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悖论
1、外祖母论悖是一种时间旅行悖论。如果一个人真的“返回过去”,并且在其外祖母怀他母亲之前就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那么这个跨时间旅行者本人还会不会存在呢?
2、的确,哲学不能直接拿来用于生产活动,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要放弃哲学,反而物质生活越是发达,我们越要学会反思,用哲学的方式去思考。(苏格拉底悖论)。
3、“薛定谔的猫”,看到这个名字,我们会想到两个问题,一个关于猫,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猫,它怎么了,一个关于人,薛定谔是谁,他是养猫人吗。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薛定谔的猫到底是怎么回事。
4、而今天讲的这只猫非常可怜,它被封在一个盒子里,盒子里有食物也有毒药。毒药瓶上有一个锤子,锤子由一个电子开关控制,电子开关又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变,释放出粒子,触动电子开关,锤子落下,砸碎毒药瓶,释放出里面的气体,猫必死无疑。这个残忍的装置就是由薛定谔所设计,这个实验就叫做薛定谔的猫。
5、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开创了非理主义性哲学的先河)说:人生的两大苦——物质匮乏,精神空虚。其作品也被选为高中生必读经典书目。(苏格拉底悖论)。
6、作用:告诉我们认知方式只代表过去经验不等同现在真实,思维习惯只代表分析方法不等同真实现象。所以,人类猜想的未必真实,人类未知的未必虚假;眼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但眼睛未必能看清整个世界;意识是人类对宇宙的映射,而意识未必能呈现出全部宇宙。所以,人类认为的未必一定合理,人类不知的未必不存在。
7、我只是问一个美德的概念,你却告诉我许许多多的美德。他不动声色地指导曼诺寻求事物的定义。苏格拉底说:如果我问你什么是蜂,你回答有许许多多的蜂。难道你不认为作为蜂它们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其他方面,例如外貌和个头等等?曼诺说:是的。苏格拉底进一步提示:如果没有节制和正义,能不能把国家和家庭管好?曼诺说:不能。苏格拉底又问:如果不节制、不正义,一个青年或一个老人能不能成为善良的人?曼诺回答:当然不能。苏格拉底说:现在我们已经证明,所有美德都有共同的东西。你再试试告诉我美德是什么?曼诺回答说:如果要用一个定义概括各种美德的话,美德就是管理人的能力。
8、(麦教授-美股股灾-6)美股的灾难其实才刚刚开始
9、2*辩证法来源于苏格拉底的说法,从技术层面来说,辩证法是通过对方“自己”认识到“自己论说的矛盾”,“自己”寻找认识“正义”或“善”的道路。
10、从内容层面来看,苏格拉底的两句名言说明辩证法的本质:“认识你的无知”;“未经审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11、这个分割过程必定可以无限分割下去,因为分割后总是有剩余,而剩余部分还是可分的。
12、柏拉图—苏格拉底悖论,实际上是说谎者悖论的翻版,不信你试试看,不管你让哪一句话是真的,另一句都会与之矛盾。在两句话中,每一句谈的都不是它本身,都不出现自相关。但是只要把它们放到一起,仍然出现了说谎者悖论。让我们一起来分析:
13、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理解自身,哲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审视个人与社会及所处世界的关系。
14、一个奔跑者从跑道的起点到终点要穿越一系列距离单位,请问究竟发生了什么?真的发生了任何运动吗?
15、一位叫曼诺的年轻人问苏格拉底,美德是学来的,还是天生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苏格拉底讨论任何问题都要先将概念搞清楚,回答说:我很惭愧,我连美德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能说出它是怎样获得的呢?曼诺说:真的吗?那个有名的智者高尔吉亚在雅典的时候你没有见过他?苏格拉底说:见了。不过我记性很差,请告诉我他是怎么说的,或者讲讲你的看法,什么是美德?曼诺说:你的问题不难回答。男人的美德是懂得管理国家,女人的美德是懂得管理家庭。世界上有数不清的美德,每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都有不同的美德。苏格拉底说:我真幸运!
16、聪明人有的文韬武略,智勇双全,有的将帅之才领兵打仗,有的商业奇才资本家,有的文学家作家,有的音乐天才歌唱创作,有的科学家专业天才,有的医学家。老百姓中好多工匠艺人,他们也是普通的聪明人。也有聪明人,聪明反被聪明误,一生一事无成。
17、哲学是因好奇而发,以思考为工具去追求真知的。它能给人开阔的眼光、聪明的头脑和智慧的生活态度。
18、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怀疑是无限的探求。”怀疑是一种可贵的科学精神,它推动了科学和人类事业不断地向前发展,我们也应该拥有这样的精神来面对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工作。
19、所以少读些有毒的鸡汤,让自己和身边的人多读哲学,它渗透在每个人的骨子里,搞清楚生活本身真谛,也就是搞懂了当下社会的思想和文化,让自己活得不迷茫。
20、生日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能性:随机挑选一组人,其中会有两人同天生日。用抽屉原理来计算,只要人群样本达到3存在两人同天生日的可能性就能达到100%(一年虽然只有365天,但是有366个生日,包括2月29日)。
21、(麦教授-美股股灾-5)量化宽松和量化交易什么关系?能解决美股危机吗?
