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99句集锦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99句集锦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

1、以前,我做作业总要妈妈一催再催,现在我都能很主动地完成。是孔老夫子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动了我。让我们像孔老夫子一样,做个终生学者,在勤奋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篇五:孔子的故事读后感“感悟圣人的思想精髓,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这就是我们班同学的奋斗目标。今天,我读完了《孔子的`故事》,真正感悟到了圣人的思想精髓,并提高了自己的品德修养。

2、赵括骄傲自大、刚愎自用。赵括父亲每次都将大王赏赐的宝贝分发给下属,而赵括都将宝贝藏起来,占为己有;赵括父亲有很多的朋友,并且和下属的关系也像朋友,而赵括的下属都很惧怕他。

3、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主要来自于他谦虚好学的美德。孔子曾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懂就懂,不懂就不要装懂,这才是聪明。孔子就是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以此来充实自己,是自己成为一个聪明的人。当他取得了成绩后,仍没有满足,继续向别人请教,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孔子这种精神对于后人也是一种鞭策,是我这个与他相隔2500多年的学生受到了深刻的启迪。我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有问题不善于问,久而久之便养成了粗心的毛病,粗心也常使我深受其害,因为它,我失去了很多的满分的机会,丢三落还闹出了不少笑话。例如,把太阳写成大阳,把996写成6把生鸡蛋当成熟鸡蛋,不过现在好在读了《孔子的故事》使我学会了不耻下问。

4、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一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史人。《孔子的故事》中有许多故事其中一个关于孔子有趣的故事:一次,孔子带着弟子来到宝地观赏,看见路上一群孩子在玩耍。孔子便乘马车慢慢行驶过去,别的小孩全都躲开了,唯独一个小孩一动不动,孔子说:"小孩请让一下可以吗?小孩不但不让还岔开双眼,咋不行?这里有城池,你的车吗?怎么过得去啊?孔夫子说:“咦,这明明有路,哪有城池?我脚下边就是城池孔子一看,小孩两条腿岔开像门一样两条腿中间放这几个块石子,搭了一道城墙。于是孔子像这孩子说:“这个城墙有什么用啊,小孩说:"当然是挡你车马的,还要防军队。孔子就说:“你这那么小的城墙,我车过去又怎样呢?小孩说不对,这种还是一道城墙,既然是城墙,你的车马怎么过得去呢?孔子就请教小孩说:"我那该怎么办呢?孩子就说:“你觉得是躲车马吗?还是绕城而走呢?孔子一想只能让车马从他旁边过去。(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

5、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装饰,对宰予又能指责什么呢?”孔子接着说:“以前我对待别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现在我对待别人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从宰予这里改变的。”借批评宰予的不刻苦,孔子要说明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有多么大。

6、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孔子就算是做了官,也不会瞧不起百姓。然后要是有不公正的事情他总会提出来,不是像其他文武百官,都不敢说,跟同僚或朋友谈话,却又很和颜悦色。我就喜欢她这种人品。

7、这本书主要讲了,孔子在一生中的点点滴滴,他去过魏国、楚国等国家。他的知识非常多,后来还成为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

8、孔子是一位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派,他劝君主要以“仁”治国,要爱护老百姓还要讲礼仪,孔子说“国君要像个国君,臣子要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9、一日,冉求苦丧着脸走到孔子面前,对老师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听到这话,对冉求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实在坚持不下去才停下来,现在是你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而不思进取,不想前进!”

