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简介资料
1、她安静地离世,她谦卑地抵达逝者的住所,她的葬礼没有安排演说,没有安排仪仗队,没有一个政治家或官员在场。只有爱她的近亲、爱她的朋友和爱她的合作者。一切都是静静的。她的亲朋把她葬在巴黎郊外梭镇的居里墓穴里。
2、在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时,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
3、什么人: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4、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5、首先承认居里夫妇的才干并提议给他们安排一个相应职务的是瑞士政府,1900年,当时居里还只能为着每个月500法郎而在缺乏设备的实验室工作时,瑞士的日内瓦大学愿以年薪1万法郎和教授的待遇聘请他开设物理学讲座。但是为了提炼出纯净的镭而从不考虑金钱和待遇的居里夫妇谢绝了。(居里夫人简介资料)。
6、除此之外,她的生活一丁点儿也不讲究,反而十分朴素。书桌上的镇纸是自己捡来的鹅卵石;书包是人造革的,包带断了,就用绳子系着,革裂开了,就用针线缝起来;她的衣服上还有补丁,脚上穿的也是老式的解放鞋。(居里夫人简介资料)。
7、什么点:她献身科学的高尚人格和对世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值得所有后人铭记和感念。爱因斯坦甚至认为:“如果她的品德力量和奉献精神能有一小部分存留于欧洲知识分子的身上,欧洲的未来就会更加光明。”
8、童年时的她是不幸的,大姐夭折、母亲早逝;少年时的她是不幸的,自由价值观被亡国奴的身份禁锢并束缚着;青年时的她是不幸的,放弃求知的渴望,选择远离故土去当家庭教师,资助二姐完成学业;情窦初开时的她是不幸的,因贫穷受到屈辱,以致初恋无疾而终;作为人妻的她是不幸的,正值与丈夫携手攀登科技的颠峰时刻,一场飞来的横祸让她痛失爱人;失去丈夫的她是不幸的,好不容易有人闯入她的生活,二人相伴再创科学辉煌之时,却使她陷入被侮辱与被伤害的旋涡,几乎葬送性命;最后,她心如止水,但战争的硝烟又让她变成了一名名伤员的守护神……
9、距离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仅500米,要不是门口挂着一个小牌子,我是绝对想不到这里就是居里夫人故居。里面的陈设非常简陋,陈列着居里夫人的简介及部分生活工作用品。与在其它地方参观不同,所有在里面的人都非常安静,每个人都是带着泪水参观完这位伟大、无私科学家的故居的。
10、什么点:林清玄曾说:“不能专注把握此刻的人,也必定无法把握将来。”人类需要像居里夫人一样的梦想家,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将热忱留在当下,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其他的利益。
11、什么事:她出生在波兰,从小聪慧过人,记忆力超群。不管多么晦涩难懂的诗,她只要认真听过几遍,就能背下来。早在童年时,她就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异于常人的专注。为了求学,她离开祖国前往巴黎。虽然生活清苦,但她并没有荒废学业。哪怕是在挨饿受冻的日子里,她也能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学习。
12、她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
13、抛开科学家的名头,生活中的何泽慧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14、《新科学家》杂志2009年的一项民意调查中,玛丽亚·居里被评为“最鼓舞人心的女性科学家”,支持率(1%)近乎排名第二的罗莎琳·富兰克林(2%)的两倍。
15、什么事:60多年来,她一直从事医药研究,贡献突出。她发现的青蒿素有效地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研究期间,她亲自带领团队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古籍,选择了上百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并不断进行试验。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她从古书中获得灵感,另辟蹊径,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
16、1896年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比埃尔(室主任)共事。
