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及主要作品28句集锦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及主要作品28句集锦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及主要作品

1、     小说描写19世纪60年代出身贵族的绝色女子娜斯塔霞常年受地主托茨基蹂躏,后托茨基愿出一大笔钱要把她嫁给卑鄙无耻的加尼亚。就在女主人公的生日晚会上,被人们视为白痴的年轻的公爵梅诗金突然出现,愿无条件娶娜斯塔霞为妻,这使她深受感动。在与公爵即将举行婚礼的那天,娜斯塔霞尽管深爱着公爵,但还是跟花花公子罗果仁跑了,最后遭罗果仁杀害。(陀思妥耶夫斯基生平及主要作品)。

2、(那么)第三卷为什么很重要?我们要从弗兰克的角度看第三卷,因为弗兰克要写出陀思妥耶夫斯基从生活向艺术的神秘的突变,在那之前最具有震撼力的原因就是他被流放西伯利亚,但这个事情本身还不是神秘的突变的整个过程。如果是这样的话,在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回到圣彼得堡之后,就能立即写出《罪与罚》。很多研究者也认为流放的生活是《罪与罚》这部小说很重要的源泉,但弗兰克对这个观点是持谨慎态度的。他认为如果没有1860年代发生的许多事件,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不出《罪与罚》,这样就可以看出,弗兰克在流放十年到出版《罪与罚》、《白痴》和《群魔》这之间,从看似没有节点的地方找出节点。弗兰克在第三卷想要表达的是,就是在1860-1865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和他编辑《时代》、《时事》两本杂志有关,和他参与俄国当时的争论有关:关于俄国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关于艺术,关于一些重要的文学及社会事件。在这样的过程当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最终完成了他的思想根本性的转变,同时这五年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让他成为《罪与罚》的作者,成为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伟大作家。弗兰克在我们认为不重要的这一段时间里,找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神秘的突变的时期。

3、《别人家的妻子和床底下的丈夫》 《白夜》 《小英雄》

4、魏东揭示了第四卷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弗兰克解读文本的能力。弗兰克说过,吸引我们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因为喜欢他的作品才去看他的生平。因此,所有关于作家生平的叙事,应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作家的作品。

5、别尔嘉耶夫以其独特的宗教哲学视角,系统阐释了陀氏的“世界观”。别尔嘉耶夫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真正的思想盛宴。”他认为,“思想”在陀氏创作中起着巨大的核心作用。别尔嘉耶夫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自己的“精神之父”。正是由于精神上的同源,这一带有俄罗斯特色的宗教哲学阐释令人惊异地充满了诗学激情。火焰般的热情、旋风般的思考,别尔嘉耶夫带领读者饱尝“思想的盛宴”。

6、多米尼克·阿尔邦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7、第三章“丰富的生活”............26

8、还有,比如说对于巴赫金的评价。巴赫金是过去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绝对绕不开的名字,任何陀学研究如果不提“对话”“狂欢”,恐怕首先就过不了同行评审那一关。但近几年来,无论俄罗斯陀学界,还是英美陀学界,都开始对巴赫金理论框架的普适性有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如果回看弗兰克的陀传,就会发现他在整个第四卷中只引用了两次巴赫金,这或许也能说明弗兰克在当时就已经对巴赫金热有了一定程度的警觉。

9、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人生中非凡六年的大致轮廓。

10、一本与众不同的回忆录,讲述了一位不凡女性十七次直面死亡,十七次化险为夷,十七次剖析自我的动人经历。这些故事发生在作者玛姬·欧法洛人生的不同阶段。十七段际遇,宛如十七片拼图,借由作者的巧手与奇思,慢慢拼凑起来,最终汇成一幅完整的人生图景:

11、第二十章《双重人格》............383

12、这种反应也让我确信,我所选择的方式——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私人生活置于他与时代文学及社会文化史的相互关系之中——满足了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他们因为喜欢伟大的作家进而喜欢其传记。如果传记家一味叙述日常生活事件,如果作品被简单分解为一连串的经验描述,这些经验可以(或不可以)作为那些作品的来源,读者的兴趣就无法满足。要尽可能地把握将生活转化为艺术的创造过程,对生活经验的理解与组织就不能违反任何历史记录,以便阐明这种神秘的突变。只有始终通过专注于作品、从作品出发来看待生活,而不是像更为寻常的那样,将作品视为生活之多少有些偶然的副产品,才能做到这一点。

