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文流言
1、“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从前的文人是靠着统治阶级吃饭的,现在情形略有不同,我很高兴我的衣食父母不是“帝王家”而是买杂志的大众。
2、后来,这少女被恶亲戚拐卖到外乡,然后又经历几次转卖,半生经历无数惊险风波。
3、“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式前者的底子——虽然这种安稳常是不完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时候就要破坏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好的作品,还是在于它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没有这些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自己的文章》
4、这钱不仅仅能买到想要的东西,更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和自由。
5、相较于小说的隐晦与曲折,张爱玲的散文有种迎面扑来的生活气息,直接而清晰,能让人在她缓慢的讲诉中感到趣味。生活阅历和学养把张爱玲塑造成了一个现代都市小市民,她用小市民的视角打量社会人生,形成率真世俗的文风,加之精致华美的语言、游走其中的苍凉和深刻的人生感悟,让很多人爱她的散文超过小说。
6、茅盾: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人格”|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1)
7、张爱玲说,她自己也在炮火中读《官场现形记》。比起对战争的恐惧,她更担心的是剩下的时间够不够容她读完这本书。(张爱玲散文流言)。
8、③:忽略其艺术表达的创造性,满世界套用其奇言妙语;
9、来源: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10、陈思和著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11、”我母亲是个清高的人,有钱的时候固然绝口不提钱,即至后来为钱逼迫得很厉害的时候也还把钱看得很轻。这种一尘不染的态度很引起我的反感,激我走到对面去。因此,一学会了“拜金主义”这名词,我就坚持我是拜金主义者。
12、这一幕深深印在她的脑海,也重重伤害了她幼小的心灵。
13、在这本散集中,她不仅谈论读书作画,也谈日常生活。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真实、更有温度的张爱玲。
14、对于我,钱就是钱,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15、1976年3月,张爱玲小说散文集《张看》由香港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装帧由张爱玲亲自设计,前勒口印上了“封面设计:张爱玲”字样。封面图案由桔黄和粉红两色组成,书名竖排近书口,作者名为张爱玲签名式,而书名和作者名右侧上下贯穿一黑长条,内有一只眼睛,正暗合作者“张看”之意。5月,经宋淇安排,《张看》马上由皇冠推出台湾初版,装帧完全沿用香港初版的设计。換言之,《张看》台版初版装帧设计也出自张爱玲之手,时在1976年5月。
16、文研青年会员群暑期现当代作家专题研讨活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第四次研讨关注现代重要作家张爱玲,主要围绕张爱玲创作风格以及“张爱玲热”等重要议题展开讨论与梳理。
17、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我母亲怪我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个纪念,可是我不像她那么富于情感。对于我,钱就是钱,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18、1931年,张爱玲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随白俄罗斯练习钢琴。1932年,母亲去往法国,张爱玲首次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于圣玛利亚校刊。1933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1934年父亲再婚,后母为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并迁回麦根路别墅。张爱玲写《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但是皆未发表。1936年,母亲携美国男友返回上海,张爱玲在《凤藻》上发表散文《秋雨》。1937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校刊《国光》半月刊发表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评张若谨小说《若馨评》。在《凤藻》发表《论卡通画之前途》。后与后母因一点小事发生口角,被父亲责打,并拘禁半年。1938年年初,张爱玲趁夜逃到母亲家(详见张爱玲自传散文《私语》)。同年张爱玲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得第一名。
19、读《小团圆》,对于不了解张爱玲的人来说,很难真正理解。谈到该书,张爱玲说:“看过《流言》的人,一望而知里面有《私语》、《烬余录》(港战)的内容,尽管是《罗生门》那样的不同。”可见,要想读懂《小团圆》,必要熟悉张爱玲散文。张爱玲的所有散文,主人公都是张爱玲自己,这里有她一生的经历与感受。
20、读到这一段,我们大都愤愤不平,觉得旧家庭的专制,真是无孔不入,儿子取个无伤大雅的别号,父亲也要干涉,何况这别号的命意充其量不过是欣赏自己的老婆,更何况这两个老婆都是父亲给他娶的!
21、她也在《童言无忌》里这样写道:在她的窘境中三天两天伸手问她拿钱,为她的脾气磨难着,为自己的忘恩负义磨难着,那些琐屑的难堪,一点点毁了我的爱。
22、“姐儿爱俏”每每过于“爱钞”,于是花钱的大爷在“乌龙院”里饱尝了单恋的痛苦。剧作者以同情的笔触勾画了宋江——盖世英雄,但是一样地被女人鄙夷着,纯粹因为他爱她而她不爱他。最可悲的便是他没话找话说的那一段:
23、1967年,张爱玲任纽约雷德克里芙女子学院驻校作家,并开始英译《海上花列传》。《半生缘》在香港《星岛晚报》和台北《皇冠》杂志连载。同年,赖雅去世,享年76岁。
24、赵树理:一个“文摊作家”的生命浮沉|现当代文学专题研习(03)
25、好在,张爱玲一早就有了自己赚钱的本事。中学时代的她便用自己的漫画作品,得了报馆五块钱的酬劳,她马上用这笔钱买了一支喜欢的唇膏。
26、这样常年走的路,因为太熟悉,太司空见惯,早已对周边的事物视而不见。
27、而且大众是抽象的。如果必须要一个主人的话,当然情愿要一个抽象的。
28、4:分析张爱玲的小说与中西小说的关联。(北京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