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德川家康家训59句集锦

德川家康家训59句集锦

德川家康家训

1、天正四年(1576年)羽柴秀吉支援北陆柴田胜家对抗上杉氏,丰臣秀吉见胜家占下风立即撤离,结果胜家在手取川之战中大败,使柴田胜家和织田信长有所不满。在织田信忠的指挥下,丰臣秀吉参与攻击松永久秀的战斗。天正五年(1577年)赤松则房、别所长治、小寺政职臣跟从织田信长之下,羽柴秀吉受命攻略中国地方,任播磨国国主,根据城为姬路城,受命后不久别所长治及荒木村重背叛织田信长,羽柴秀吉与他们战斗。

2、五代 德川纲吉 正一位 征夷大将军 右大将 德川家光四男 1680年-1709年

3、当然,作为有谋略的政治家,德川家康为使统治具有合法性,他在关原之战获胜后,主动去拜见天皇,从而获赐“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有着天皇的御赐,便代表天皇治理天下,也就无人敢质疑。

4、十二代 德川家庆 正一位 征夷大将军 右大将 德川家齐二男 1837年-1853年

5、那么日本贵族的生活会好一些吗?其实也仅仅只是好了一点。以大名阶层为例,大名是社会精英,贵族阶层,一日三餐的配菜,也不过是一些酱菜、小鱼干之类的食物。所谓的寿司,在今天听起来非常高大上,但在古代的日本,不过是梅子腌饭团而已。

6、1547年松平广忠与尾张的织田信秀作战,为请骏河的今川义元援助,将六岁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质,但中途被织田氏所夺,监护在热田有两年之久,一说被扣在那古屋 。在此期间,其父广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杀。1549年松平氏与织田氏讲和,德川家康返回冈崎,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质。八岁至十九岁这十二年间,德川家康作为人质住在骏河。

7、此后德川家康一面与武田氏对抗,一面加强 内建设。1575年5月,联合织田氏于长筱之役大破武田胜赖,1581年陷远江的高天神城,把武田氏驱逐出远江。翌年随织田氏灭掉武田氏,拥有了骏河。

8、虽然摆脱了人质的命运,但是刚刚独立的德川家康,面临的情况丝毫不比当年他父辈祖辈轻松。就在这时,德川家康收到了织田信长寄来的信,上面写着:“竹千代,我愿意和你结为同盟”。德川家康无论于公于私,都不愿意与织田信长为敌,信长既然求和,自然是一拍即合。

9、1605年,德川家康将征夷大将军传给了儿子德川秀忠,自己退居二线,做了大御所,类似于太上皇,在幕后继续掌握着实权。这一举动向世间表明,将军一职将由德川家世袭下去,全天下的武士都是德川家的手下。1616年6月1日,走过乱世,缔造和平的德川家康去世,享寿73年。在他身后,朝廷授予他“东照大权现”的尊称,东照大权现,意思是像阳光一样照耀大地的神明。

10、从唐朝身上,日本人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也极大增长了见闻,其中最让他们感叹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在唐代笔记小说《因话录》中,对此多有描述。唐代一些著名的大城市,诸如长安、洛阳、扬州等等,“街店之内,百种饮食,异常珍满。”

11、信长死后身为织田家臣的秀吉逐渐崭露头角: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出生在尾张国爱知郡中村的一个贫农家庭。其父被强征入伍并在战斗中负伤,退伍返乡后因伤口感染英年早逝。母亲带着木下藤吉郎和弟弟妹妹生活着实不易,于是不得不选择改嫁,但继父对木下兄弟很不好。不愿忍受继父白眼的藤吉郎很早就离开家乡前往骏河今川家成为远江国头陀寺城城主松下之纲的陪臣。

12、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倾巢而出的丰臣秀吉准备一站摧垮家康。而德川家康深沟高垒,防御做得天衣无缝,如同坚固的堤岸,让秀吉的攻势一次次无功而返。尽管在战场上德川家康占了优势,但是自己的实力依然与秀吉相差甚远,长期敌对下去自己早晚要吃亏。因此他还是对秀吉表示了服从,稳定了日后自己的地位,在忍耐中继续等待时机。这样,家康的政治生涯,进入了秀吉时期。

