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抱朴守拙45句集锦

抱朴守拙45句集锦

抱朴守拙

1、古人都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冕”之宽容,我们又何必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手呢,况且是毫无根据的传言。每个人都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谈论别人的是非,而是试着去赞美别人,试着做一个宽容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2、(用法示例):这些似乎都是~,汇集众说而成。朱自清《经典常谈·周易第二》

3、“拙”,通常被当作一个美学境界,而回到根本上,其实是人生的命题。守拙之人,守的是生命内在的自然本性,守的是精神里的天真与纯净。以拙心表现拙态,进而体味生命的拙境。在平淡而天真的生活里,才能获得内心的逍遥。求拙不易。在浮华的世界里,守拙更难。但也唯有“拙”于喧哗吵闹的世间,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包围下,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宁静,愉悦地生活。巧与拙,这一对辩证而玄妙的概念,已经被探讨了千百年。在今天,如何更接近真理,既要回归原初的简单,又不失去生命的张扬与进取,全有赖对“拙”有更好的拿捏。

4、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迷失于俗世的诱惑,而是始终保持朴实、豁达的本性;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在意人前的虚名,而是深藏功与名,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5、于是她经过一番“思量”,遵太监之嘱,暗暗将谜底写在纸上让娘娘自验,这样即给足娘娘面子,又让娘娘感知到自己的聪颖。

6、胡适曾以“藏晖”为室名,藏晖与守拙有些异曲同工的味道。他在给胡光信中说道:“老兄是绝顶聪明人,总未免锋芒太露,未免得罪人。这是聪明人很难避免的灾祸。”

7、同样,别人完全可以不听从你的理论和辩解,但你必须听从别人的说辞和指点,那怕甚至是误导,有时某些微妙之处还是不捅破为好,多为别人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用一种光明的思维或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事物,不知觉中你会发觉你已增长了一些东西,那是比较宝贵的人生的一些东西,人要有气度,生活从不会亏待一个有雅量的人,“能忍则忍,一忍则百安”。(抱朴守拙)。

8、《老子》中提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9、抱朴:纯朴自然,有道家意境。守拙:固守住愚拙,愚拙为自谦词。

10、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某些不利处境中,守拙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

11、常言到知足常乐也!糊涂的人生观就在于要达观生活,知足常乐,他能看开一切,所以宠辱不惊、从容快乐。想要达观,就要怀一颗平常心,凡事顺其自然,不去计较是是非非,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12、抱朴守拙,是中庸儒学的处世态度。其实,人的阅历一多,无法不变得事故圆滑,社会生活的巨大洪流里,人们之间的思想情感总难免碰,终会使人锋藏角秃,城府日深。难得明白,更难得糊涂;难得老成,更难得纯朴;难得谨慎,更难得疏狂。

13、读书历事,我们从中获取什么?生活里,处处都有正面的,反面的教材。方正磊落为人,不见得比那些机关算尽的世故取巧懂得少,学得少。

14、守拙藏晖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它是一种处世智慧,更是一种尊重他人的道德素养,你有锋芒,但不要刺伤别人。

15、意思是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

16、(内容转自(优雅女人故事)图片来源于华三川唐人诗意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7、人至察则无徒,所以人不能太精明、太计较,平时糊涂一点,给人留有余地,方是共赢之路。当然,表面上可以糊涂,心里却要打个小算盘,时时的调整自己。放眼远望,别死盯别人的缺点,要懂得吃小亏才能赚大利着急道。

18、人生一世,难得糊涂。很久以前,只接受真实,活得太累。所以要学会糊涂,糊涂的智慧表面上似乎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内心里比谁都清楚。也就是现在日常所说的看破不说破,还是好朋友。

19、流放徐州,洪水肆虐,苏轼几十天不回家,住在工棚里与百姓一起抢救城池,用了四十五天,将黄河引回旧水道。

20、掌握交际本领,成就辉煌人生,快速掌握交际技巧,轻松破解交际玄机。拓展人脉获成功,八面玲珑靠真诚口吐莲花好人缘,第一印象是关键。迎来送往有学问,礼仪先行得人心打破尴尬巧圆场,智慧幽默获幸福。拒绝也能很动听,赞美让你更动人找对钥匙开对锁,推杯换盏有奥妙。

