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语录经典语录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家语录经典语录)。
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世间》。
5、21)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亢仓子》庚桑子(道家语录经典语录)。
6、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图于易。
7、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1、多言多败,多事多害。前蜀。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卷九
12、水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也是如此,只有人心静了,人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细细品味生活。而慢是静的前提。
13、大意: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14、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5、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16、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7、(大意):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18、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19、修道必须修心,皈依道经师宝。道教讲究口传心授,有谚语可以借来形容:“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若从纸上求妙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2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3、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轮不辗地。连环可解也。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庄子·天下》。
24、29)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25、老子的“清凉”主要表现在三个字上面:柔、静、慢。这三个字是人生的大修炼、大修行。人生如果能做到这三个字,不仅能从容不迫,更能很好地养生。
2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7、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六十三章
28、25)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29、14)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
30、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3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5、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36、(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
3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8、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天下》。
39、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40、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
4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42、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4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44、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6、1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47、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48、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9、(大意):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1、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
52、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山木》
5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5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5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5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庄子•养生主》
6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4、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65、大意: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66、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道家经典语录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
6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69、有了和气,天地之间便能够生育,于是也才有了万物。而万物也因为各分阴阳,所以能够生生不息。
70、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71、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72、这是告诉人们适可而止本事天然法则,不能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但要注意,此处“身退”并不是要人作隐士,只是要人功成而不有,不自我膨胀,不把持,不露锋芒,不咄咄逼人。
7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4、⽆极⽣太极,太极⽣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卦,⼀卦变⼋卦,⼋⼋六⼗四卦三百⼋⼗四⽘。
75、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道德经》
76、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人间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