22、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猫,比如你知道的加菲猫,Kitty猫,哆啦A梦,会说话的汤姆猫,还有你家里养的宠物猫。
23、一个工作玩耍两不误(workhard,playharder)的教授
24、在反复思考之后,苏格拉底认为人最终的美德应该是知识。在他看来,任何勇敢、爱国的品质都应该和智慧有关,只有在智慧支配下,才能达成这样的美德。因此智慧和知识比其他各“部分的美德”更加重要。
25、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听到薛定谔的猫这个实验时,说:“我去拿枪来把猫打死!” 可见,这个问题让科学家有多么困扰。
26、哲学向人类提供简洁而有效的世界图像和认识基础。
27、实际上美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极富争辩性的问题,即美诺定论:
28、但薛定谔的猫这个悖论其实是纯粹的理想实验,因为微观世界中的量子是无法对宏观世界施加影响的,你不可能制造一个基于量子叠加态的毒气触发器,就好比一个人无法一样穿墙,按照量子力学来说一个粒子是有可能穿过墙壁的,但是由千万亿个粒子构成的宏观人类是无法穿墙的。
29、(麦教授-美股股灾-2)麦教授1月28号详解空袭华尔街
30、有的人说,这个年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先说是不讲诚信之言,后说还是个大悖论。
31、在追崇自然科学的今天,有许多人不免质疑: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读哲学,我们还要不要仰望星空?
32、如果上帝想阻止“恶”而阻止不了,那么上帝就是无能的;如果上帝能阻止“恶”而不愿阻止,那么上帝就是坏的;如果是上帝既不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恶”,那么上帝就是既无能又坏;如果是上帝既想阻止又能阻止“恶”,那为什么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恶”呢?
33、柏拉图(Platon,Πλάτων,约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34、而薛定谔认为,当盒子关闭时,盒子里的猫有可能活着也有可能死去,也就是两种情况是同时存在的,这只猫既死了又活着,或者是半死不活。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打开盒子观察后才知道,如果不打开盒子观察,那么猫将永远半死不活,既死又活。他想告诉人们,你没有看到,你不了解,并不代表它没有发生。
35、所以哲学可以启蒙是引导我们从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探索,养成思考的习惯,开发智力。
36、匹诺曹悖论和匹诺曹本身没有关系,如果匹诺曹说“我生病了”,这句话是可以判定真伪的,但是匹诺曹说的是“我的鼻子马上会变长”,就无法判定真伪,我们无法得知匹诺曹的鼻子到底会不会变长。
37、他建立“定义”以对付诡辩派混淆的修辞,从而勘落了百家的杂说。但是他的道德观念不为希腊人所容,竟在七十岁的时候被当作诡辩杂说的代表。在普洛特哥拉斯被驱逐、书被焚十二年以后,苏格拉底也被处以死刑,但是他的学说得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继承。
38、假若句子A是真的,那么句子B必然是真的;但是,如果句子B是真的,句子A就必须是假的。
39、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40、关于苏格拉底审判和死亡的具体经过和直接原因,我摘录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的一段较为客观、符合基本解读的简述:
41、而科学史上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悖论,其中一个就是量子力学悖论“薛定谔的猫”,这个悖论最开始是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等人用于讽刺玻尔和哥本哈哥学派的,薛定谔设想了一个装有毒气的盒子,而毒气的开关由一个处于量子叠加态的粒子控制,盒子里还有一只猫,按照玻尔等人的理论,盒子被打开前里面的猫是处于量子叠加态的,也就是说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薛定谔希望用这个看似荒诞的事实讽刺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观点。
42、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错了,但实际上却是对的(佯谬)。
43、不幸的是,这样做不行。古希腊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知道就是能够避免自相关也不足以消除矛盾,他们以当时最著名的两个哲学家的名字设计了一段对话,构成了柏拉图—苏格拉底悖论。
44、因此,如果你不能首先到达某个点之前的一个中间点,就不能达到那个点,而如果有无数的点,那么你就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穿越无限数量的点。
45、在说谎者悖论中,一个撒谎者说的是全部撒谎者,一句话说的是这句话本身,一个勋章上表达的是关于全部勋章的论断。所有这些句子谈论的都是关于句子本身的事,都出现了自相关。它们是不是因为自相关才引起了麻烦?如果我们能够想办法避免自相关,是不是就能够消除矛盾了?
