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杨绛作品集53句集锦

杨绛作品集53句集锦

杨绛作品集

1、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2、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3、广受好评,豆瓣读者打出了1高分的——《斐多》。

4、    《称心如意》是杨绛先生的话剧处女作,写于1942年冬,是一部四幕喜剧。故事通过李君玉走马灯似的从一家转到另一家而展开,每到一家,都看到不同的人物,读者随之看到大上海里的小社会全貌。本剧结构严谨、语言本色,人物典型,有很强的戏剧色彩与幽默感。

5、杨绛作品的魅力显然不是一眼可以看出的那种。作品透露的人生体验,看似无意其实用心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委实需要用心琢磨才能深味。于慈江在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又报考了北师大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富仁教授。他以杨绛作为研究对象,在《杨绛,走在小说边上》这部被称为“学界首部杨绛研究专著”的著述中,努力拉开与时兴的、八股式论说的距离,触及“隐身衣”、边缘人等话题,讨论当代作家的生活位置和写作态度。

6、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富仁把杨绛与季羡林、傅雷、郑敏一起归为学者文学家。他认为,杨绛的《洗澡》是名副其实的“学者小说”。他这样概括学者型作家及其作品:作者长期在学院文化的氛围中生活,在与身边大量学院精英知识分子的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一系列人性和人格特征,他们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这使他们更习惯于理性思考。

7、隔离,不是断绝。窗帘并不堵没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些距离—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窗帘并不盖没窗户,只隐约遮掩—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所以,光秃秃赤裸裸的窗口,不引起任何注意;而一角掀动的窗帘,惹人窥望测度,生出无限兴趣。(杨绛作品集)。

8、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7FaNM1i9lhzt28T50aO6Vg 提取码: n6ca《百年风华:杨绛传》是2011年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银胜。

9、《将饮茶》,最早于198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杨绛先生的散文经典之作

10、《将饮茶》是小编最早读的杨绛散文集,因为序言的名字叫做《孟婆茶》,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把这本书名给记成了《孟婆茶》。全书只有五篇,后序《隐身衣》的名气更是完全不在正篇之下,基本上都是作为生命个体的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私人记忆。从父亲谈到姑母,从钱钟书谈到《围城》,悲喜都隐在淡泊而又深秀的文字里,是杨氏散文一贯的润泽冷静。正是这种经历和态度使她成为这段百年断代史最具历史画面感和最有说服力的见证者之一。

11、                      ——《我们仨》

12、便是最赤裸裸的真理,也需要一些衬托装饰。白昼的阳光,无情照彻了人间万物,不留下些幽暗让人迷惑,让人梦想,让人希望。没有轻云薄雾,把日光筛漏出五色霞彩来,天上该多么寂寞荒凉!

13、《杨绛文集》(全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初版。(杨绛作品集)。

14、妈妈并不笨,该说她很聪明。她出身富商家,家里也请女先生教读书。她不但新旧小说都能看,还擅长女工。我出生那年,爸爸为她买了一台缝衣机。她买了衣料自己裁,自己缝,在缝衣机上缝,一会儿就做出一套衣裤。缝纫之余,妈妈常爱看看小说,旧小说如《缀白裘》,她看得吃吃地笑。看新小说也能领会各作家的风格,例如看了苏梅的《棘心》,又读她的《绿天》,就对我说:“她怎么学着苏雪林的《绿天》的调儿呀?”我说:“苏梅就是苏雪林啊!”

15、我早已无父无母,姐妹兄弟也都没有了,独在灯下,写完这篇《回忆》,还痴痴地回忆又回忆。杨绛的文章2:(本文选自《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坐在人生的边上

16、在《将饮茶·隐身衣(废话,代后记)》一文里,杨绛这样写道:

17、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富仁把杨绛与季羡林、傅雷、郑敏一起归为学者文学家。他认为,杨绛的《洗澡》是名副其实的“学者小说”。他这样概括学者型作家及其作品:作者长期在学院文化的氛围中生活,在与身边大量学院精英知识分子的交往中,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一系列人性和人格特征,他们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这使他们更习惯于理性思考。

18、今天洒了墨水,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明天又不小心把灯给砸了。杨绛问明是什么灯,说:“不要紧,我会修。”

19、杨绛,原名杨季康,祖籍江苏无锡,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读书。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从2001年起,杨绛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

20、1991年写下了《第一次下乡》及《顺姐的自由恋爱》。

21、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22、杨绛在北京出生,还不到100天,就跟随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四岁,随父母重返北京,孩提时代的杨绛起初住在东城,房东是满族,她因此见识了梳“板板头”,穿旗袍,着高底鞋的满族妇女。

23、这本《我们仨》是他们的女儿钱媛在病床上开始写的,但仅写了五篇就去世了。两年后,钱钟书先生也与世长辞。“我们三人就此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钱先生为杨先生构思中的小说所写的诗句),1999年杨绛用一年时间把手头正在翻译的柏拉图对话录《斐多》译完,还整理了全部钱先生的手稿后,再接着钱媛写完了这本回忆录。 

