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集
1、带着“心里颇不宁静”的心境,作者顺着荷塘边上的小路散步而去,以此来释放心情。在作者的眼里,月色下的荷塘比白天美多了,别有一番情致。作者写荷叶如婷婷玉立的舞女的裙子;写荷叶被晚风轻吹的美丽婀娜的身姿;写白色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等等。这是作者因荷而写荷、因荷而寓荷,以此道出了一代知识分子不畏强权、渴望自由的迫切心情。
2、“他还在河南吧?C大学那边很好吧?”我随便问着。
3、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4、读《背影》,常常让人感受到父亲那慈祥的目光,还有那言语不多、皆在行动中的“父亲之爱”。于是,我就想到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船民,每次运货来到我上学的地方,总要步行几里路来到我的住处,将脏被子、脏衣服带走。离别时都要给我几元钱,并关照我:“身体是本钱,要吃饱肚子,不要省。”(朱自清散文集)。
5、⑶涔涔(céncén):形容汗、泪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6、写秦淮河的水,场面宽泛,水天一色。作者将秦淮河的水描写为“碧明明的”“厚而不腻”,将当时的场景描写成“薄薄的夜,淡淡的月”;描写清朗的月光和浑浊的灯光,及其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景致,以达到“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给人以较多的遐想空间。
7、夜幕降临,桨声灯影。这时候,在画舫泛起的层层涟漪中,在船娘轻拨的古筝琴声中,我们一起来到了白鹭洲,呈现给大家的是水上实景演出《夜泊秦淮》。
8、《雪朝》(诗集)、《踪迹》(诗与散文)、《背影》(散文集)、《欧游杂记》(散文集)、《你我》(散文集)、《伦敦杂记》(散文集)、《国文教学》(论文集、《经典常谈》(论文集)、《诗言志辨》(诗论)、《新诗杂话》(诗论)。
9、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10、朱自清在散文中也常常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的景物写活了,例如:《春》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一个“钻’字,就表现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再加上“偷偷地”修饰,状其小知小觉出现,生动的表现了春草的活力,把春给写活了。
11、朱自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自己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赞颂父爱的伟大与深沉。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愧疚和怀念之情,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12、《春》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13、首先,言志表意散文。言志表意类散文在朱自清散文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类散文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价值选择。
14、2《荷塘月色》,让我联想到“中国荷藕之乡”的宝应荷园
15、《标准与尺度》(杂文集)、《语文拾零》(论文集)、《论雅俗共赏》(杂文集)、《朱自清文集》、《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朱自清序跋书评集》、《朱自清散文选集》、《朱自清全集》。
16、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朱自清的经典散文集11莫愁湖在华严庵里。湖不大,又不能泛舟,夏天却有荷花荷叶,临湖一带屋子,凭栏眺望,也颇有远情。莫愁小像,在胜棋楼下,不知谁画的,大约不很古吧;但脸子开得秀逸之至,衣褶也柔活之至,大有"挥袖凌虚翔"的意思;若让我题,我将毫不踌躇地写上"仙乎仙乎"四字。另有石刻的画像,也在这里,想来许是那一幅画所从出;但生气反而差得多。这里虽也临湖,因为屋子深,显得阴暗些;可是古色古香,阴暗得好。诗文联语当然多,只记得王湘绮的半联云:"莫轻他北地胭脂,看艇子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气概很不错。所谓胜棋楼,相传是明太祖与徐达下棋,徐达胜了,太祖便赐给他这一所屋子。太祖那样人,居然也会做出这种雅事来了。左手临湖的小阁却敞亮得多,也敞亮得好。有曾国藩画像,忘记是谁横题着"江天小阁坐人豪"一句。我喜欢这个题句,"江天"与"坐人豪",景象阔大,使得这屋子更加开朗起来。
17、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
18、《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其被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金老师说,读《荷塘月色》,不能为读而读,务必要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历史背景和写作时间。本文写于1927年7月,是“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朱自清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曾参加过“五四”运动。面对这一白色恐怖,让人悲愤、不满的现实,作者怀着复杂的心情写出了《荷塘月色》。
19、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20、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21、作者笔下的背影并不高大,甚至有些老态,但这背影却成了父亲的标志,成了父爱,最深沉,无声的表达,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2、其书怀抒情散文。朱自清怀念家人友朋的书怀抒情散文有《背影》、《给亡妇》、《儿女》、《哀韦杰三君》、《怀魏怀青君》、《我所见的叶圣陶》等。即兴书怀抒情的散文有《匆匆》、《春》、《歌声》、《荷塘月色》、《择偶记》、《飞》等等。