17、1921年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国玛丽·居里镭基金募捐委员会“玛丽·居里委员会”所赠送的镭一克。赠送仪式于20日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美国总统主持。到费城,接受新钍五厘克;她则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压电石英计赠美国哲学会。论文《论同位素学和同位元素》出版于巴黎。
18、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
19、生离死别是人类历史上生生不息永远上演的不变剧本。
20、她还曾做出人意料的决定,刻意不为镭分离法申请专利,不给科研设置阻碍。她坚持把各类奖金全数捐献给所属的科研机构,自己却分文不取;她和丈夫更是时常谢绝奖项和奖章。据报道,爱因斯坦曾评论道,居里夫人大概是世上唯一不为名利腐蚀的人。
21、1898年12月26日,玛丽在提交给法国科学院的报告中宣布他们又发现一个比铀的放射性要强百万倍的新元素——镭。这是皮埃尔·居里和他的妻子玛丽·斯克洛道夫斯卡婚后3年的伟大爱情的结晶。这一发现把当时在物理学领域中信奉了几个世纪的整个理论翻了个底朝天。一些保守的科学家表示怀疑“镭在哪里?指给我们看看,我们才能相信!”皮埃尔和玛丽决心以事实来回答这一切怀疑。但是,要提炼出纯镭,必须要有大量的矿物和较大的实验室。沥青铀矿是一种最贵的矿物,他们买不起,后来在奥地利的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们花掉了全部的存款,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才买到十几麻袋沥青铀矿渣。为了实验室,居里夫妇同巴黎大学交涉,回答他们的是一番无情的嘲笑。最后是理化学校同意供给他们一个长期不用的木棚。木棚的地面是用沥青铺的,玻璃房顶破旧得不蔽风雨。室内只有两张破旧的桌子,一只炉子和一块皮埃尔用来进行计算的小黑板。居里夫妇就在这样的破屋里开始了伟大的科学试验。
22、这本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比埃尔·居里的事迹,着重在描写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世态度。书里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是一本很翔实的记录,文字生动易读,书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陆续译成了二十七种语言。
23、《居里夫人》的作者、居里夫人的次女伊婺,到2007年102岁高龄时去世,她的美国丈夫代表获奖组织领过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24、1934年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托贝医生写下了这样的报告:“他所得的疾病是一种发展迅速、伴有发烧的继发性贫血。骨髓没有造血反应,可能是因为长期积累的辐射量造成的伤害。”闻此噩耗,她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乔治·福尼埃写到:“我们失去了一切。”(3)蔡元培听后也十分悲痛,1934年7月8日,他用法文致唁电以示悼念:“巴黎大学校长先生:惊悉居里夫人逝世,谨代表中央研究院致以悼忱!深感她的逝世是法国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敬请代向其家属致意。蔡元培。”(4)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她的兄(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姊(布罗妮施拉娃·德卢斯卡)向墓穴洒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3)
25、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杰出贡献,即她因成功提炼出放射性元素而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但是更令世人钦佩和崇仰的是她那伟大无私又谦虚质朴的高尚品格,和她在科学探索中表现出的坚毅刻苦、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 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26、玛丽的健康情况时好时坏。在觉得有足够的力气时,她就到实验室去,当觉得眩晕软弱无力的时候,她就留在家里写书。每星期用几个小时计划她的新公寓和在梭镇的别墅。
27、从苏珊•昆的这本新书可以看到,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同样会遇到常人的烦恼,而且这些烦恼在公众人物身上往往被放大。近年新出历史人物的传记加强了分析性,老式的“英雄”、“魔鬼”脸谱被一一修改。其实,一个有血有肉、能被大众理解的人,有着超乎寻常的功业或劣迹,不是更容易引起思考吗?
