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简介
1、浩荡:无限。即:到。天涯:指离京都遥远。落红:落花。
2、当天道不作为,身居高位者昏聩无能;当一个人委身于一片泥沼之中:宦海沉沉、政治腐败、外忧内患……他会做出何种决定?
3、译文:青山处处埋忠诚骨,为什么需要战场马革裹尸还。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己亥杂诗》原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6、龚自珍另有一文《病梅馆记》,亦广为流传。虽然文中提及的是江宁、苏州、杭州的梅花,但据考证,龚自珍在徽州府期间,对于歙县卖花渔村的梅花还是颇为喜爱的。另外,龚自珍所作《别辛丈人文》,是在其父调任安庆知府前所作。文中的辛丈人,其实是徽州府衙内的一株古桂花树。龚自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作别“辛丈人”,表达了对徽州的念念不忘之情。
7、他和著名学者,政治家林则徐、魏源都是至交好友,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他还积极地对向自己清教问题的青年给予耐心辅导,深得大家的敬重。龚自珍双目炯炯,前额宽大,目骨病出,满脸胡须。他在生活上不修边幅,十分俭朴,他的衣服常常是破了就补,补了再破,破了又补。但他为人却相当率直。常用可一波民和不相识的人饮酒,与大家什怀畅谈,了解社会,了解人民生活。当时,正值英帝国主主向中国大量输人鸦片,掠走白银,人民深受毒害之时,龚自珍坚决主张禁烟。
8、龚自珍见到如此壮观的场面,兴奋不己,便停下车来,站在路旁凝神观望。主持迎神赛会的是一位老道士,他看到站在路旁观看的官员,便派人去询问,当他得知这位就是远近闻名的文坛大师龚自珍时。连忙放下手中的神棒,走过来向大师行礼,并再三恳求他代写一篇祭文。龚自珍推托不下,拿过笔来,眉头一皱当即挥毫泼墨,写成七言绝句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成下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9、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10、 (诗易合参)魏了翁:“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
11、但此后两年的会试,他统统落榜,只好先谋取了一个国史馆校对的官职。他屡败屡战,直到1829年(37岁),龚自珍在第六次会试中,终于考中进士,任内阁中书。1835年(43岁),龚自珍先后任宗人府主事,主客司主事等。1939年(47岁),由于得罪了军机大臣穆彰阿,主张“更法”的龚自珍被迫辞官离京。
12、清朝经历了百年的发展,早已经积弊重重,反过来经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的欧洲生机勃勃,各种技术日新月异,大航海带来的经济利益武装船舰到处横冲直撞。当来到东方的时候,严重挑战清朝在东亚的地位。
13、王振羽,这是一名具有史学能耐的作家。他用20年时间深入研究龚自珍的诗文。他将龚自珍的所有诗文一一摊开,反复推敲咀嚼,身临其境地去品味龚自珍在作文时的复杂心绪。
14、请发邮件至:shudan100@qq.com
1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创作背景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官南归,回归故里,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与吴虹生书》),写就巨型组诗。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赏析这诗是诗人的代表作品,是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反映了自己生平、思想、交游、宦迹、著述的丰富阅历,标志着诗人认识社会和批判现实的能力,在晚年已臻新的境界。
16、他至死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政见,一腔爱国的热忱终归付诸于一坯黄土。
17、古诗赏析:在这首诗中,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深表痛心,急切地希望社会变革的到来。
18、同样让人爱不释手的是,《龚自珍传》飘金硫酸纸护封、芸萱特种纸内封;烫金、烫黑工艺;80克纯质内文纸。
19、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0、龚自珍出身官宦世家多次针砭时弊,指出国家的危机,可他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自己也没有能担任什么要职,可他还是非常爱国,但是报国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