24、5月25日凌晨,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病逝,享年105岁。讣告特别强调,遵照杨绛先生的遗嘱,她去世后,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

25、在初中,他还买过一本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大概不是全译本,薄薄的一册,32开本,是不是杨绛翻译的,我也不知道,但对于《小癞子》这部书在西班牙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了解,也是通过杨绛的文章才得到的。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部文学巨著《堂吉诃德》大概是我到了大学才读的。而杨绛发表在《文学评论》上的《堂吉诃德和〈堂吉诃德〉》,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唯一一篇研究和介绍这部西班牙文学巨著的文章。”王富仁教授说。

26、《杨绛译文集》(全三册),译林出版社1994年初版。

27、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不必害怕的。

28、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20世纪80年代在课堂上讲杨绛先生的小说、散文,曾为学生读《干校六记》写“学部”(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下放”五七干校出发情景的一个段落。当读到“下放人员整队而出;红旗开处,俞平老和俞师母领队当先”的时候,学生都笑了。“但似乎有某种苦涩袭来,大家顷刻又寂静下来。”情绪的这一转换,应该是学生体味到了杨绛接着写的感触:眼见俞平伯先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人了,还像学龄儿童那样排着队伍,远赴干校上学”“看着心中不忍”。洪教授当即发问:“这样节制、朴素平实、略带揶揄的文字究竟‘有什么好’?”这是他留给学生的问题,也是留给自己的问题。

29、风雨飘摇的年代,很多人劝她和钱钟书一起离开中国,夫妇二人一口回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去外国做二等公民。”

30、杨绛的文字简洁清爽,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朴素的甚至平淡,但却可以令你深思,给你醍醐灌顶的猛醒……

31、“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32、爱情是不由自主的,得来容易就看得容易,没得到的,或者得不到的,才觉得稀罕珍贵。

33、“我至少还欠一只手,只好用牙齿帮忙。我用细绳缚住粗绳头,用牙咬住,然后把一只床分三部分捆好,各件重复写上默存的名字。小小一只床分拆了几部,就好比兵荒马乱中的一家人,只怕一出家门就彼此失散,再聚不到一处去。据默存来信,那三部分重新团聚一处,确也害他好生寻找。”

34、  此外,原《文集》中的散文卷和文论卷的相关篇目这次也做了调整,序文归入散文卷,研究论文归入文论卷。排序上,全部作品按文体分类,在相同文体内,又以发表时间为序,创作部分具体分为“小说卷”、“散文卷”(三卷)和“戏剧·文论卷”;“译文卷”(四卷)则在原格局不动的情况下,直接在最后一卷加上《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的译文单行本。

35、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36、《干校六记》(散文),三联书店1981年初版;三联书店1986年二版。

37、前100下单的用户,还可获得专属团购赠品:「三联书店」纪念笔记本一个。

38、关于辟谣,想不通这种网络鸡汤是怎么流传开来的,连很多明星都弄错

39、2000年1月出版《从丙午到流亡》;4月出版译作《斐多》;11月17日与商务印书馆订约,出版《钱锺书手稿集》。

40、  在《杨绛全集》中,除了杨绛先生的作品外,还在卷末附上她亲自写就的“杨绛生平与创作大事记”,记述日期直至该书发印之际,是研究作者文学创作和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41、知乎有个问题“至今为止你看的什么书,让你震撼最大?”

42、《西班牙流浪汉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初版。杨绛的文章1:(本文选自《忆孩时(五则)》。)回忆我的母亲

43、                  ——《下放记别》

44、                 ——《百年风华杨绛传》

45、1983年《喜剧二种》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46、抗战时期在上海,生活艰难,从大小姐到老妈子,对我来说,角色变化而已,很自然,并不感觉委屈。为什么?因为爱,出于对丈夫的爱。我爱丈夫,胜过自己。我了解钱锺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

47、第二部分,女儿与丈夫先后病重去世,也以梦幻的形式表现了这段深重的情感经历。

48、我爸爸厌于这类工作,改行做律师了。做律师要有个事务所,就买下了一所破旧的大房子。妈妈当然更忙了。接下来日寇侵华,妈妈随爸爸避居乡间,妈妈得了恶疾,一病不起,我们的妈妈从此没有了。

49、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50、礼盒精装,易于收纳保存,送礼也是超有面儿。

51、我妈妈忠厚老实,绝不敏捷。如果受了欺侮,她往往并无感觉,事后才明白,“哦,她(或他)在笑我”,或“哦,他(或她)在骂我”。但是她从不计较,不久都忘了。她心胸宽大,不念旧恶,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处,一辈子没一个冤家。

52、2003年4月7日《杨绛作品集》第六版出版;6月24日散文集《我们仨》由三联书店出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