13、德川家康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日本的战国时期,同时代的武田信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人都是日本历史上公认的英雄,与这些人物相比家康无论是在能力上还是在时运上都有不如,因此等待与忍耐甚至是俯首称臣都是必须要做的。正是经历了这些艰难,他才告诫子孙们:人生的道路是泥泞的,任何的急躁和不冷静都会遭受灭顶之灾。(交易这条路也是如此,负重致远,即使身负各种技能,也要遵循这条告诫,否则将会有惨痛的教训让你臣服,本人曾经经历过这种教训。)

14、家康被誉为“战国第一忍者”,不是指其忍数高明,而是说他最能忍,而在下认为,人的前提,是要胸怀宽广。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与织田信长结成同盟之后的天正七年(1579年)七月,织田信长写给家康一封信,命令家康很有出息的大儿子松平信康切腹。信康的妻子是织田信长之女德姬,织田德川清州同盟时为表示友好而成就了两家子女的婚姻,结婚十二年后的此时信康21岁,风华正茂,信长命其切腹,一是以防家康有优秀的继承人,二是考验家康对自己的忠诚。信长的借口就是信康的诸般“暴行”以及其母筑山殿里通武田事件。随后,筑山殿被赐死。9月15日信康在二俣城剖腹。对于家康来说,这是沉重的打击。然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奋斗的目标,有担负的使命,在构建自己人生的过程中,有的需要获取,有的必须捐弃。这样的决择有的非常紧迫,甚至决定了胜败与生死,为了首要的而不得不舍弃次要的,甚至是爱情与亲情。可以想见,信康的切腹,家康悲伤到了极点,但是他也明白在武田信玄、朝仓义景、浅井长政相继灭亡之后,织田信长对波多野家、荒木村重一族的残酷虐杀是要向天下表示其威势,为了排除异己不择残酷的手段。此时,要保全德川的领国,保全德川家的家臣,牺牲妻子和儿子是迫不得已。此二人的死再次磨练了家康的意志,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在后来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家康能够做出更加敏锐和严峻的判断。大阪之阵后丰臣方彻底灭亡,为斩草除根连秀赖与自己孙女千姬所生的遗子也一并处死。于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是“狡智酷薄”,但家康在做出这种决定时应该也是像考虑筑山殿与信康之死时一样,他的心也是肉做的,也曾受到过深刻的伤害。而他日后城府之深,概也因受挫无数所致。

15、七代 德川家继 正一位 征夷大将军 右大将 德川家宣四男 1713年-1716年

16、在打江山过程中,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虽然程度不同地统一了日本,不过在威慑敌手方面还缺少关键性的战役。更为可惜的是,丰臣秀吉在掌控全境后,不把休养生息放在首位,却马不停蹄地发动侵朝战争,以致于怨声载道,打了5年仗,败退而回。

17、因此在日本历史上无论任何一个阶层(上至君王下至百姓)所谓的“家”,始终都是以家业(事业)作为立家根本,没有传子不传女一说,只要认为优秀,异姓也无所谓。这一点是有别于中国对“家”的含义的。

18、农民在按期缴纳赋税后,有着一定的自主权,在获得批准后,可以外出旅行也可以移居城市。工匠、商人作为市町住民,可参照农民享有基本权益。

19、命运是很喜欢恶作剧的:第一年还是威风八面,第二年就会遭遇灾难。消灭信友后不过半年接连发生了两大对信长不利的事件:一是支持信长的猛将信光被家臣坂井孙八郎刺杀,据说背后谋划者就是信友的谋臣坂井大膳。二是弘治二年(1556)信长的岳父——美浓的“蝮蛇”斋藤道三在长良川被自己的儿子斋藤义龙杀死。女婿信长匆匆出发援救却晚了一步。继位的斋藤义龙当然不可能支持随时想要为岳父报仇的信长,于是信长又失去了一个支持者。信长的不利情形让信长统一尾张的第三个障碍——信长的亲弟弟织田信行看到了希望。

20、他把关东八国赏给了德川家康,至于德川家康原来控制的地盘,则分封给了其他人。关东八国,比德川家康旧有的领地大的多,江户也就是后来的东京,就在这片土地上。关东八国虽然领土更大,却是刚刚从敌人北条家手里夺来的。领主转封是无法把全部农民一起带走的,因此这就相当于剥夺了德川家的根基,一旦离开自己经营多年的领地,到了一片陌生的地方,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21、果然,1600年关原一战定下了乾坤,那些原本对丰臣秀吉子嗣效忠的人只好偃旗息鼓,臣服于家康,这就从军事上压倒一切,为长久霸业的建立作了有力铺垫。

