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滥竽充数文言文48句集锦

滥竽充数文言文48句集锦

滥竽充数文言文

1、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滥竽充数文言文)。

3、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4、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5、⑨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给数百人口粮。廪食:官府给的粮米供奉。廪:粮食;食:供养。

6、老师这儿有二自然段的动画片,只是还未配音,谁愿意为它配音?(既然是配音,就得根据画面变化来朗读,可不能光盯着书本读!)

7、(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的“南郭先生”,激发学生改变

8、每当媒体夸火箭队没有姚命不行时,他总说自己是滥竽充数。

9、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10、这些成语寓言故事有一个共同特点,谁知道?(指名说)

11、△同学们,由这个“装”你想到了哪些词?(装腔作势装模作样)

12、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滥竽充数的文言文翻译与造句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滥竽充数。

13、出示:“别人---------------------------,他就—————————。”

14、过渡:同是南郭先生,为什么在齐宣王时,混得有滋有味;而到了齐湣王时,就只好逃走了?

15、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善于吹等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都能拥有特别优厚的待遇。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姓南郭。

16、选拔人才,要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宁肯拔十得甚至拔十得也不要滥竽充数。

17、教师导: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们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像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们找到过吗?

18、齐宣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姓田,名辟疆。

19、寓意:讽刺了混入内行冒充有本事,而无真才实学的人。

20、⑷南郭: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处士: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这里是戏称。

21、投影解说词文字:“……当时,有个叫南郭的人,家境贫寒,又没有一技之长,为了生活,壮着胆子冒充吹竽高手,要求参加齐宣王的竽乐队,齐宣王不加考核,就让他参加了竽乐队,从此……”以上片段与原文“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做比较,说说有什么感受?

22、学生懂得《滥竽充数》的寓意,使学生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

23、(11)说说身边的滥竽充数的事,找找身边南郭先生一样的人。

24、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25、注释⑴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滥:失实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滥竽”即不会吹竽。充数:凑数。

26、南郭为什么进竽乐队,以及怎样进的乐队?想象其他可能的起因和成因。(答案体现开放多样性)

27、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28、⑼湣王: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姓田,名地。

29、(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0、这样的作品难免会良莠不齐,但读者会淘汰掉大部分滥竽充数者,只留下少数的精华。

3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32、(3)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33、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乐队,于是设法求见宣王,向宣王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宜王的欢心结果宣王把他也编入吹竽的乐师班里。

34、(1)出示“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5、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36、(5)把两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37、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38、①、理解“装腔作势”。②、他为什么要装腔作势?又是怎样装腔作势的?

39、②竽:古代乐器名,象现在的笙(shēng)。

40、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终究会露出马脚的,一个人如果像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样,没有真本事,只靠装样子吓喝人,在别人还不了解真相的时候,能够蒙混一阵子,但是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41、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42、(6)难怪听了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43、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44、想象合奏时,齐宣王、吹竽者的“众生相”?想象南郭得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候,南郭此时的心理?(第二次心理活动)

45、b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46、(1)轻声读4自然段,划出重点句和词语并理解。

47、课件(从网上下载的《滥竽充数》故事的动画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