28、居里夫妇在科学和社会方面的工作,对塑造20世纪和21世纪的世界有重大贡献。康奈尔大学教授莱斯利·皮尔斯·威廉姆斯指出:
29、1930年,法国政府申请特别研究补助费,得到50万法郎。
30、1908年,为《比埃尔·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业绩。该书由法国物理学会委托郎之万编辑,出版于巴黎。晋升为教授。
31、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
32、然而这一天的下午,一场静静的葬礼,送走了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是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她一生的成就非凡,她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33、至于皮埃尔,则是她在大学毕业前一年经人介绍认识的。皮埃尔比她大9岁,是一个不善交际的人,但他们的结合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阶段,这不光是因为科研合作,更由于他们美满的家庭生活。他们常常举家度假。即使在1898年夏天研究工作最吃紧的时候,也有好几个月离开实验室。在家,居里夫人管家务:她从结婚起便把家庭账目记在一个本子上;此外她还为两个女儿的成长做笔记。而最能反映这段婚姻的幸福的,是皮埃尔去世对居里夫人的打击。皮埃尔被马车撞死后,居里夫人有一年天天给他写发不出去的信!
34、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
35、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而且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
36、什么事:命运一早便为她写好了悲惨的剧本——接受割礼,服从包办婚姻,在荒凉的沙漠中度过一生,但她选择亲手撕碎黑暗,义无反顾地奔向光明。她死里逃生,历经各种艰难险阻,终于换来了常人唾手可得的安稳生活。而这一切对华莉丝来说是梦寐以求的,如同上天的恩赐。
37、居里夫人说过:“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然而在这二十世纪原子时代,镭的父母是值得注意的。他们的刻苦精神和崇高品质有许多地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38、婚后,已经在德国做过两年核物理研究的何泽慧顺利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成为同事。
39、居里夫妇的工作是划时代的。镭的放射性如此显著,我们不能忽视它。这一现象似乎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这使物理学家不得不重新思考物理学的这一基础。
40、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3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扩展资料科研成就
41、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于1996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居里:一生》(MariaCurie:A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42、1903年,居里夫人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不久,同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43、居里夫人的诚实正直和节俭的生活方式为人熟知。1893年,有人曾捐给她一小笔钱,以资助她的学业,1897年她刚刚自己赚钱,能维持生活,便立即将其如数奉还。她将第一个诺贝尔奖的奖金中的一大部分给了朋友、家人、学生和科研助手。
44、《居里夫人全传》以居里夫人的生平为主线,全面、系统的讲述了她不屈不挠的伟大一生。作者从女儿、妻子、母亲、实验室领导人的各个角度,描绘了一位伟大女性的光辉形象。居里夫人她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优选原则是: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45、刘宝香,湖北汉川人,从事过教师、“二汽”集团文创策划,影视策划等职业,现为自由撰稿人,曾用叶青、小光等笔名出版过《中国新首富王传福》《李鸿章全传》《曾国藩全传》《爱因斯坦传》《富兰克林传》等作品。
46、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从195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47、所以说,她研一时,奠定了三个诺贝尔奖:自己两个(其中一个附带丈夫),还生了一个得奖的女儿。
48、《Madame Curie》中Madame可以翻译成夫人、女士。夫人是对女性的敬称,举个不很恰当的例子:宝玉的母亲是王夫人,小红的母亲是林之孝家的。
49、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助于推翻物理和化学的旧有概念,而且给社会带来同样深刻的影响。无论在祖国还是异乡,为了科研,她都必须克服社会给女性强加的重重阻碍。这一方面也被弗朗索瓦丝·吉鲁的《玛丽· 居里:她的一生》(Marie Curie: A Life)强调为居里夫人起到了女权主义先驱的作用。
50、耗时三年,精诚打造,非常适合国人阅读的威权版本。居里夫人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家,她的贡献与奉献精神历代传诵。她的一生将给世人留下深远的影响及限的思考。她的成长故事,就是一个经典的励志故事!每一位独立思考者必读的文学传记。笔者阅读、参考大量相关资料,并以自己的视角与理解,结合居里夫人的生平为主线撰写了本书,刻画出了这位伟大女性在孤独的人生中经受的数磨难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时而催人奋进,时而令人潸然泪下。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51、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妇的次女,生于1904年。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受教育后,专攻音乐。原书是用法文写的,这个中译本是根据法文本第五十二版翻译的,这次再版,根据原书把译文全部校改了一遍,并新加了注释。因为参考资料不足,还不很完全,只好将来再补。限于译者的能力,译文容有不妥当的地方,希望读者指正。
52、1948年,夫妻二人回国。此后半个多世纪里,何泽慧组织领导新中国核物理、中子物理、钚化学、热核反应等十多项研究课题,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理论研究做出了卓著的贡献,从而使这位女性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53、要论工作重要性,爱因斯坦一年的工作可以得三个,但是没有得,所以,世界记录是居里夫人。
54、几乎所有健康活着的人都会在平素的生活里自如地笑谈生死,也几乎所有正常情况下临近死亡的人会在临终前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与不甘。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与人类做最后的告别?她的一生经历了怎样艰难而伟大的传奇?让我们从凭吊她寂静的葬礼开始来追悼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探寻她所经历的人生吧!