22、织田信长和有着“美浓蝮蛇”之名的岳父斋藤道三会面并得到了岳父的支持——就某种程度而言:斋藤道三作为一股外来势力在支持信长。信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尾张,这是他父亲未能完成的工作。要完成这个工作,他必须应付尾张诸多姓“织田”的家伙,首先要搞定的目标有三个:第一位是位于清洲城的尾张下四郡副守护代织田彦五郎信友,这位清洲城主在名义上比信长还高一档次。尾张档次最高的大老板就是尾张守护斯波义统,但这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年代,仅仅档次高是没什么用的。第二位是守山城城主织田孙三郎信光,他是信长的叔父,信秀的弟弟,在小豆坂合战中,就是因为他奋勇作战,才使织田家反败为胜。现在信秀死了,他对信长的态度如何,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第三个人则是一个隐藏在信长家内部的人物。他的周围已经隐隐结合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我们暂时把他放在一边。

23、德川家康并没有借机直接废除丰臣家的统治,而是在丰臣政权之外,开创了自己的幕府,这就是江户幕府了,1603年60岁的德川家康,终于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就任了征夷大将军一职。

24、  官位:上总介、尾张守、弹正忠、权大纳言、右近卫大将、内大臣、右大臣、赠太政大臣

25、后来本来隶属于朝廷的武士阶层势力日益做大,架空了天皇和贵族,并建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士主导的中央政权,这类政权称作“幕府”,幕府的最高长官,叫做征夷大将军。

26、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击败羽柴秀吉的偷袭一军,羽柴家大将池田恒兴战死. 其后,与秀吉言和,更归顺丰臣秀吉,成为丰臣家五大老之一。

27、概括下来,就是戒急用忍。我国有句俗话,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其实,忍一时易,忍一世难。而家康做到了。可哉?原因是他看到了人生不只要负重,更应致远。父辈早亡的他,承载着太多松平家的希望。尤其是父亲和祖父皆是死得不明不白。这让我想起了龙造寺隆信和宇喜多直家。都是祖父创出基业而孙子发扬光大,而这些孙子们居然都过过流亡岁月。只是,家康做过人质。于是,我们且看第二条。  

28、在德川家康之前,丰臣秀吉已经完成了统一日本的大业,本来秀吉是完全有可能开辟幕府,建立自己的基业的。可惜膨胀的欲望让他忘乎所以,将魔爪伸向了朝鲜,进而妄想图谋中国。数年的朝鲜战争严重的消耗了日本的国力,也直接造成了丰臣家族的垮台。看在眼里的德川深知欲望是魔鬼,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的道理,因此他告诫子孙们应时时小心注意。(如果你关注期货交易史中曾经创造诸多神话的明星,成也欲望,败也欲望,更不用说还没有众多来不及创造神话的欲望者。重仓、高杠杆、不止损是破产灭亡三大法宝。)

29、解除高松之围的秀吉立即向京都前进:1582年6月6日秀吉引军离开高松,次日夜间回到姬路城。秀吉将城内所有钱财军粮全部犒赏部下。9日晨秀吉将姬路城交给浅野长政和小出秀政守备,自己则亲率万余大军自姬路城出发,夜晚抵达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发,夜晚抵达兵库;11日早上自兵库出发,下午抵达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发,夜晚抵达摄津富田。一路上伊丹城主池田恒兴。茨木城主高山重友、高概城主中川清秀以及神户信孝、丹羽长秀等织田家名将纷纷加入秀吉的阵营。

30、天皇财政拮据,将军给予经济支持,这样虽然其子嗣被充作将军人质,但也情要维护将军的权威。

31、不管是将树人育才的重心放在“家庭”或放到“社会”,这仅仅是一种文化差异和认知的不同,并没有什么优劣可言。总之日本的“家训”文化源自于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侧重点发生偏差,再加上日本历史上“鸿儒”相当希缺,取而代之釆用的是“实用主义”的近似“白话”的家训,这也无可厚非。