13、多年以后,苏斯洛娃曾在日记里回忆道:“每当回忆起两年前的生活,我便开始憎恨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第一个扼杀我信念的人。”

14、马沙多·德·阿西斯,巴西文坛几乎一致公认的伟大作家,巴西文学院的创建者,为卡洛斯·富恩特斯、苏珊·桑塔格、萨尔曼·拉什迪、菲利普·罗斯等众多作家称赏的巨擘。

15、在这段忘年恋的关系里,安娜成为自愿牺牲的一方,她热情地说道:

16、根基主义思想是贯穿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作品的一根思想主线。

17、为了赢得这场豪赌,他很不情愿地尝试了一种新的写作手法——与小自己25岁的速记员安娜·斯尼特金娜合作。这位坚韧、宽容、温顺的年轻女性,是作家一生中的另一大贵人。在她的帮助下,陀氏高质量地及时完成了《赌徒》,而在工作过程中,他们还萌生了依恋与感情,最终爱情修成正果,两人结为夫妻。这段爱情佳话已经被许多作家、文人写过,苏联甚至还围绕这段经历拍过一部电影《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中的二十六天》。

18、所以,安娜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情神话固然美好,但我却希望在新的世代,这样的神话能越来越少,因为它无论是出于多么冠冕堂皇的辞令,本质上都是女性为男性事业所作出的牺牲,而整个社会在漫长的时期内一度把这个视为理所当然。一个女性可以自愿选择打拼事业或成为家庭主妇,但这不等于女性牺牲是一种理所当然,女性的奉献也不是男性退出家务的合理豁免。

19、第一个是空间的转向。弗兰克有一部作品叫《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从事文学研究的人可能会注意到这本书。在谈到从空间的角度研究文学时,总会提到弗兰克的这本书。

20、为了躲避债主,他被迫到欧洲避债。出版商答应给他预付款,但是要求他要在半年内写一部长篇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当时正在写《罪与罚》,没有时间再写一部,但是出于生计只得同意。1866年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出版,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同年,在朋友介绍下,他认识了速记学校的高材生安娜,两人高效率的工作,一个月内完成了《赌徒》,于1867年出版。

21、写这部传记时,弗兰克一直想说的一点是,传统的传记作品,或者是作家传记,往往是从生平写到作品,包括一个作家的生平经历、文学创作的道路,然后是对作品的分析。弗兰克在写《陀思妥耶夫斯基》时,他不愿意从生平到作品,而是反过来,从作品到生平。

22、近些年来,在读书界颇具影响力的“文学纪念碑”丛书,自2014年持续推出普林斯顿大学比较文学荣誉教授约瑟夫·弗兰克广受赞誉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

23、他们的尝试大功告成,《群魔》首版3500本售罄,二人从中赚得4000卢布。当时的1卢布约等于今天的100元人民币。

24、马可•桑塔伽塔以但丁的多重身份——作家、哲学家、廷臣、政治家和父亲——为视角描绘了这位伟大的诗人。桑塔伽塔整合了大量意大利中世纪研究的学术成果,厘清了一个复杂的家庭和政治关系的网络,深度剖析了《神曲》为何是一部深受地方和区域政治影响的作品。

25、第二个是传记学的转向。最明显的证据,就是他写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西方学者认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都越来越多地采取传记学的方法。仅从文学的角度看,就有许多我们非常熟悉的大家。比如美国学者利昂·艾德尔,他是研究亨利·詹姆斯的,也是二十世纪传记理论大家。还有理查德·艾尔曼,他写过叶芝、乔伊斯的传记,还有获得普利策传记奖的《奥斯卡·王尔德传》,这部传记也被魏东收入了“文学纪念碑”丛书。他们的代表性作品或浓缩版都在八十年代出版,所以八十年代开始出现传记的转向,这个说法是有依据的。弗兰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从1976年开始出版第一卷,到2002年出版最后一卷,无疑也是这种转向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且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26、与其说我不珍惜自己的生活,倒不如说我有一种永不满足的欲望,想逼着自己去拥抱生命所能提供的一切。——玛姬·欧法洛

27、     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此期间发表有长篇小说《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