10、35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11、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便是深深吸引着我的这样一句话:“中国文脉,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

12、这使我想到了温总理,他是人民的好总理。我们都知道温总理爷爷已经连任几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了。当雪灾阻挡了外地打工者回家团聚之路时,是他用温暖的话语安慰着人们,让人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当地震威胁着四川人民时,又是他不顾个人安危赶到现场,鼓励幸存者,给他们生活的勇气。因为总理的心始终牵挂着人民群众,所以全国人民都爱戴他,觉得总理就是我们的亲人。

13、  徐千城站起来叽里呱啦一阵子,把李长之介绍了个大概,读书能注意到作者,不容易,确实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

14、在鲁国西郊有人杀了麒麟,传说他是能保天下太平的,孔子怕会有坏兆头,果然不久颜渊死了,让孔子非常伤心,难过,而子路在卫国一家里死的,那个里的人有蒯聩,而蒯聩又来争夺王位,孔悝不赞成蒯聩,而蒯聩姐姐却欢迎他,之后蒯聩带着5个武士找到孔悝,胁迫他登上立盟约的台子,孔悝的家臣栾宁派人告诉子路,之后带卫出公去鲁国,子路来到卫国后把蒯聩的台子烧了起来,蒯聩虽然怕,但还是不放孔悝,派了两名将士打死了子路,子路死前把帽子结好了,之后被打成了肉酱,孔子认为仲由也会死,果然仲由也死了,孔子听了非常难过,叫屋子里的人

15、以上只是笔者在读《论语》时,观今之德育工作而领会出的道理。记得一位德育老师曾在发表过文章说:在德育课堂上他教育学生要正直、诚实、守信等等,而自己、包括学校领导每天都行欺骗之为——老师应付领导、领导应付上级、上级应付上级(中央)……。如果我们的生活圈是这样的一个德育氛围,那我们未来的.校将不校,国将不国?

16、孙敬悬梁,苏秦刺骨,匡衡凿壁偷光,孙康囊萤映雪……”“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这也……”而同样,我们的祖国之所以繁荣起来,和人民群众的勤奋是分不开的。曾几何时,人们一贯的唯我独尊,使中国有了上百年的耻辱。如今,人们觉悟了,勤奋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创新发展,才使中国一步步走向成功。归根结底,中国人民惟有勤奋,才能抹去“东亚病夫”的牌匾,成为响彻世界的东方巨龙!人们惟有勤奋,才能成为人上人。

17、(笔记部分)为刘校长17~18年读《论语》所记笔记。(重读笔记)部分,为刘校长今日学习所记。根据计划,(重读笔记)当日发表。错讹难免,如有未及时发现修改之外敬请见谅,敬请指正。

18、孔子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可以与苏格拉底在古希腊教育思想史上的地位相媲美。大约在三十岁的时候,孔子开始讲学。颜回、曾点、子路、冉有和子贡都是他最早的学生。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在讲学和从事著作。“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在62岁时已带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险,但却曾未受到重用,但孔子却未因此而退缩,仍是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

20、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21、平时我们喜欢什么东西,都会千方百计得到这个东西,而不惜伤害了别人。孔子他就不会那样做,因为他知道那样做会伤害到别人,所以他才不会用心计得到那东西。对于他来说,那是不正当的来的东西。以后我们一定要让心灵享受更好的,不要被一些东西虚有的外表所诱惑!

22、近几天,有一本书令我读得如醉如痴酣畅淋漓。它就是——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

23、我们下了城,往前走了一会儿,我看见一大群人在一个池子边上蹲着看,我过去一瞧,原来是在喂鱼,我也买了袋鱼食,我一撒,过来的鱼多得数不清,有红的,白的、黑的、五颜六色,有的大鱼还把小鱼了肚子里。我还买了个兵器纪念品,卖的纪念品都是和打仗有关的。

24、这本书里面讲了许多的小故事:有孔子在齐国政治活动的失败、孔子在齐国的收获和影响等等,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是走向成熟的道路,这里面讲了,孔子还不到35岁,就有了很多弟子,正因为他见过老子以后,遇事会冷静和分析了,加上他原有的勤勉和热情,弟子就多了起来,虽然他说人家不知道自己有本领也能沉住气,但想施展自己的本领,特别是政治方面的所谓报复,他曾说:"不愁没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没有成套的东西;不愁人家不知道,只要自己有了成套的东西,自然会有人知道,也就是这种心理的表现,这种心理使他在一生中浪费了很多有用的光阴和精力。直到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孔子这种心理才有了一些扭转。