23、朱自清先生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到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24、“不见得愿意。他动身前到北京来过,我请他在启新吃饭;他很不高兴的样子。”
25、父亲说:“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6、我以为,《背影》中的好句子如同“父爱集大成”一样,也是“好句子集大成”。如:
27、杂志一类:《上海时事新报》《礼拜六》《上海民国日报》《儿童文学》《文学周报》《中国语文》《公理日报》《妇女杂志》《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战时半月刊》《开明小年》《国文月刊》《诗》《苏州评论》《光明》《国文杂志》
28、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2)(3)
29、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30、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31、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
32、船有三种:大船专供宴游之用,可以挟妓或打牌。小时候常跟了父亲去,在船里听着谋得利洋行的唱片。现在这样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划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个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撑着。乘的人多了,便可雇两只,前后用小凳子跨着:这也可算得“方舟”了。后来又有一种“洋划”,比大船小,比“小划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洋划”渐渐地多,大船渐渐地少,然而“小划子”总是有人要的。这不独因为价钱最贱,也因为它的伶俐。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而有些好事的少年,愿意自己撑船,也非“小划子”不行。“小划子”虽然便宜,却也有些分别。譬如说,你们也可想到的,女人撑船总要贵些;姑娘撑的自然更要贵啰。这些撑船的女子,便是有人说过的“瘦西湖上的船娘”。船娘们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据说以乱头粗服,风趣天然为胜;中年而有风趣,也仍然算好。可是起初原是逢场作戏,或尚不伤廉惠;以后居然有了价格,便觉意味索然了。
33、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34、《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35、朱自清喜爱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非常熟悉。他写散文时能信手拈来使诗词的意境与散文的意境融为一体在散文中创造诗情画意的境界。例如他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对秦淮河月景的描绘:“那晚月儿已瘦却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似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更出落得精神了。……是一条随意画的小规则的画线。”
36、 ——《匆匆》
37、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1)是渐渐空虚(2)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3)而泪潸潸(4)了。
38、作品中的文字描写,无一不都是作者将华美的文采与精密的构思进行了较为紧密的结合,从平凡的境界中写出了新颖的风格,从而达到了散文作品中较高的艺术效果。
39、1936《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叶绍钧选集》文选
40、洗手的时分,日子从水盆里过来;吃饭的时分,日子从饭碗里过来;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来。
41、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5)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42、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43、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撑船的都与茶馆相熟,他们不怕你白吃。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其实是值得惦记的。茶馆的地方大致总好,名字也颇有好的。如香影廊,绿杨村,红叶山庄,都是到现在还记得的。绿杨村的幌子,挂在绿杨树上,随风飘展,使人想起“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里面还有小池,丛竹,茅亭,景物最幽。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
44、《背影》则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真挚强烈的感情,描写了家庭遭到变故,父亲到车站送别远行的儿子这一极富情味的动人场景。
45、他到美国去后,初时还写了些文字,后来就没有了。他的名字,在一般人心里,已如远处的云烟了。我倒还记着他。两三年以后,才又在《文学日报》上见到他一篇诗,是写一种清趣的。我只念过他这一篇诗。他的小说我却念过不少;最使我不能忘记的是那篇《雨夜》,是写北京人力车夫的生活的。W是学科学的人,应该很冷静,但他的小说却又很热很热的。
46、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