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字佛经名句
1、这是普贤菩萨的愿力方向,也是佛陀成道之后,一生的行持写照,也是每个佛子最终的努力方向。
2、。。汝等无始生死,轮转已来,不知苦之本际。云何比丘?色为常耶?为无常耶」?比丘白佛:「非常,世尊」!
3、 1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4、 佛菩萨虽修六度万行,广作佛事,但视同梦幻,心无住着,远离诸相;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无修而修,修即无修,终日度生,终日无度。
5、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6、一句问候,祝你平安,平安是幸福,平安是快乐,平安最可贵。祝福你出入平平安安,一生平平安安。
7、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生灭法,佛说皆是空。
8、 10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造者是。
9、 记得木村演的一部电影里曾经这样诠释“爱”,说爱一个人就是当他幸福的时候你比他更幸福,当他痛苦的时候你比他更痛苦……
10、 1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
11、 他女勾尔入他室,尔莫从他暗相逐。他妻诱尔同他宿,尔莫与他私相熟。
12、 这四句主要讲的是要人们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经中说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执着于空!
13、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是生命的根源,根据佛教的“十二因缘”说明,人因为有情爱,所以轮回生死;人因为有情感,因此称为“有情众生”。
14、比如夫妻两人的感情已经不好了,天天吵架,其实就是天天在触动那个不好的恶因,最后造成的灾难就是打架、离婚。如果你天天去触动好的善因,两个人的感情就会越来越好,这个就是师父想给你们讲的善和恶,善种善因,恶种恶因是基础,人都有善恶,你今天只要成为人,不可能没有恶果的。
15、学到的知识少,反而能够有所收获,学到的多,反而会使人产生迷惑。这句话是指学习,应当能够专而不应当繁杂。
16、 2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故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能以此利,即能普利一切。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其他大菩萨不请自来,二六时中,欢喜拥护,令念佛人,离诸恼乱,常得安稳。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菩萨。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获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当然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弥陀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故念佛之外,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咒语。
17、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经中的经典句子您好
18、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19、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20、我愿意把温暖传递,我愿意把幸福给你,只要你好,我的世界就会变的美丽。愿亲爱的你幸福开心,一切顺利!
21、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22、 3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
23、聊得挺投缘,赔点医药费算了。就算杀了一个我,还有千千万万个我。
24、这句话本身出自玄奘翻译的《心经》,这里重点是玄奘翻译的,因为《心经》的版本有很多,很多人都翻译过《心经》,但现在最流行的版本就是玄奘翻译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成了佛经里最为人熟悉的一句话。
25、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净心之要,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彻悟大师
26、 七佛通诫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7、懒惰自然家淡薄,赌博场中穿破衣。年少青春不可量,十年人事一番新。
28、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把忤逆生。不信但看檐前水,点点滴在旧窝心。
29、 1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30、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1、奉劝女人敬丈夫,百年结发创前途。千日有夫千日好,一朝无夫心单孤。
32、听得懂吗?所以说害人就是害自己,害自己之后,又害了人家,最好不要去害,连脑筋都不要动,行为也不要有,嘴巴也不要说。告诉你们,如果你今天牙痛,也叫报应,你可能会想师父说的严重了,其实我说的一点都不严重,如果不是灵性给你报应,。求佛教中一些关于因果报应的话语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身于天地之间。
33、若是因果无感应,目莲救母为何因。若人深信因果经,同生西方极乐国。
34、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35、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36、“色不异空”,物质本性是空的,色和空是一样的。“空不异色”,世间物质都是由空组成,空和色也是一样的,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37、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38、回忆总喜欢添油加醋,它会朝着你期待的方向修改,当你欣喜若狂的时候,真相,会将你惊醒。