25、谁能做镜子呢?像止水一样平静,像松柏一样正,与天地一体而坐忘生死之人。

26、假期保底阅读四本共读书目,为何单单只检测《孔子的故事》阅读效果?《我要做个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儿童作家黄蓓佳的作品,属于儿童文学,主人公是孩子们的同龄人,书中的故事似曾相识,可能在他们身上也有发生。这样的书孩子们喜欢,只要不是超级不爱读书的孩子,一旦摸起书来应该都能读进去。《我是一只狐狸狗》,台湾作家林良的作品,以狗的眼光看世界,现在流行养宠物,孩子们多多少少也接触过小动物,这本书同样会受学生欢迎,无需引导,自能阅读。《孔子的故事》不一样了,一是孔子是2500多年前的人,离孩子们远,子曰名言虽重要,却必须老师逼着才去诵读;二是作者李长之,民国时期出生,表述方式和当代儿童作家的手法又不太一样;三《孔子的故事》不是专门的童书,成人儿童皆可阅读,自然无童趣可言。不必调查,我也知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浓。既然不浓,我自然要用“行政”的手段逼读,因此读书会要开。

27、看完了《孔子的故事》后,我真觉得受益匪浅。记得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靠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这就说明,世界上没有一生下来就是天才的人,想当天才就得靠不懈的努力和勤奋,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受人爱戴的真正的天才。以前我们总认为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伟人,都是有天生的才能,而忘了他们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其实,他们的成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习的点金术,就是勤奋。

28、孔子是一位品学兼优、虚心好学的人,他从小就十分崇尚礼制,读书也十分勤奋、谦虚,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提出要不懂多问。

29、读了这本书后我深受感想,马小跳的懂事和爱心感染了我,我想以后如果我要养宠物的话,我就要保护和善待它们,因为它们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他们也需要爱和呵护。我应该要有一颗善良的心,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贡献,做一个有用的人!读书笔记作文10今天,我们和五(1)班的同学换了书看,我们借五(1)班《人鸦》看,他们借我们《伊索寓言》看。

30、人当尽人事而听天命,居一求缺,当下不就是自得其乐吗?今人普遍求全、求满,古人却懂得求残、求缺,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人乎?

31、时间过得真快,妈妈接着我走出山海关景区。我坐上旅游车,我从车窗望去,我还能看到山海关的美景。读书笔记作文2我最近读了一本书的名字是《名师教你写作文》3年级版,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作文,其中我最喜欢一个故事是《秋天的图画》和《和老师共进晚餐》。

32、我是班里的班长,也是一个官。我要让孔夫子的种种美德在我心中扎根。我要带着所有的班干部以班级利益为中心,时刻想着大家,为大家服务。那样,我们与同学们就会更亲近,所有的问题也会因此迎刃而解,我们的班集体就会很和谐。

33、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一开始只知道孔子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就不知道他的另外一些事情,而我看着老师发给我的这本孔子的故事,我就知道了孔子他的一生到底是怎么样的。我看的时候底下还有注释可以帮我理解看不懂的内容。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十一章从中都宰到司寇。

34、虽说孔子年轻时就已出了名,但孔子仍不骄傲,非常谦虚。有一次,一位百姓问孔子:“你这么渊博,你会的玩意儿简直让我们叫不上名来!”孔子听后,便有礼貌的说:“我会什么呀,我只不过会驾车罢了。”原来当时有六种本领:礼节、音乐、射箭、驾车、识字、计算。这些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在这六种本领里面,驾车是被认为最底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孔子小时候也很爱读书,有一次,城里的人让读书人去给皇帝的儿子念书,孔子激动不已,马上去报名,这些人冷漠的对孔子说:“你一个小毛孩儿,又不是什么名人,有不出名。跑来这儿干什么呀?快走快走!”这些话让孔子很愤怒,同时也激发了孔子,他每天更加发奋读书,吃饭、睡觉,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有时间就看书,终于,孔子快成年了的时候,渐渐有了名气,也有人找他拜师了。