46、(麦教授-美股股灾-3)麦教授2月26号在股灾刚发生时对股灾的分析
47、但变动的比值不变,那么就可以做到汇率的稳定性和汇率的浮动性的统汇率的稳定性通过汇率的浮动性表现出来,汇率的浮动性体现了汇率的稳定性,也就可以做到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三者同时实现。
48、其他科学家也认为,盒子里一定会发生这两个结果中的一种,猫要么活要么死,但是结果究竟如何,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
49、在这个实验里,放射性物质可能会衰变,然后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也有可能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那么猫就会活下来。
50、(麦教授-美股股灾-7)700家中概股全军覆灭?
51、继罗素的集合论悖论发现了数学基础有问题以后,1931年歌德尔(KurtGodel,1906-19捷克人)提出了一个“不完全定理”,打破了十九世纪末数学家“所有的数学体系都可以由逻辑推导出来”的理想。
52、还有一个悖论就是“祖父悖论”,也就是说你通过时间旅行穿越回过去杀死你的祖父,那么你会不会消失?这个悖论目前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认为你穿越回的过去已经是另一条时间线了,所以杀掉祖父对你没有任何影响,第二种解释认为你穿越回去杀祖父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以外让你无法得逞,第三种解释认为你穿越后无法对当时产生任何影响,也无法被当时的人们看到。
53、柏拉图—苏格拉底悖论,实际上是说谎者悖论的翻版,不信你试试看,不管你让哪一句话是真的,另一句都会与之矛盾。在两句话中,每一句谈的都不是它本身,都不出现自相关。但是只要把它们放到一起,仍然出现了说谎者悖论。让我们一起来分析:
54、是不是明知美诺这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但又有谁能有理有据的予以反驳呢?
55、一个人既不能研究他所知道的东西,也不能研究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因为,如果他所研究的是他已经知道了的东西,他就没有必要去研究;而如果他研究的是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不能去研究,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他所要研究的是什么。
56、这两种可能的机会各占一半,就像上面这张鸭兔错觉图,当我们把它看成一只鸭子的时候,兔子的形象便消失了,而当我们把它看成一只兔子的时候,鸭子的形象就消失了。这两种形象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视野中。
57、所有悖论都是因形式逻辑思维方式产生,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发现不了、解释不了、解决不了的逻辑错误。所谓解悖,就是运用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发现、纠正悖论中的逻辑错误。
58、美德”是说“人之初、性本善”,而“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则是讲“玉不琢、不成器”。也可说是,天生丽质尚需浓妆淡抹,天赋异禀还要勤学苦练!
59、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心致志地做学问。生平事例,成就思想,均由其弟子记录。
60、因此,无论这个理发师怎么回答,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这个悖论是罗素在一九〇二年提出来的,所以又叫“罗素悖论”。这是集合论悖论的通俗的、有故事情节的表述。显然,这里也存在着一个不可排除的“自指”问题。
61、说谎者悖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克里特岛的哲学家伊壁门尼德斯有如此断言:“所有克里特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谎话。”
62、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63、但其实我们生活中许多的烦恼,比如职业的选择、身份的焦虑、情感的迷茫等等,它的解决路径就藏身在在一个更大的“道理”之中,而这个“道理”就是哲学。
64、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问题。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65、苏格拉底听到对他的指控后本来可以选择自愿流放。但是他依然留在雅典,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法庭的陪审团大约由500人组成柏拉图的《申辩篇》记载了苏格拉底为自己的辩护,这是对他理智能力的光辉证明。他有力地揭露了原告的动机和他们指控根据的不充分。他强调自己对雅典的毕生忠诚,他提到了他的军旅生涯和在审判将领的事件中对法律程序的维护。他的辩护是强有力的论证的典范,完全建立在事实和讲理的基础上。当他被判有罪时,他还有机会提议给自己定什么形。苏格拉底不但坚信自己无罪,而且他坚信他这样的生活和教到对雅典是有价值的,他提议雅典人应该让他得到应得的奖赏。苏格拉底把他自己和“在奥林匹克比赛中赛车、赛马夺冠的人”作了比较,他说,“这样的人只是让你们表面上快乐,而我是让你们真正地快乐。“ 因此他说,他的奖赏应该是”由城邦出钱在名人院里奉养他“,这个礼遇是只有声名显赫的雅典人、将军、奥林匹克冠军和其他杰出人士才能荣享的。陪审团在他的傲慢面前颜面扫地,最后判处他死刑。
66、因此,要想追求美德的人必须追求知识。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必须通过理性才能获得。 不一样于智者普罗泰戈拉所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通过感觉体验获得知识,苏格拉底认为这样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只有通过理性的辨析才能得出真正的知识。
67、我们不知道这句话本身是不是“绝对的真理”。
68、此外,苏格拉底发现自己与五百人会议分歧严重,他是五百人会议其中的一个成员。8位军事指挥官被指控在亚吉努萨群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中玩忽职守。雅典军队虽然最后赢得了这场战争,但是他们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损失了25艘战舰和4000名士兵。8位被卷入这场损失惨重的战役的将领被要求受审判。但是五百人会议不是一个一个地确定每一位将军的罪责,而是被命令一次性投票表决这8个人是否全体有罪。起先会议抵制这一动议,认为它违反了正常的法律程序,但当检举人威胁说除了将军们还要起诉会议成员时,只有苏格拉底还坚持原来的意见,其他会议成员都屈服了。将军们后来被认定有罪,其中已被监禁起来的6人被立刻执行了死刑。
69、美诺的意思是说,一件东西,你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你又怎么去寻找它呢?在你正好碰到它的时候,你怎么知道这是你所不知道的那个东西呢?