32、了解本校具体情况,请分别按以下内容回复获取信息。

33、1560年号称东海道霸主的今川义元率军上京欲取代足利将军成为全日本的实际统治者,结果在桶狭间被织田信长伏击而死。凭借这一战织田信长走上了天下布武的道路:他攻略美浓、臣服今川、血战石山本愿寺、废黜室町幕府......一步步发展成为日本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大名。然而信长的性格中却具有极大的缺陷::他推翻了足利幕府,可想而知足利家族及其家臣对信长会是何等态度。1580年他流放了织田家的元老重臣林秀贞,由此我们也不难想见织田家的元老宿旧们对这位主公是充满畏惧的。织田信长咄咄逼人的天下布武之策令全日本的诸侯大名都感到深深的畏惧,恐怕在想要信长死的人当中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信长曾火烧比叡山的根本中堂,从而将自己置于全日本佛教徒的对立面。甚至连一直远离实际政治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天皇朝廷似乎也有对信长不满的迹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有些类似于中国历史上的西楚霸王项羽——尽管身为一代战神,然而个性上却是刚愎自用,几乎把能得罪的人全都得罪了一遍。终于在1582年对信长不满的暗流爆发了出来——感觉自己受到信长欺辱的织田家臣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迫使信长自尽身亡。

34、九代 德川家重 正一位 征夷大将军 右大将 德川吉宗长男 1745年-1760年

35、德川家康和织田信长的同盟并不是平等的,金崎之战作为织田殿军,奉织田信长命除去夫人和嫡男信康这两件事情暴露出德川家的处境以及织田信长在同盟中的霸道。

36、家族统领者必须仔细地了解整个家族的大小事情。

37、天正十四年(1582)羽柴秀吉开始攻略备中国,他包围了备中的高松城。守城的清水宗治宁死不降,于是秀吉再次策划了一次大手笔——水淹备中高松城,此举迫使毛利辉元紧急驰援高松。羽柴秀吉向信长发出求援要求,准备一举击溃毛利,但秀吉没能等到信长的援军,他等来的是织田信长死于本能寺之变的消息。以此为契机出身平民的秀吉正式加入到争夺天下的行列。

38、据说这是三井高利(1622-1694)在整理他父亲生前的文章、回忆录和一本未写完的厚册子《三井氏家规》时发现的。家规总结了他父亲一生混迹于商场的经验,并强调了“人舍我与,人与我舍”的信条。其中有不少经验到今天都还闪烁着光芒。

39、怒,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本能,指人对某种事物强烈不满的心理表现。怒是一种很常见、很普遍的情绪,然而过度的恼怒会让人失去理智,进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德川家康之所以能够最终夺得天下,正是因为他处处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头脑冷静,因此才没有在重大问题上犯过原则性的错误。

40、这时秀吉军兵力上的优势开始展现出来:秀吉帐下有大约四万将士,光秀帐下不过一万六千人左右。秀吉仗着自己人多势众的优势又投入了第三梯队,正是因为这支部队加入战斗彻底奠定了战局——第三梯队配合中川、高山两军发起反攻,在进行整整一天的激战后明智军溃败。秀吉凭借为主公复仇的大义名分拥立了织田信长的嫡长孙三法师为织田家的新家督,从而掌握了织田家的实权。1582秀吉在贱岳合战中击败了织田家中另一重臣柴田胜家,从而完全架空了织田家,取代织田家成为新的天下霸主。此后他凭借灵活多变的外交手腕逐渐压服了日本各路诸侯大名势力。1586年秀吉被天皇委任为关白并赐姓丰臣。这时他的威望已无以复加,与此同时他的野心也极度膨胀,最终发展成为渡海同朝鲜和明朝交锋的地步,结果却是损兵折将,最终躲在一边暗中积攒实力的德川家康笑到了最后。

41、公元630年,为向大唐学习,日本派出第一支遣唐使,整个大唐时期,日本先后派遣19次遣唐使,如我们所熟知的阿倍仲麻吕等,就是这一历史时期来到大唐的。

42、1615年,攻落大坂城,丰臣秀吉之子秀赖自杀。 

43、德川家康返回冈崎后,发现中央的实权已被丰臣秀吉夺去。为了积蓄实力准备将来与丰臣秀吉分庭抗礼,他更加坚定了东进的决心。不久发兵占了甲斐,同时把手伸进了信州。至1583年前后,德川家康已先后把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南信浓五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44、公元1616年,75岁的德川家康走到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刻,直到这时他才可以真正地松口气了。70年了,德川家康所经历的苦难和屈辱是常人无法想像的,但每一次他都以卓绝的意志咬牙强忍着,等待着他的对手一个个全部倒下。最后他象得利的渔翁那样从容的将整个日本收入自己的囊中,开辟了日本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幕府――德川幕府。70年的风雨让德川家康深知创业的艰难,因此弥留之际他留下8句家训要求后世子孙严格遵守。也正是这8句家训指引着后来的德川将军们统治了日本二百六十年之久,成为了日本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幕府。