35、定在开学第二周开展《孔子的故事》读书会活动,是有缘由的:

36、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前,我不知道怎么复习才好,没有头绪,我就翻开读书笔记本。本子上记着好多语文知识:课文内容理解、易错字、写作方法……这些内容都可以帮我进行复习。语文试卷发下来时,我竟然得了高分。我觉得写读书笔记真是太有用了。

37、孔子大概在30岁的时候,收了第一批弟子,有:颜渊,他的父亲是颜路;子路,他只比孔子小9岁;范蠡;子贡……

38、这本书中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孔子从政的那部分。孔子刚开始当中都宰,把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条。接着,鲁定公又让他做司空。任司空时,他和他的弟子一起调查农业生产情况,还兴修水利。司空没做多久,孔子又被升任为司寇。任司寇时,他实施一些法律,还创了最早的陪审团。他断父子互讼案,智救大野泽,又在夹谷和齐国会盟取得了胜利,又诛杀可正卯,还抑三桓堕三都。孔子为政的时候,民心归服,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

39、老子的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学东西要灵活,能做到举一反三。《孔子的故事》里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所以,我很喜欢这本书!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篇8孔子大家都知道吧,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教育家。但是很少人知道孔子的一生发生了哪些事情。而李长之则把孔子一生的事情编写成了一本书,让我们以最简单易懂的语言来描写。在这之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的会见”,是大概是这样的:孔子和南宫敬叔一起去洛阳。孔子觉得这是个机会,他可以去拜见拜见大思想家老子,老子听说孔子来了便去迎接,又叫他的仆人把道路打扫干净,从孔子到达时,他们又谈了很久。我最喜欢的是老子最后对孔子说的几句话:我听说有钱的人给人送行时是送钱,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给人送行时是几句话,我没有钱,姑且冒充一下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送你几句话吧。

4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任何知识都十分有兴趣,因此他博学多才。孔子不仅勤奋好学还十分谦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些名句都是孔子授予我们宝贵的学习经验。

41、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从30岁开始一直从事教育。相传,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其中有七十二个出名的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

42、诗歌,在孔子时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手段。诗歌并称,是因为诗是用来唱的,而不是今天只用来读的。《史记》:诗三百篇,夫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间。《诗经》实则是一本歌词集。

43、把僵藏起来,怕看了会伤心,这对孔子是个沉重的打击。

44、如果不培养内在的德行,那就是自己的过错,培养了道德,名声自然就会树立起来,不求名利,名利也自在其中了。

45、孔子为人的谦逊是我无比敬佩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吧,它正是出自于孔子的笔下。孔子这样流传千年的伟人,不说三人,就是三千人,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孔子相提并论啊!而谦逊的孔子却说,三人同行,有一人必定是自己的老师。

46、从30岁左右,就从事教育的孔子,有许多弟子,根据每个弟子的性格优缺点而加以相应的教育。孔子最大的特点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容易接受的机会,不断启发思考,努力钻研,当百思不解,感觉困难的时候,孔子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下一层,也就是假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向他废话。他常常不断地求知,用积极学习的态度来鼓舞弟子,他最反对在学习上自以为是的学生。

47、一个整体都是黑压压字的厚厚的笔记本,和一张色彩绚丽,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学习笔记,肯定是后者更让自己喜欢,对吧。读书笔记作文9这个暑假,我看了《马小跳》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48、孔子是我非常喜欢也非常敬佩的人,他学富五车,满腹经纶。但这只是我喜欢、敬佩他的原因之另一个原因,听我慢慢来跟你说。

