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战争对人民伤害的诗句
1、倭之内犯,皆土贼为之向导。如永宁卫之陷则泉贼李仵观、江益疯等诱之也。永春之攻则谢爱夫、黄元爵等诱之也。浦城之寇则饶城张琏、萧晚、林朝曦等诱之也。
2、 已拼薄命付危疆,生死关头岂待商?二祖江山人尽掷,四年精血我偏伤。羞将颜面寻吾主,剩取忠魂落异乡。不有江陵真铁汉,腐儒谁为剖心肠?(描写战争对人民伤害的诗句)。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唐)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5、○唐·李颀《古意》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榆关:边塞。
6、两句说号角声音悲切,战士心情沉重。○唐·杜甫《后出塞五首》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群胡:指安史叛军。
7、答案: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已经受到严重的核辐射伤害,这将是他身体健康的巨大转折。这次他要特别留下一张纪念照,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他生前少有的照片了,给大家留下纪念和激励。
8、○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寄高三十五记》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寄高三十五书记》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辚lín辚:兵车隆隆声。萧萧,战马嘶鸣声。
9、○唐·杜甫《后出塞五首》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寂寥:寂静无声。○唐·杜甫《后出塞五首》悲笳敷声动,壮士惨不骄悲笳:悲切的号角声。
10、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描写战争对人民伤害的诗句)。
11、B.他炯炯有神地弹奏着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
12、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13、躞蹀青骊马,往战城南畿。——(南北朝)吴均《战城南》
14、(3)作为一个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的中学生,你对如此盛大的活动一定给予了热切的关注,请你也针对“3”胜利日大阅兵活动发表你的感言。(至少用上一个成语)(4分)
15、由于艾青所处的时代并不平静,战争的声音充斥着20世纪三四十年代,而艾青心中又充满对祖国的忧患之情,所以他的诗歌创作有着"忧郁""忧伤""悲哀"的感情。虽然深处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他仍对光明存有孜孜不倦的、热烈而深沉的向往、追求以及讴歌。所以太阳和土地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两个主要意象和主题。
16、材料二 二战时期某年度亚洲部分国家死亡人数统计表
17、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18、 明清世变下的战争诗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厚重的一页
19、忠祠碧血千秋在,暗淡苍穹百万星。岂忍入侵魔焰狂,誓倾热血挽危亡。
20、 千里吴封大,三州震泽通。戈矛连海外,文檄动江东。王子新开邸,将军旧总戎。登坛多忼慷,谁复似臧洪?
2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22、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23、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24、意思:死尸交叠,弄得草木中腥气弥漫;鲜血遍流,将平川广野染成了红色一片。
25、絮:整理缝制。○唐·李白《子夜吴歌四首》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有限:有限度。
2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7、就像恶一旦确立,不管是既定的还是想象的,总会出现同样既定或是想象的善,与之相对立。
28、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29、谢轶群,1976年11月生,安徽潜山人。2009年硕士毕业于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现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公共教学部。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文艺评论、学术论文、文史随笔、文学作品等百余篇,并被多家报刊、网站转载;出版《千灯有影:文化批评论集》《流光如梦:大众文化热潮三十年》等著作三部。
30、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边笛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胡儿双泪下,汉塞一龙鸣。
31、 此时正是隆武元年(1645)与隆武二年(1646)交替之际,节日的灯火耀眼夺目,热闹非凡,相形之下,作者身处天寒地冻的南京,心境也是一片凄清孤寒:他抗清之时,势单力薄,隆武朝中掌握兵权的郑芝龙等将领均在观望形势,拥兵自重。激于义愤,他自请出师,到江西招纳门生组织义师抗击清兵,最后兵败被俘。生死存亡之际,他所“遗恨”的不是个人生命的忧患,而是匡扶君王大业的愿望未能实现。正是这般博大深沉的家国情怀,才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使得他蹈死赴义的气节在三百多年后仍令人感慨不已。
32、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赏析: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33、答案: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34、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韩为什么要“驻守荒原”?(4分)
35、时间内外的变形与重生——读段爱松《罪赎》/山 尹(附小说节选+创作谈)
36、(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松浦贼复自温州登海,历奉化,犯余姚,卢镗遇于丈亭,令所部兵能倭语者给贼曰:“余姚兵盛,不可敌,吾等宜南行。”
37、译文:去年在桑干源打仗,今年转战葱河河畔。曾经在条支海中洗过兵器上的污秽,也在天山草原上牧放过疲惫的战马。这些年不断地万里奔驰南征北战,使我三军将士皆老于疆场。
38、 诗歌是中国古代传统文人惯用的一种记忆方法,它使历史沧桑和意义得以记录、保留和流传。明清世变的风云变幻,激发了诗海的浪潮,这一时期数量庞大的战争诗共同勾勒了明清之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诗人们以诗歌的艺术形式,生动地描绘了他们亲历的历史,承担起记录战争、反映历史的文学使命。不少诗人亲临战场,耳闻目睹战争实况,他们的诗作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景况的方方面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为后世深入了解明清之际的历史细节提供了旁证。比起史籍的记载,这些丰富的战争诗也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诗作中往往融入了诗人对战争、社会和历史的思考与想象,兼具诗意与哲理,某种程度上也见证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史。
39、所以,从徐渭《龛山凯歌》所描绘的战争情况来看,龛山之战是颇为艰难的一次战斗,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耗费了不少的兵力,以致需要本来在川沙抗倭的胡宗宪亲自调动军队予以反击。但是,龛山之战的胜利颇具历史意义,是倭乱猖獗正炽时期久攻不下的一次有力反击,鼓舞了士气,彰显了军威和国威。
40、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唐)卢照邻《战城南》
41、我们这次的书单年龄从4岁一直到14岁+,分为4-8岁、8-14岁和14岁+,三个年龄段。我们会讨论战争的残酷和荒谬,以及为什么会有战争?
42、(1)这段文字节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文段中与祥子对话的老头子是谁?(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