45、无论是“以至诚为宗旨”的松下,以“贡献于社会”为理念的东芝,还是“坚持朝气蓬勃的经营体制”的丰田,这些商界巨擎率领着千万员工,秉承着各自《社训》的初心,仍然朝气蓬勃地奔跑在自己发展的道路上。

46、德川家康的教训,让后人也写下家训,不允许大吃大喝,奢侈享受,所以即使贵如德川幕府这样的大家族,生活还比不上唐宋一般的小资家庭。

47、四代 德川家纲 正一位 征夷大将军 右大将 德川家光长男 1651年-1680年

48、三代 德川家光 正一位 征夷大将军 右大将 德川秀忠次男 1623年-1651年

49、信长继承家督之位后由于行为乖僻,引起了很多家臣的不满,特别是他在葬礼上的表演,使许多家臣认为有换个老大的必要。于是,自然而然地在信行周围形成了一个派别。其核心人物包括织田家的猛将柴田胜家,信长昔日的老师林秀贞,林美作守、佐佐成政、津津木藏人、桥本十藏等。信长这边并不是没有支持者,至少织田胜左卫门、织田清正、森可成、佐久间盛重等人还是支持信长,只是其实力不如信行派那样庞大。

50、所以中国人从古至今,素来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最宏伟的目标。在对子孙教育方面重点都是放在“家教”之上,只要“根正”了,到学校中无论学文科、理科,在红尘社会里摸爬滚打,都能“独善其身”。

51、织田信行的失败除去了统一尾张最大的障碍。接着还剩下两位织田先生,一位是信长的庶兄织田三郎五郎信广,他曾经担任安祥城城主。弘治二年(1556)他勾结美浓的斋藤义龙图谋夺取清洲城。计划被信长所获悉,他伪装出征美浓,引蛇出洞后漂亮地杀了一个回马枪,挫败了信广的反叛计划,信广在失败以后立刻请罪投降,从此就成为信长忠实的家臣。而另一位是尾张上四郡守护代织田信安,他和儿子织田信贤控制着上四郡,与控制下四郡的信长分庭抗礼。

52、总之中国的家训一直以来训诫对象与范围都局限于家庭和家族,将教育重点放在“家教”之上。当然现今社会上诞生了有很多“宗亲组织”,也在致力于将“家训”的社会化,但真正要想做到,还真有一定的难度;而日本的家训早已变成了“社训”,巳将教育重点放到了公司和社会团体中,有较强的社会功能和开放性,故而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53、名将之下无弱兵,必须重视启用贤能的人,应该避免部属有牢骚和怨言。

54、浅间神社是为了镇住富士山不再喷发而修建的神社,里面供奉着各种守护神,地位一直很高。

55、一根树枝易折,许多树枝捆在一处则难以折断,汝等必须和睦相处,巩固家运。

56、早在在德川家康之前,丰臣秀吉就已经完成了统一日本的大业,然而秀吉并没有因此满足,他见日本已经安定,遂萌发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便将魔爪伸向了朝鲜,进而妄想图谋中国。经过了数年的朝鲜战争,严重的消耗了日本的国力,直接造成了丰臣家族的垮台。看在眼里的德川深知欲望是魔鬼,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的道理,因此他告诫子孙们应时时小心注意。

57、六子松平忠辉(1592年-1683年),母茶阿局,出生于江户城。

58、在企业内部只有经营者与从业员之别,而无资本家与工人之分。雇主与雇员之间也是一种终生关系,职工一旦被雇佣,如果没有严重地损害公司的名誉和利益,即使在经济衰退时期或开工不足的情况下,也不会被企业解雇。同样,职工即使对企业如何不满,社会习惯也迫使他们不能随便辞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