49、之后,他当了一名老师也也有一些弟子,由于社会残酷离开了卫国。就回到他的家乡鲁国,再次离开了,如果又来到了楚国。

50、   几经准备,9月10日下午第三节课,《孔子的故事》读书会终于在电教室拉开帷幕。

51、孔子生下来很穷,他三岁的时候,爸爸就死了,他和妈妈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它不像其他儿童一样玩耍,而是学习礼仪。他妈妈死后,他开始立志学习,只要他不会的都要仔细地询问,小学三年级作文《《孔子》读书笔记作文》。40岁的孔子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开始当官治理国家,可是大官们都不听。他想寻找一个更好实现理想的地方,就开始周游列国。在途中,他收了许多徒弟,回到了故乡,写下了《春秋》这一本书。他死了以后,弟子们为了纪念他,写了《论语》这一本书。

52、我们小朋友可不能像赵括那样,只知道夸夸其谈,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读书笔记作文4读书笔记本想把身份证拿了就走。没想遇到了阻力。老头拿身份证的手向后扬了扬,我心中老大的不快。他说,你得听完我一句话,你是个好人,每次都给我钱,可是你在给钱的时候,从来不弯腰,钱往碗里一扔,哐地一声,有时候还蹦出来了,那“哐”的一声让人听了心里很不舒服。(这里写作者找到身份证时老头对他每次给他钱时的不满点出原因反映了对人的态度一定要热情)在我一直的想像中,他对我应该是感激的。不料,在他心里还积累了这么多的怨恨。我说,我很忙,再说我不喜欢弯腰,从来也不曾向谁弯过腰。他说,不对,你刚才就在马路的对面向一个人弯了腰。(这里写作者得知对他的不满后用理由对付并从老头的话中得知作者对不同人的不同态度)站在那里,我认真地回想。是的,刚才,就在马路的对面,一辆小车停了下来。下来的是一位单位的领导,他对我有恩,是我可敬的.大哥。他在车里看见了我,并把车停下来,和我打招呼。估计我当时确实有点受宠若惊的意思。(这里写作者对一位老板的态度与对老头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的对人态度因人而议这种对人的态度需要深思)读书笔记作文5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孔子》,《孔子》读书笔记作文。

53、宽容是人类生活中至高无尚的美德。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崇高的心灵;为宽容需要像大海一样的胸怀。在宽容别人的同时,也让自己的胸膛更宽广了。宽容是种美德!篇八:孔子的故事读后感孔子被围困在匡城时,照样抚琴唱歌。子路请教他为何不害怕,他说了四种勇敢。他说:“在消遣行动不避开蛟龙,这是渔夫之勇;在陆地上行走不避开猛虎和野牛,这是猎人之勇;刀刃在眼前交错,却能视死如生,这是烈士之勇;知道穷困有命数,通达有时运,大难临头而不畏惧,这是圣人之勇。”

54、我是班里的班长,也是一个官。我要让孔夫子的种种美德在我心中扎根。我要带着所有的班干部以班级利益为中心,时刻想着大家,为大家服务。那样,我们与同学们就会更亲近,所有的问题也会因此迎刃而解,我们的班集体就会很和谐。

55、   以上三条都是要学生去做,我的任务则是提前做好课件。这也不是个容易的活儿,为了拟问答题,我把《孔子的故事》又翻了两遍。“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也确实越读越熟悉孔老夫子。

56、虽然孔子被拿出来说故事的频率最高,但庄子最欣赏的老师,却另有其人

57、孔子是个名副其实的清官。他诚心诚意地为百姓办事,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不贪污百姓财产。正像他自己说的:“做官就要身体力行,为百姓做出模范,还要勤政爱民,永不懈怠。”有时遇到比自己职位高的人贪污了粮食,他定会立刻大义凛然地指出;有时碰上哪个官员犯了错误,他便会用心良苦地教育他;要是见到百姓缺衣少食,他就会好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得知自己的学生在当官时违背仁德做事便不想认这个学生了……所有这些事,都说明他清廉正义,心里装着百姓,处处为百姓着想。正因为这样,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孔圣人”,并乐意拜他为师,以他为行动的楷模。

