律宾期间,由于麦克阿瑟的判断错误和处理失当,美军的 空中力量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当然了,当时的驻菲律宾美军,不仅装备落后,而且还严重缺 乏训练,不可能是日本人的对手。不过,麦克阿瑟在这次战役中,也确实负有一定的责任。

49、这是漫长的路,有过挫折,有过错误,有过浴火重生。历史没有终结,中国越来越强。

50、后来1944年的菲律宾战役,他真的带着盟军杀回来了。当他在莱特岛登陆,重回阔别3年的土 地时,他在菲律宾总统的陪同下发表了震撼的演说:菲律宾人民,我回来了! 这也让他又一次登上了美国报纸的头版。 由于登上头版的次数实在太多,因此,哪怕平时不怎么关注他的人,也会记住这个造型奇特的 将军。

51、经过前两次战役的失败,美军为赢得喘息时间,假意谈判,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

52、11月28日,麦克阿瑟命令所有的部队全部后撒。在这个命令下,敌军逃跑式地撤到三八线以南。志愿军各先头部队尾随敌人前进,主力于12月23日通近三八线,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越过三八线,收复延安半岛和瓮津半岛。

53、于是,成功组织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登陆战—诺曼底登陆的艾森豪威尔,再度把目光放在发起两栖登陆,开辟后方战场上。指示朝鲜美军总指挥克拉克制定登陆计划,1953年初美军频繁进行部队调动,克拉克在韩国南部集结3个美军师和1个韩国师作为登陆准备。

54、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诸战例中,除客观因素外,指挥战争的统帅的主观指导能力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是敌对双方统帅的智慧、经验、韬略和指导战争艺术的竞赛和较量。

55、彭德怀虽然在朝鲜战争前就担任军中要职,其先后担任过:

56、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逃了,主战派的大臣或被砍掉脑袋或自杀身亡,一小队洋兵在华北大地如入无人之境……

57、对于麦克阿瑟冒险式的作战,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当地的水文资料,对仁川能否登陆成功表示怀疑。在讨论会上,善于演讲的麦克阿瑟,批评布莱德雷等人胆怯,“充满了失败主义”,并狂妄地表示“要么听我的,要么就拉到”。

58、他将原在该方向阻击敌人的第42军主力西调,以集中6个军的兵力,攻歼美第8集团军一部。决心利用美第8集团军与第10军之间留下的巨大间隙,给予麦克阿瑟以有力的一击。为此,彭总再次采取“故意示弱、纵敌、骄敌和诱敌深入”的战术诱敌北进,同时隐蔽地调整部署,克服一切困难,将第第42军调至德川、宁远以北地区,集中指向美第8集团军右翼的薄弱而又暴露的部位。

59、重返战场的麦克阿瑟意气风发。在他看来,作为把控战争走向的最高指挥官,他有能力左右美国的政策,甚至以公开违背华盛顿的命令作为乐趣。他要让那些在背后“使绊”、嫉妒他的“一伙人”知道,谁才是战场上真正的“主宰者”。

60、夜间进攻,冲入敌军阵地,使敌人的空军和炮兵都无法支援;和敌人拼刺刀,敌人更怕,拼刺刀不仅只是凭个儿大,更主要的是蒙勇敢与无畏,凭机动灵活制胜;敌人也很怕志愿军从侧后进攻,敌军的火力主要在正面,翼侧是敌人的薄弱部,志愿军抄他的后路,不仅完全打乱敌之部署,而且也瓦解其士气。

61、1962年5月2日,82岁的麦克阿瑟回到母校西点军校,接受军校最高奖励——西尔维纳斯·塞耶荣誉勋章。在授勋仪式上,他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责任、荣誉、国家》。

62、“中国的前途在中国大陆,在那13亿心含‘鸦片战争’之耻,心含‘八年抗战’(现正确提法是“14年抗战”——编者注)之恨的中国人身上!

63、由于麦克阿瑟独特的造型,因此人们总会一下就记住他。而他也总是能在一众美军将领中,博 得最高的关注度。 换句话说,麦克阿瑟是一位非常会作秀的将军。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造型上,其行为上也是 如此。

64、杜鲁门得知后暴跳如雷,本身对这位趾高气扬、自命不凡的五星上将就十分反感,现在接连二三的左右美国决策,向政府挑战,他完全有理由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但冷静过后,考虑到其威信太高又是用人之际,最后派人警告一番了事。但麦克阿瑟没有任何收敛,仁川登陆是他的必然之举。1950年8月,已是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刺头”的表现更加过分,甚至公开批评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表现的“胆小怕事和优柔寡断”。杜鲁门十分的震惊和愤怒,他召开紧急会议,阐明麦克阿瑟的言论并不是官方的政策。

65、“他们衣衫褴褛地制造出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他们蹲茅坑却射出长征火箭和载人飞船,他们以捏泥巴的双手屡破世界纪录,他们磨破屁股夺回整打的奥运金牌,他们重建唐山而成联合国颁奖之世界模范市……同胞们,他们为的是什么?没有别的:他们爱此‘中华’,他们不能让‘中华’再陨落!    

66、首先,按美国策略,“为支援韩国,美军对侵入三八线以南的北朝鲜军队进行打击”。也就是说,美军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在三八线以南。但麦克阿瑟却公开地表示将“立即除掉北朝鲜机场”,明显是越过总统的权限,自作主张的将战争扩大。

67、朝鲜战场上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志愿军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都没有;

68、1952年,参与美国共和d总统初选,但未胜出。

69、1920年,中国共产d诞生前一年,梁启超周游欧洲诸国,写下《欧游心影录》一书。当时欧洲,正值一战结束,满目疮痍。梁启超由此反思了西方“科学万能”论,同时评价了东西文化的优劣,提醒国人重视自己的人生哲学、东方智慧,以此纠正、限制科学发展所产生的恶果,期求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调和与一致。《欧游心影录》在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当时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西方科学思想即“赛先生”在中国思想界大受尊崇和欢迎,中国知识分子当中,鼓吹全盘西化论也正走向顶峰。今日再读此书,能够读出梁启超的种种矛盾心态,但他渴求一个强大的能够保护自己国民的中国,却是跃然纸上:

70、美军负责指挥朝鲜战争的麦克阿瑟更是提出了一种前所未闻的疯狂建议:“投掷20至30颗原子弹,在沿鸭绿江设置一条放射性地带”,这样就可以大大消解中国进行战争的能力,从而能够确保,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取得胜利。

71、从侧后的突然一击,完全出乎麦克阿瑟意料之外,把麦克阿瑟打得惊慌失措,这时才认识到志愿军的厉害。麦克阿瑟慌忙向华盛顿报告:“投入北朝鲜作战的中国军队是大量的,而且数量在继续增加。打着志愿军或其他旗号进行小规模支援的任何借口再也站不住脚了。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完全新型的战争”。因此,他的部队“必须由进攻转入防御”。(以上均引自《麦克阿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