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全书
1、讲到能量方面说;“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我们普通人做事要将全部的精力专注于一件事情上来,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专注于当下,这样做了之后则会产生很大的能量。有了能量的加持做什么事都会更加有信心,怡然自得。(曾国藩全书)。
2、 在曾国藩看来,越是居于高位,失败的可能性便越大,惨败的结局也会越多,高处不胜寒,在低处的人们仰视高处时,总是认为越往高处越会舒服,事实上,每一次的升迁都意味着:如果摔下来的话,便会比从前更惨。只有时时以谨慎心理来处理各种事务,才可以使自己所驾驭的烈马不会有翻车的可能性。所以,面对每一次的升迁,都要用更谨慎的态度来对待。
3、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满意,可联系客服,即寄件人处理;
4、 《曾国藩全书》对我们人生三大事都指出了方向,做了引导:第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第我们如何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第我们如何经营自己的家庭。值得我们反复精读,时刻自省勉励。
5、《曾国藩全书》中最为实用的莫过于“修身”的方法,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修身是一个人立于世的重要涵养。曾国藩一生以圣贤为榜样,且身体力行。我慨叹曾文正公一生都在读书中求上进,他说:“吾辈读书,只为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我亦是悔恨无常,时而想起梁实秋先生所作《时间即生命》中的一段话:“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的移动,每移动一下就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更觉惭愧。
6、在治军用人方面,曾国藩对于武器和人的关系,他认为“用兵之道,在人不在器”,“攻杀之要在人而不在兵”。在军队治理上主张以礼治军:“带勇之法,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我辈带兵勇,如父兄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使他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
7、不要太过于考虑记过,只把目标放在结果上,那过程将会非常艰难,难点也会被无限放大。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好好努力,努力总会有回报。
8、“家书”里,则囊括了修身养家、为政家书、持家家书、理财家书、处世家书。
9、曾国藩认为:我们身边一般不会缺人才,缺的是用人的智慧。大梁虽粗堵不了蚁穴,水牛有力看不了门户,骏马虽快捕不了老鼠。宝剑砍柴不如斧头,宝鼎耕田不如木犁。关键在因才而用,适得其所。
10、推荐理由:了解文化革命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的生活情况,思想情况。展现了一对对普通人各不相同的爱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接受平凡的同时也要拼搏进取。
11、至于坚忍功夫,曾国藩可算修炼到了极点。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
12、得意时看淡,失意时看开,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你才是自己最强大的后盾!
13、没必要为了这些莫须有的事情伤心难过,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就好,不要拆穿。
14、别人的心思我们很难弄懂,而且猜不透,所以当我们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语,不要在意。
15、《曾国藩家书》虽然旨在教育家中子弟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学习的重要性,但却在继承传统家书的基础上,以丰富的内涵、广博的知识、深邃的见地自成一家之言,形成曾国藩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16、 42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17、《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
18、新编的《曾国藩全集》正是依据大陆和台湾保存的这些资料,参照有关书籍整理而成,它的总字数约1500万字,大大超过了以前的《曾文正公全集》,是迄今为止我国出版的*的一部名人全集。
19、晚年时曾国藩复盘了自己的一生,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加以总结,被后人写进了《曾国藩全书》里,
20、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21、《曾国藩全集》是2011年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曾国藩。本书分奏稿、批牍、诗文、读书录、日记、家书、书信7个部分。
22、做事情前,总以目的为导向,这就会让自己的内心变得不再纯粹。结果是什么样,往往取决于我们在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只要把过程做好了,结果自然不会差,过程做不好,想得再好也是空想。
23、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三家、金代元好问一家、共选古近体诗6599首,有少量评点和校注。
24、曾国藩既是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外交家,又是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鼻祖;是最好的父亲、最好的儿子、最好的兄长。如此多、如此高的美誉加于一身,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曾国藩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他之所以魅力永存,之所以“热度”不减,之所以令那么多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在于他给后人留下很多极具实用价值、任何人都可以“照本宣科”的东西。曾氏著作称得上千古不朽之作,无论是家书、书信、日记、奏稿,还是诗词、文集、论文,都通俗易懂,语意精深,文笔流畅,文理清澈,极富阅读和收藏价值。
25、这句话告诉大家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揪着不放了,总沉浸于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只会扰乱我们的心,让我们更加烦忧。
26、据说有一天曾国藩在家中背书,遇到一篇文章死活背不下来。恰巧此时有个贼正藏在他的屋檐下,准备等曾国藩、背完书睡觉后再行窃。可曾国藩反反复复背这篇文章很多遍,背不过就一直不肯去睡觉。后来,贼等不及了跳出来说:“你这个笨蛋,背了这么多遍还背不下来,我都听会了。”说着,背诵一遍后扬长而去。
27、王阳明心学:“真正聪明的人,一生三不问”,究竟是哪三不问呢?
28、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视角来考察曾氏的思想,分析曾氏有哪些方面对今人仍有启益价值和借鉴价值,是《评点》作者用力最多的部分。比如作者将会细致地分析曾氏有关求缺的思想、惜福的思想、不留钱财给子孙的思想等等。
29、“治学”则是恒学传家、溯学为止、论学之法、韧学至佳、专学而尽;
30、他的智慧、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由于他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完成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大事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31、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写道:“余教儿女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诸弟在家,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
32、本书为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文集,采用最早的、也是目前被认为最为经典的版本,即传忠书局刻本。
33、本书为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文集,采用最早的、也是目前被认为最为经典的版本,即传忠书局刻本。
34、征集原创稿件。以简述方式向听众介绍一本书的内容(PS: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名人著作或热门IP小说,非言情小说)
35、大家好,本期给大家分享的是《曾国藩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