58、孔子教育弟子为士,士即是要参政的,诗作为应对政事的重手段,如果不能非常熟悉,不但不能达到目标,还会受到侮辱。所以孔子将诗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曾告诫儿子孔子鲤说:“不学诗,无以言。”

59、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

60、  “今天参赛的第一支队伍是学而时习队——”

61、关于教育对人的培养作用。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意思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由于后天环境的习染不同和教育的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教育理念就是建立在这样天赋平等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孔子对人的学习能力进行了区分,他提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意思是说,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聪明,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就是下等的愚民了。这是他因材施教思想的依据。

62、孔子的学生常季不服气,问孔子,他凭啥呀?难道真的有不说点啥做点啥就实现教育的人吗?

63、孔子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经过多年的研究整理,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着作,这些经典一直流传至今。孔子的一生中有许多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经过他的弟子和次弟子的整理,编成了《论语》。

64、孔子先生30岁开始教学生,一生教过的学生将近3000多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孔子先生还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几本名著。孔子先生去世后,他的弟子将孔子先生生前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记录成一本书,书名叫《论语》,后被世人们流传下来,传为佳话。

65、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淘气包马小跳系列里的宠物集中营。内容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小跳认识了麦冬娜姐姐和她的西施狗丑八怪。马小跳软磨硬缠,硬是说服麦冬娜姐姐送患眼病的西施狗去宠物医院看病。在医院里,他们遇到了吓人的斗牛狗拉登、受伤的博美狗、生小狗的小型狗吉娃娃都来麦冬娜姐姐家去住。麦冬娜姐姐家像宠物店。每天放学后马小跳都去麦冬娜姐姐去看小狗,跟它们做游戏。后来患肥胖症的德国牧羊犬海盗、法国的卷毛狗雪儿也相继来到麦冬娜姐姐家。麦冬娜姐姐为它们做宠物设计服装。大家在一起生活得很开心。没有想到意外的事发生了,拉登被车撞到了,大家难过极了。

66、正如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两个词,他就过了一辈子!其实现代的我们可以比曾子过的更简单,一个字足亦——仁。因为《谈文·心部》:“恕,仁也。”“恕”属于“仁”的范畴。这个字就是希望我们人类从自己的仁心与善心去处理自己周边的情感与物质利益。在人际关系上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推及到当今教师的话,就是要用一颗仁慈的心去看待学生天性中“恶”的一面(记得一位西方古代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天性就是——天使加魔鬼);要通过“正己”进而影响学生,而不是采用兵法来“驯服”学生。赫尔巴特在其德育目的原初说中曾讲过:人对德性的需要是永远的。最重要的是这些道德准则只有学生主动愿意去追寻时,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的德育责任就是从自我德育意识培养开始,即从“仁”始亦,感染学生、激起自己然后才是学生心底的那份德育原初欲望!

67、这本书写了孔子的一生,很有意义,大家也买一本看看吧,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读孔子的故事有感二寒假期间,我重温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它很有教育意义,使我感触颇深。

68、如果你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尊称为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你会怎么想?要是我,早不再学习了!睡睡懒觉,吃吃零食,与人闲聊,出门闲逛……自己这么了不起,不用再努力追求了!而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与我哉。”如此的谦虚,让人肃然起敬。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可我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烦躁,缺少耐心,那次遇到一道数学难题,看了遍题目,咬咬笔头,跺跺脚,用手撑着脑袋,皱着眉拿草稿纸算了几个步骤,我实在坚持不住了,“烦死了!烦死了!”发泄地把书往地上一扔:“这题目是人做的吗!不做了,浪费时间!”我气红了脸,不停抱怨,也不再往下做了,我放弃了……现在想来,自己真是太缺乏耐心了,更情不自禁地对孔子发出由衷的赞叹,深深地敬佩这位博学多才的杰出人物。

69、其实,生活中处处需要学以致用,学以致用也对生活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合理地运用学以致用。篇六:孔子的故事读后感孔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他从小聪明好学,二十多岁的时候就收徒。他带着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十四年之久,用自己的智慧和为人折服了人们,度过了重重难关。

