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王守仁的名言83句集锦

王守仁的名言83句集锦

王守仁的名言

1、王阳明注重内心修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能够审时度势,有主见,有定力,不人云亦云。而立之年被贬龙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仍然潜心学术,著书立说最终龙场悟道,为自己成为圣贤奠定基础。

2、(译文)善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3、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4、(译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最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5、王阳明名言六:“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6、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钱学森

7、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8、译文:志不树立,天下就没有可成功的事,即使是各种工匠技艺,也没有哪个不是靠志气才能学成的。

9、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10、有了想要努力变更好的想法,一定不要再光说空话,而要尽快付诸行动,做实事才好。 

11、  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雨果

12、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13、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4、  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爱因斯坦

15、传授知识不追求数量与速度,只以使人精通与熟练掌握为贵。

16、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17、王阳明名言九:“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18、“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19、最有深意的就是王阳明的最后一句话“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表明你心中有着无限的包容、友爱和善意;而这样的人,谁不愿亲近?谁不会爱戴?自然“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而能做到如此,也确实已经是真正的圣人。

20、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

21、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2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3、(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24、译文: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25、王阳明名言八:“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6、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27、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28、释义:在顿悟的那一刹那,才会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和自在,良知、真诚和善良,这些人天生具有的品性,才是我们的本性,依这样的品性行事,自然问心无愧,无忧无惧。

29、“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30、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31、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王阳明。

32、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

33、王阳明先生晚年始终再强调一句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纪录片项目叫“事上练”百发展基金扶持作品他说品人须再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炼自己,在过程中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是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淀的境界。五百多年过去了

34、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鲁迅

35、(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3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37、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38、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曾用过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

39、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

40、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41、“傲”与谦虚相反,与人交往不屑于与人为伍,学习上蔑视他人,似乎自己远远超乎他人,甚至圣人。所以阳明先生告诫“谦为众善之基,傲为罪恶之魁”,做人不可有傲气。

42、骄傲自大是人生中最大的毛病,它足以影响你的人生。

43、(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44、“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45、  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国语·楚语下》

46、  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乔?贝利

47、知行合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48、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与其为周遭大小事操碎心,倒不如专注于眼前所热爱之事。

49、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钱学森

5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1、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良知是心之本体,无善无恶就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它是“未发之中”,不可以善恶分,故无善无恶。

52、真心诚意想做王阳明心学的信徒,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5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

54、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55、最糟糕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受到错误志向的阻碍而不自知,真到摆脱了那些阻碍时才能明白过来。——歌德  

56、译文:可以得到的,就是自己的,不能放弃。不可以得到的,就不是属于我的,不可以留藏起来。

57、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58、释义:真正明理的人,都会用行动表现出来,只是嘴上说明白,而没有实行,跟不知没有什么区别。

59、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60、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61、(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62、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63、  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64、(大意)与朋友相处打交道,一定要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如果彼此攀比,则只会受损。

65、坚志者,功名之主也。不惰者,众善之师也。——《抱朴子》  

66、释义:好的品德和修养的形成就如同种树,要从根本上下功夫:种树要维护好它的根系,德行的养成要培养好自己的心性。

67、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时,抓到了一个罪恶滔天的大盗。这个大盗冥顽不灵,面对各种讯问强烈顽抗。王阳明亲自审问他,他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说:“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大盗说:“脱就脱!”

6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69、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0、既然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存在于我们的心外,而又一定要说穷尽天下的事理,这大概是因为我们心中还没有足够的良知,而必须向外寻求天下众多事物的道理,用以弥补增加我们心中的良知。

71、王阳明露出满意的神色,向和尚轻轻地摆手说:“去吧,回家去照顾你的母亲吧。”第二天,和尚离开寺庙,重回人间。

72、这句话也表明儒道佛存在融合的趋势,此句说得很好。儒学说到底就是这个一生万物,而万物又同归于一。这个一看似简单,实际却又最难。因为理解透这个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分析透彻(看懂浩瀚的儒学著作可不简单,其中包括了经、史、子、集等各个方面),而且在自己的实行中也要遵行这一天理,这又显得难上加难了。

73、(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74、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75、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76、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大盗仍然是不以为然的样子:“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

77、以下八句话,是王阳明毕生心血总结,句句开悟人性。认真读一遍,或能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

78、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79、有一天,那个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王艮以一副异常惊讶的声调说:“我看到满街都是圣人。”

80、  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 ——武者小路实笃

81、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82、如何做功夫呢?王阳明在这里指出了另一条路——努力做学问。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对于才能和修养,读书学习就算不是唯一的路,也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条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