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名诗鉴赏30句集锦

名诗鉴赏30句集锦

名诗鉴赏

1、你不必到著名的沃洲山福地,那可是人们最熟悉的去处。

2、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名诗鉴赏)。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5、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6、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7、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8、(鉴赏)大江的流水终日不停地向东奔流,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洗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风流人物。大江东去,代表时间巨流的无情流逝,带走了千古的大好岁月,也带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大江:长江。风流人物:杰出人物。原词中的羽扇纶巾:指周瑜温文尔雅,儒将风度。故国神游:神游古代的战场。苏轼借此词感叹英雄人物的盛衰无常,气势雄浑,意境悲凉,千古称颂不朽。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卷头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由这里演变而来。苏轼在原词中把古战场描写得有声有色,塑造了雄姿英发的周瑜形象,可是结尾却很悲凉。这是苏轼感怀自己年近半百,功业未成的反映。

9、《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0、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11、第三句转笔写雪霁初晴时始见终南山的真实面门,“霁”字真实而传神地写出了夕阳的余光平射在山上,染红了林表的美丽画面。末句承上句的夕阳,写因望见终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

12、(出处)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13、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14、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15、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16、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17、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18、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19、次句继写送行者。此句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踏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

20、“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作者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因为开得早也就谢得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

21、这首诗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这首诗语言妙趣横生,闲散淡远,构思精巧。

22、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23、海涅(1797—1856)的抒情诗享誉世界。曾有人统计,19世纪的欧洲作曲家为歌德的诗谱写了1700首曲子,而为海涅的诗谱写的歌曲达3000首之多。恐怕这一纪录,迄今也无人打破。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舒曼、华格纳等都为海涅的诗谱过曲。《你像一朵鲜花》、《罗累莱》等名诗,所谱之曲分别达到数十首至160首之多。可见这位天才诗人的的作品音乐性强,为雅俗所共赏,真正达到了脍炙人口的程度。其中,爱情诗占了相当大的成分。而海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是跟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分不开的。他在大学期间就迷醉于浪漫主义诗歌,向文学前辈歌德、弥勒和施莱格尔求教,更以拜伦为师,早年的海涅即有“德国的拜伦”之称。同时,他也汲取了德国民歌的营养,笔下有民歌一样的自然流畅、纯净质朴,又新颖别致、富有独创性。

24、《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5、(原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桥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26、(原诗)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27、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

28、那绕屋而长的高高松树,总是毫无理由的迎风发声,像下雨声一样。

29、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