70、有句话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就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之中,只思考不学习,是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只有这样,在能做到心中有数。反过来说,如果不努力吸收知识,总有一天,连思考的能力也会退化的。

71、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是动物,有狐狸、狼、狗、狮子、老鼠等动物。这里的故事都是小故事但蕴含大道理,我很喜欢这位“益友”,当然也很感谢作者伊索给我们写的书。

72、虽然孔子已经死了几千年了,但孔子的思想却对我们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我们要学习孔子这种精神!在课堂上我要认真听讲,不能开小差,也不能取得了一点好成绩就骄傲自满,而应该学会谦虚,毛爷爷爷爷也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要把这句话牢记在心。《孔子的故事》读书心得6负您的希望。孔子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备受后人赞扬。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我懂得了许多……

73、这本书的作者叫圣?埃克苏佩利,他是一名飞行员,后来死于一次飞行任务。

74、鲁哀公就好奇了,此人必有不凡之处,就叫他来看看,果然丑到爆。

75、我合上书本,闭目沉思:孔子可真是个清官呢!他忠心中力为老百姓办事,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不贪百姓财产,他可真是个清官。孔子曾经说过:“做官就要身体力行,为老百姓做出模范,还要勤政爱民,永不懈怠。”只要这样做,才算得是个好官。

76、乐发人声,是礼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子谨慎如此,重复唱和,立求准确,恐失中正。所慎者礼也,为学之态度就此可见。

77、以善来评价艺术,是孔子美学的重要特点。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听到他人歌咏后,以为“善”,必然音韵中正,诗文符合文教。所以让人再唱,以细品其中的音韵、词文之美,然后再己唱和。前面说到,先秦之时,歌咏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孔子和之,即是完成交流过程。

78、本期我们班要学习海读教材《读论语学成语》,《孔子的故事》是前奏曲,是铺垫,“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每一个孩子都必须对孔子多多少少有所了解,这样学起《读论语学成语》才是顺其自然,才可能水到渠成。

79、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80、(3)我看(        )(孔子、子贡、子路、颜回、宰我……)

81、孔子的侄子孔蔑向孔子请教为人处世的方法。孔子说:“知而不做,不如不知;亲近而不信任,不如不亲近。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颓废。”孔蔑问:“我自己应该怎么做呢?”夫子说:“设法改掉自己的缺点,尽力弥补自己不具备的才能,不要因为自己修养不够就去怀疑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才干而看不起别人。每天说话不给自己留下后患之忧;每天一举一动,也不给自己留下隐患。那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够做到。”

82、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在各国推行他的治国政策——“仁”。由于身处乱世,他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很多权贵嫉妒他的才能排挤他。经过一次次的碰壁,最终孔子回到了鲁国,专心从事教育事业。孔子一生历经磨难,然而他非常好学,终其一生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即使自己已经成名,仍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学习,同时,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国之策,他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惜牺牲一切,直至暮年。这种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顽强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样值得我们用心学习。

83、重点是,这个人还不教课不讲学,偏偏每个跟随他的人都觉得自己学到了。

84、长大以后,我也一定要像孔子这样子,好好做人,不干坏事。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篇6在我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对孔子的了解,仅限于读过的一些格言,知道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暑假里,我读了李长之的著作《孔子的故事》。

85、  “开读书会之前,先请大家欣赏几张照片。”

86、我再来说说《和老师共进晚餐》这篇文章,你们以为都是和老师吃饭吧!告诉你,错了。主要内容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同学没完成作业,只得留下来,这就是和老师共进晚餐。放学了,其他同学都走了,我只能留在教室里把作业做完才可以回家。他写啊写啊,终于写完了,但字又写了歪歪扭扭、歪歪斜斜他作业给老师看,老师微笑着说:你的书法让我大开眼界,真是‘一行白字上青天’啊,小学生应该端端正正的写字,不是吗?老师说。不过书上的小朋友写出了和老师共进晚餐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87、夫子敬鬼神而远之。尽人事,而安天命。所行之事,皆身体力行而求诸,不希求于他者。人有急难,常祷于天。然天自有天道,岂因尧桀而存亡。夫子尽心尽性,德合神明,若比于祷也。