55、什么人:华莉丝·迪里是一名模特,被誉为“非洲女权斗士”。
56、这些算得了什么?还有好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玛丽刚刚在法国北部塞纳县一个距离巴黎南四英里1英里≈160934千米的市区阿各依建立了一个大的批量炼制放射性矿物的工厂。长期以来,她一直想要这样一家工厂。她以极大的热情在那里组织了第一次试验。她十分专注地编写一本书,这本书将是科学界的不朽之作。居里夫人一旦去世,就不会有其他人能够圆满完成。但关于锕族的研究工作进展比预计的迅速!这个研究完成后,她还将要研究阿尔法射线的“精细结构”。每天早晨,玛丽都起床得很早,她匆匆忙忙地赶到实验室,直到晚餐后才从实验室回家……
57、这一方面也被弗朗索瓦丝·吉鲁的《玛丽·居里:她的一生》(MarieCurie:ALife)强调为居里夫人起到了女权主义先驱的作用。
58、居里夫妇在1903年得奖后。社会舆论始终把居里夫人放在从属地位,说她是丈夫的好助手,“他动脑”、“她动手”。其实二人之中,皮埃尔较喜欢动手,而居里夫人在理论性的学科思考上则较突出。在发现放射性元素的过程中,他们合作无间,各有贡献。但是,舆论界执意把居里夫人描绘成配角。有一家报纸在皮埃尔当选院士后,发表了一篇居里夫人“访问记”,称她为丈夫的成功而高兴,而且宣称女子的唯一心愿就是帮助丈夫工作。这个报导第二天就被居里夫人否认,她投信报社表示从未与该报任何人谈过话,也从未对任何人表达过所报导的意思。
59、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她最终因接触放射性物质,死于白血病。
60、1922年2月,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
61、1900年10月,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
62、和无数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星期五一样,很多生命在这一天呱呱坠地,很多生命在这一天远离人间!
63、她家出产的女性物理奖、化学奖次数比全世界其他女性加起来还多一个;
64、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65、最终她恢复过来。强悍的意志和工作让她再度站了起来。在这之后她持续工作了22年,继续为法国和世界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66、什么点:居里夫人笑称:“荣誉就像是玩具,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可能一事无成。”她一生获得的名誉头衔足有数百个,自己却全不在意。她将这些奖项看做对成果的肯定,却从不允许身外之物支配自己。
67、《居里夫人的故事》中主人公半生清贫,命运坎坷,幼年丧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终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谓一生都在与命运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她却懂得用恬淡的心态去面对清贫,用卓越的努力去赢得光荣。
68、居里夫人常常是中小学老师和社会用来鼓励女性的典故。
69、今天小主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三钱”之一钱三强的妻子——何泽慧,一位在科学成就上毫不逊色于丈夫的女人。
70、她家住在中关村,所里想派车接送,她坚决不要,还是挤公共汽车。她也经常会一个人坐公交车去买菜。
71、墓碑上又加了一行新记载: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1867—1934年。
72、美国哲学会本杰明·佛兰克林奖章(19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