21、一个人去拜访禅师。禅院的门很矮,他没注意,结果碰到了头。禅师对他说,要想不碰到头,就要学会低头。为人处世也是如此。

22、《道士下山》里,何安在临走前师父赠他一句话“不择手段是豪杰,不改初衷真英雄”。攻于心计,处事圆滑,或许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但真正的英雄,是那些不愿同流合污,宁愿固守愚拙的人。

2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某些不利处境中,守拙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

24、拙,常常有一种在时间里打磨出来的厚重感,因而附着了“古”的气息。古拙之中,有时间的沉淀,有静穆的崇高,有超脱的情怀。“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人生经历再多繁华,也要回到淡泊中体会。拙,让我们在最沉寂的状态里也可以寻到新的生机。

25、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喜欢锋芒毕露的人,但是缺少明明有锋芒,却又能够收放得体,敛藏适度,懂得守拙的人。

26、宝钗当时就听了出来,但是她并没有声张,而是事后悄悄地提醒了黛玉。

27、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就慎言,不是可以免去许多烦恼吗?为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

28、守拙藏晖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它是一种处世智慧,更是一种尊重他人的道德素养,你有锋芒,但不要刺伤别人。

29、“聪明人”往往是被人们羡慕最多也是攻讦最多的。聪明很难,由聪明到糊涂更难。隐藏锋芒,藏拙其外,有时候是一种避免灾祸,求生存的大智慧。

30、守拙是一种难得糊涂的智慧,文以拙进,道以拙成,才以拙长,事以拙进。

31、这个世界从不缺少聪明的人,但聪明却能收放得体、敛藏适度、懂得守拙,实在难能可贵。

32、对此,老子亦有论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朴”是没有加工的原木,“素”是没有染色的生丝,“见素抱朴”便是让人像璞玉一样,永远保持朴实的本性,摒弃复杂的心念,回归最原始的本真。

33、一个人去拜访禅师。禅院的门很矮,他没注意,结果碰到了头。禅师对他说,要想不碰到头,就要学会低头。为人处世也是如此。

34、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喜欢锋芒毕露的人,但是缺少明明有锋芒,却又能够收放得体,敛藏适度,懂得守拙的人。

35、以说话遭祸者,不在少数。究其因,无非爱逞利齿,爱论人长短、搬弄是非。而最冤枉的是那些人,本无心之语,被人道听途说、断章取义,致千古之恨。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就慎言,不是可以免去许多烦恼吗?为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人处世,万不可忘记“祸从口出”之戒。

36、“聪明人”往往是被人们羡慕最多也是攻讦最多的。聪明很难,由聪明到糊涂更难。隐藏锋芒,藏拙其外,有时候是一种避免灾祸,求生存的大智慧。

37、“抱朴”,就是要抱住这个初心,抵御外界险恶的遭遇。人的初心就像浑沌一样,本来不受外界干扰,天真朴素,纯粹天然。“抱朴”是本源,是一以贯之的道;“守拙”是方法,是屡试不爽的术。

38、糊涂的人生观就在于要达观生活,知足常乐,他能看开一切,所以宠辱不惊、从容快乐。想要达观,就要怀一颗平常心,凡事顺其自然,不去计较是是非非,笑看庭前花开花落。人生不满百,何必怀千岁忧呢?人生不愉快的事,能忘就忘,不去强求什么,不也很潇洒吗?

39、抱朴守拙,是一以贯之的道,也是处世为人的术。

40、糊涂是一种肚量,是眼里揉得进沙子,是以和为贵的宽容大度。得饶人处且饶人,多个朋友多条路。当你包容别人时,也就为了自己积累了人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有包容,谋事易成。

41、朴鲁:朴实、粗鲁,此处指憨厚,老实。曲谨:曲意、谨慎。

42、古人深谙抱朴守拙之道,谦虚自己的作品为拙作,称谓自己的见解为拙见,戏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

4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某些不利处境中,守拙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

44、对此,老子亦有论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朴”是没有加工的原木,“素”是没有染色的生丝,“见素抱朴”便是让人像璞玉一样,永远保持朴实的本性,摒弃复杂的心念,回归最原始的本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