88、以前,我做作业总要妈妈一催再催,现在我都能很主动地完成。是孔老夫子勤奋好学的精神感动了我。让我们像孔老夫子一样,做个终生学者,在勤奋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篇4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叫《孔子的故事》,孔子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备受后人赞扬。

89、  我话音落,学而时习队全体起立,响亮诵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0、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一点儿不错,每过一日,自己应当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反思。久而久之,让自己更加完美。如今,黄老师受这句名言的启发,在我们班开展了“吾日三省”的活动,让我们全班同学每天都反思自己。

91、这使我想到了温总理,他是人民的好总理。我们都知道温爷爷已经连任几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了。当雪灾阻挡了外地打工者回家团聚之路时,是他用温暖的话语安慰着人们,让人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当地震威胁着四川人民时,又是他不顾个人安危赶到现场,鼓励幸存者,给他们生活的勇气。因为总理的心始终牵挂着人民群众,所以全国人民都爱戴他,觉得总理就是我们的亲人。

92、但凡读过《孔子的故事》这本书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这位博古通今的大人物,当然,我也不例外。才读了几页,我已心生敬仰,同时,也心生疑虑,孔子是如何成为一位大人物的?我带着疑虑继续往下读……书读完了,答案也找到了。原来,孔子一生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精益求精,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他靠着虚心上进,不懂就问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而我则就是缺乏这种精神,才无法使自己的成绩更近一步。

93、我一直尝试着这样做,一直坚持带学生读课外书,每节课坚持五分钟经典诵读,百班千人第十一期的阅读书目是《孔子的故事》,于是,我们从《论语》开始,读《论语》,学习孔子的做人、治学。经过一个月《论语》的诵读,孩子们对论语有了初步的理解,再来读《孔子的故事》要简单得多,《孔子的故事》里,很多章节都是把《论语》的章节进行了解读。

94、这些话让我思考了许久。并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篇9这本书的作者名叫李长之,他是一名诗人,又是写散文的高手,他的笔锋也带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在他的笔下,2500余前年的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活跃在字里行间,著作有《鲁迅批判》《中国文学史略稿》等。

95、师:其实很简单,刚才我们说到了你认识了什么样的孔子,其实就是一篇读后感,老师再给大家一点提示吧:

96、孔子出生于贵族,但他因内部争斗而逃走到鲁国,因此由贵族身份转变为平民。但他没有放弃,而且还谦虚求教,终于他创办了一所学院,虽然生活非常困难,连三餐也不计,但他还坚持教学不肯放弃。他曾接受过很多打击,但他没有放弃,而且还写了《春秋》一书,成了万世师表。孔子的故事读后感篇17一顶方帽,长长的胡须,一身简朴的衣服,双手拢在袖口里,这就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

97、这在我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对孔子的了解,仅限于读过的一些格言,知道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暑假里,我读了李长之的著作《孔子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孔子在当时的行为,以及人们是怎样对待孔子的。从中,我对孔子的生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他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孔子的祖先在宋国,是贵族的后代,后来渐渐没落。因为孔子的父母结婚不符合当时礼制,受人歧视,孔子渐渐养成一个谨慎小心、敏感、善于应付人、遇事有所思索的性格。由于后来刻苦学习,孔子渐渐成为一个博学多能的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孔子周游列国,希望在各国推行他的治国政策——仁。由于身处乱世,他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很多权贵妒忌他的才能排挤他。

98、这篇故事中孔子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我,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从小树立人生的目标,遇到不懂的知识时,要虚心请教别人。另外,我们还要会利用时间,像孔子一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