70、一个图书馆编纂了一本书名词典,它列出且只列出这个图书馆里所有不列出自己书名的书。那么它列不列出自己的书名?
71、1950年的一天,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米在和别人讨论飞碟及外星人问题时,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这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
72、比如:你要跑到终点,必须先要到达中点,但是从起点到中点又可以分成两半,因此,要想达到中点,就得先到达那个四分之一点,同样,从起点到达四分之一点之间的距离也是可分的。
73、在说谎者悖论中,一个撒谎者说的是全部撒谎者,一句话说的是这句话本身,一个勋章上表达的是关于全部勋章的论断。所有这些句子谈论的都是关于句子本身的事,都出现了自相关。它们是不是因为自相关才引起了麻烦?如果我们能够想办法避免自相关,是不是就能够消除矛盾了?
74、一头大奶牛,你不好好伺候它,一会儿添草,一会儿加料,怎么能产出牛奶呢?
75、1887年,埃尔温·薛定谔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埃德伯格,他的一生对色彩理论、哲学、东方宗教深感兴趣。他是奥地利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发展了分子生物学,他是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苏黎世大学、柏林大学和格拉茨大学教授,在都柏林高级研究所理论物理学研究组中工作17年,曾经获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确,他有很高的科学成就,从眼神和表情看得出来,大家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非常钦佩和羡慕。那他的猫是怎么回事?
76、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形式逻辑普适性绝对化,即把形式逻辑当做思维方式。
77、如果匹诺曹说:“我的鼻子马上会变长。”结果会怎样?当匹诺曹说:“我的鼻子马上会变长。”,匹诺曹悖论属于谎言悖论的一种。匹诺曹悖论不同于传统谎言悖论的地方在于,悖论本身没有做出语义上的预测,例如“我的句子是假的。”
78、人们同样会问:“R包含不包含R自身?”如果不包含,由R的定义,R应属于R。如果R包含自身的话,R又不属于R。
79、假若句子A是假的,那么句子B必然是假的;但如果句子B是假的,句子A就必须是真的。
80、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大哲学终极问题在有些人看来很可笑——生活的烦恼已经足够多了,哪来的时间去思考这些抽象的大问题呢?
81、证明:∀x (h(x) →m(x)), h(s) ⊢m(s)
82、不幸的是,这样做不行。古希腊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知道就是能够避免自相关也不足以消除矛盾,他们以当时最著名的两个哲学家的名字设计了一段对话,构成了柏拉图—苏格拉底悖论。
83、莱布尼茨也写到过他在独自玩插棍游戏(一种在小方格中插小木条的游戏)时分析问题的乐趣。希尔伯特证明了切割几何图形中的许多重要定理。冯·纽曼奠基了博弈论。最受大众欢迎的计算机游戏—生命是英国著名数学家康威发明的。爱因斯坦也收藏了整整一书架关于数学游戏和数学谜的书。
84、“费米悖论”表明了这样的悖论: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学推论可以证明,外星人的进化要远早于人类,他们应该已经来到地球并存在于某处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人类并未发现任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蛛丝马迹。
85、 芝诺悖论——阿基里斯与乌龟:公元前5世纪,芝诺用他的无穷、连续以及部分和的知识,引发出以下著名的悖论:他提出让阿基里斯与乌龟之间举行一场赛跑,并让乌龟在阿基里斯前头1000米开始。假定阿基里斯能够跑得比乌龟快10倍。
86、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87、这里的关键词是:“自己”,“矛盾”,“道路”。
88、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也就是说,克里特人伊壁门尼德斯说了一句真话,但是却与他的真话——所有克里特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谎话——相悖;如果这句话不是真的,也就是说克里特人伊壁门尼德斯说了一句谎话,则真话应是:所有克里特人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话,两者又相悖。
89、作用:告诉我们宇宙分裂之多重宇宙和宇宙的影子之镜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