39、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那时若不登楼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40、這是講什麼話?微塵不完全是灰塵,我們先叫它灰塵來講,如來說一切的微塵非微塵;我說沒有灰塵,不是灰塵,姑且叫它做灰塵。佛說這裡告訴你,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世界,姑且叫它做世界。你說這講的是什麼啊?怪不得儒家認為金剛經不能看,不曉得講些什麼,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三千大千世界,又非三千大千世界。你說了沒有?我沒有說。不曉得搞些什麼!「微塵」是佛學裡的名辭,微塵又叫「外色塵」,過去佛經所講的外色塵,等於現在說電子、核子、原子之類。除了外色塵,還有內色塵,內色塵厲害極了,學佛的人假使唸佛唸到一心不亂,或者修觀想的人,觀成功了,心物一元,可以變成另外一個人站在前面。人家還可以看得到,也能說話,也能作事,這就是一切唯心所造,這是內色塵的力量把它發出來的。當然,現在世界上很少有人證到這個道理,但是這是絕對的真理,是可以證到的,也就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現在佛說的這個外色塵的微塵,再分析下去,又分成七分,就是色、聲、香、味、觸、法、空。所以啊!過去兩千年來的佛學很難講,大部分的佛學家和大法師們,說到這裡就不說了,因為無法講。現在科學昌明了,勉強還可以解釋一下,這些,佛在兩千多年前,就知道了。核子、原子,爆發了,完全空,空了以後能夠發光,能夠震動聲音,能夠死人。所以原子一爆炸,那個空的力量一過來,人都變形了,原子塵沾到的不死也醫不好了。原子、核子最後分成空,所以微塵分七分,色、聲、香、味、觸,法、空。換句話說,佛告訴你,這個世界一個一個灰塵,一粒一粒灰塵,一個分子一個分子,組合攏來,構成了一個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爛了,分析了,本來就是空的,沒有世界的存在,也沒有微塵的存在,一切本空,這個物質世界的空,同般若波羅密,智慧、心念最後的空是會合的,是心物一元。
41、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2、 1嗡玛尼贝美吽。善男子,譬如说大海深一十亿十六百万由旬、宽广如铁围山不可量之大海,我能以一毛端滴水尽数无馀。设若有人唸诵此一遍六字真言所获福聚功德不可胜数。
43、 10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44、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佛说无量寿经》
45、因果报应非小可,佛言真语莫看轻。今生做官为何因,三世黄金装佛身。
46、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
47、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48、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
49、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50、同时天光同时夜,有人富贵有人贫。君子贫时有礼仪,小人乍富就欺人。
51、 20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出处:《念佛镜》
52、 2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53、 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54、念佛当发志诚心,深信心,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复章道生居士书》
55、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56、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57、如是静虑,一切有情,发心非难,常时不懈,能成就者,是则为难。
58、 心有所住,即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59、兰若:寺庙,佛语:寂静处。意为寂净无苦恼烦乱之处。
60、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大方广佛华严经》
61、 即今现在双亲,就是释迦弥陀;若能诚敬事他,何须别求功德,
62、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63、 这四句主要讲的是要人们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经中说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执着于空!
64、 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
65、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经是佛教教义的基本依据;律是佛教组织为教徒或信众制定的纪律或行为规范;论是对经、律的解释或阐述。
66、字面意思理解很简单,就是所有恶法都不要做,所有善法都要行持,净化自己的内心,一切诸佛所教导的就是这些。
67、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68、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全经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两个概念,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质的表象!
69、 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70、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71、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72、朋友做的七个短片,谈论爱是什么,并希望有定论。我觉得爱就是能推翻一切定论的情感。
73、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74、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75、 芙蓉白面,须知带肉骷髅;美貌红妆,不过蒙衣漏厕。
76、 佛曰: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恨,爱别离,求不得。
77、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78、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千分不及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大方广佛华严经》
79、 2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80、 2地狱众生单单听到这句名号就到极乐世界去了。
81、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82、 2《阿弥陀经》就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成就众生最殊胜的第一法门。因为有些人不肯相信,这才教给他别的法门,说来说去到最后,还是要归到这个法门,才能成就。真正有大福报,肯相信的,那直截了当,一生就成就了!学佛人在一生当中能够遇到这个法门,能够相信,能够依照修行,那你的福报真不晓得是哪一辈子修来的?你一生绝对成就!
83、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84、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85、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心中无嗔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86、 1具足信愿行,这个人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