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端午节最简单的诗五言绝句(摘抄好句47句)

端午节最简单的诗五言绝句(摘抄好句47句)

端午节最简单的诗五言绝句

1、吴文英的《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写端午节怀人,上片写节日习俗以及回忆当时的美好往事,感慨如今人事全非;下片先写与端午节有关的典故,由习俗联想到佳人的活动,寄寓了词人无穷无尽的相思之情。

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向与气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后来,苏轼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身处逆境而不妥协苟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3、词的下片怀人,由端午节妇女们的各种活动,怀念起那个“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佳人。此词也可以理解为是苏轼写给侍妾王朝云的,“佳人相见一千年”表达了希望两人一直这样相依相扶生活下去的愿望。

4、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只是三湘被辽海阻隔太过遥远。

5、杨时(1053-1130)北宋学者、官吏。

6、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

7、所以古人通常会在这一天采草沐浴驱邪祛病,这也算是一种养生保健了。

8、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范成大《鹧鸪天》

9、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0、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11、“叶里黄鹂时一弄”句由人事转写物态,通过黄鹂的啼鸣进一步渲染气氛,同时引出闺中女子的情态——“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人们都在庆祝节日,而这位女子却在深闺中睡觉,透露出淡淡的落寞与清愁,至于何种情思,作者没有言明,读者尽可驰骋想象。

12、中国1000年前的状元文,秒杀当今世界所有鸡汤!

13、相传,屈原在端午此日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14、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5、词的上半阙描写的是浴兰活动前的准备以及热闹氛围。

16、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日,“夫毒,太阳之热气也,中人人毒”,但对于草木来说,端午阳气旺盛,是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

17、《屈原塔》苏轼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18、国学常识150题(含答案),赶快收藏学习吧。

19、在这端午热闹之际,作者看到周围有浓郁的节日氛围:“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但作者年事已高,感慨到人生易老,年华易逝。

20、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21、  端午即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22、卢肇的《竞渡》则专门描写端午节的赛龙舟习俗:“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3、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24、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25、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端午的吧。

26、《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27、这首诗看似简单,却意韵深远,既有“忠魂一去不返”的无奈,又充满了“身死名存”的慷慨悲壮,是缅怀屈原的千古名作。

28、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9、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30、“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三句,围绕节日气氛,写节日习俗。“薰风燕乳,暗雨梅黄”两句,选取了农历五月的典型事物,以景物烘托时令。夏日东南风变得和暖,燕子开始生雏,梅子黄时,阴雨淅淅沥沥。这两句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的意味,虽写夏日景物,但未必是作者当时实见。“午镜澡兰帘幕”中的“午镜”也是端午节物品,这天要高悬石炼镜,以驱鬼避邪。“澡兰”即兰汤洗浴,以治皮肤病、去邪气。

31、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32、生于农家的梅尧臣,酷爱读书,抱有远大抱负,却在仕途上极不得意。他借屈原以抒发他的“不遇”情怀,将一股愤、苦闷、渴望等复杂的心境呈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有对自身和环境的一种剖析。

33、江南一带吞掉了楚国的一大片,闽山在大海从中。

34、这种具有强烈意义的节日不是一般“洋节”所能比拟的。

35、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36、全诗围绕端午节的习俗展开,首二句开宗明义,点明了诗题,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山村的民风淳朴的端午盛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小小的山村之中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火红的石榴花忽然之间盛开了,不知不觉中挂满了整个树枝。

37、高咏楚辞端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38、就像杜甫所言“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湖万古流”。

39、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40、  粽子汉代时期便有,但多为夏天食品,与端午无关,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同样。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采艾草、系朱丝等活动,主动是用来去瘟攘疫。由于五月江南湿热,暑气上升易导致毒气,故古代多称五月为“恶月”,而五月五日则更被视为恶月恶日。为了驱除疾疫,相应的禊祓活动,如浴兰、除瘟等亦随之产生。

41、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2、故国烟霞外,新安道路间,——出自唐·冷朝阳《送唐六赴举》

43、《澡兰香淮安重午》年代:宋作者:吴文英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44、翻书君: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年华易逝。选取特定的一个时间——端午节来说事,可见那时的端午节非常热闹,很有节日气氛: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但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参与,感到很泄气。

45、就像杜甫所言“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湖万古流”。

46、接着的下半阙主要写词人带着爱妾朝云参加活动的具体场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