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简介200字
1、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居里夫人简介200字)。
2、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骑车、骑马。
3、居里夫人在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几乎无人不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她为一战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4、见我对吴健雄如此感兴趣,明德小学的校长又特别地送了我一本由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江才健先生撰写的《吴健雄传》,晚间灯下,坐在吴健雄曾经住过的房子里,伴着长眠着吴健雄英灵的墓地,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记载着吴健雄生平的传记:拂去重重的历史尘埃,一个已经属于历史的人物穿越了近一个世纪的烟云所留下的勇毅而坚韧的足迹,一下子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5、尽管痛苦万分,可她并没有被击垮。她想起皮埃尔有次在闲谈时说过的一句话:
6、内容简介:在今天的世界上,不知道居里夫人的恐怕不多。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门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7、居里夫人的全名是玛丽亚·斯科沃多夫斯卡·居里,是波兰人的后代,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华沙。
8、内容简介:画家韩斡从小爱画马,他画的马,神采飞扬,却总是被马缰拴着,因为,他画的马具有奇特的魔力,会从纸上跃然而出。大将军听说后向韩斡索要神马,于是一匹俊美非凡的马从韩斡的画上跃下,它不喝水,不吃草,它奔跑起来时,像飞一样,它带着将军所向披靡、驰骋沙场。然而,神马看到了那么多杀戮、死伤,他沾满了鲜血,他越来越悲伤,他悄悄到回到了韩斡的画上…这一本书,用的就是画家韩斡画马的工笔画法,温润的黄色底调。内容的前半部分画风细腻、儒雅,所见是丰润的俊马,而随着故事的进展,内容的后半部分刚烈、悲怆,所见是桀骜洒脱的烈马。最难忘是神马在疆场厮杀时一双流泪的眼,充着血,无奈、悲凉。
9、在冷战时,该杂志试图扮演一种超于铁幕的角色,向读者提供关于一个国家的自然与人文的客观均衡的观点。杂志在不同的地点印刷,其中包括德国的柏林,奥地利,苏联和中国,在关于美苏太空竞赛时,国家地理主要集中在当时的科学贡献上而避免涉及同军备竞赛联系的核武库的扩张。
10、内容简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Antonpavlovichchekhov,1860-1904),19世纪俄国小说家、戏剧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187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904年7月15日因肺炎逝世。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坚持批判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忠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现况。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11、居里夫妇的实验室条件极差,夏天,因为顶棚是玻璃的,里面被太阳晒得像一个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冻僵了。居里夫妇克服了人们难以想像的困难,为了提炼镭,他们辛勤地奋斗着。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实验,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废矿渣放入冶炼锅熔化,连续几小时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材料,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
12、后来,玛丽亚上学了,她不但十分聪明,学东西的速度远远超出常人,而且她学习时的专注程度也是无人能比。
13、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
14、于是,她为150名妇女开设了X射线学习班,并让女儿伊蕾娜来到战场,继续管理X射线仪。然后她又取回了自己的镭元素,并开始收集放射性气体(氡),制作空心针,用来为感染组织消毒。
15、居里夫人的原名叫玛丽·斯科洛多斯卡,1867年,她出生于波兰首都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中学的物理老师,母亲是女子学校的一位校长。父母亲对待教育事业严肃认真、兢兢业业,这样的家庭环境培养了玛丽爱学习的好习惯。玛丽有兄弟姊妹5个,九岁那年,她的母亲得了不治之症,离开了人世。自此她的父亲一个人养育5个孩子,再加上当时战乱的社会环境,家庭的经济条件变得非常拮据,这让少年时期的玛丽在承受丧母之痛的同时,还要考虑家里的生计。尽管以名列前茅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了,但她选择了回家帮衬父亲养家,同时也为了帮助姐姐去法国求学,她便去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这份家教工作在遥远的农场里,身处异乡,条件艰苦,但玛丽一边教农场的孩子,一边坚持自学。为了生活,这份家教工作她坚持了三年半才回到华沙。
16、有一年的春天里,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这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17、居里夫人在战场上生存下来,然而她所受的X射线最终导致她因病去世——多年以后,她患上了再生性障碍贫血,这是一种可能由高辐射产生的血液疾病。
18、最终她恢复过来。强悍的意志和工作让她再度站了起来。在这之后她持续工作了22年,继续为法国和世界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玛丽亚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国家的这种悲惨处境,但当时年龄尚小的她对此根本无能为力。
20、丈夫去世后,玛丽·居里的生命一度陷入了冰河状态。直到保罗·朗之万——另一颗伟大而聪颖的头脑,介入了她的生活。朗之万是热爱玛丽·居里的——当然,他的离婚失败了。同时他还愚蠢地让自己的妻子拿到了玛丽·居里写给他的情书,这些情书最终被公布给了报社。玛丽·居里在45岁的这年,陷入了身败名裂的低谷。
21、她视金钱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将那些奖章送给六岁的小女儿当玩具享年67岁,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是她是关键的一人,她从一个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22、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教师。但是渴求知识的愿望从未改变,但带着殖民枷锁和封建镣铐的波兰,大学是不收女生的。
23、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1934年7月4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世长辞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24、居里夫人本名叫做玛丽·居里,在1867年11月7日的时候出生于华沙,是法国著名的波兰籍科学家和物理学家,化学家。
25、可有一天,一本小说重新唤醒了玛丽亚。她再次做出决定,回到了华沙。
26、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Skłodowska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27、事实上,贝克勒尔对天然放射性的发现固然功不可没,但他之后并没有做出有重大意义的研究和理论成果。主要的工作,还是居里夫妇做的。
28、只要玛丽亚投入到一件事情中去,就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能打扰到她。或许这种惊人的专注也是她后来成功的原因之一。
29、根据《吴健雄传》记载,吴健雄的父亲吴仲裔先生不仅思想进步,而且有胆有识,少年时代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时就参加过学潮,后又转入了蔡元培先生创办的爱国学社,得以与当时社会上广受敬重的蔡元培相识。1903年,震惊全国的《苏报》案爆发,章炳麟、邹容等革命d人遭清廷逮捕,蔡元培受牵连,流亡青岛,吴仲裔也因而辍学。《苏报》案缓和后,蔡元培重回上海,吴仲裔再去晋见,并加入报纸工作,宣传革命思想。1907年,吴仲裔参加了由他的父亲吴挹峰等人发起的“体育会”,厉行强身报国之志。1908年,年仅20岁的吴仲裔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次年又加入“上海商团”,学习军事技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上海商团亦在光复上海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反对袁世凯----有意思的是,多年以后,吴健雄在美国结婚成家,丈夫就是袁世凯的嫡孙袁家骝-----窃取革命成果的“二次革命”中,吴仲裔亦加入了进攻上海制造局的行动,夺取军火库。“二次革命”失败后,吴仲裔回到了太仓浏河老家,并在那里创办了“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自任校长,从此投身于家乡的教育事业。也许,从推动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角度考察,吴仲裔的所作所为远远不及那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比如孙中山、毛泽东等来得重要、外显。然而,历史的发展决不仅仅是由一两个杰出人物所决定,历史的发展同样也是多种平行四边形合力的总和,并且,在历史发展的诸多复杂因素中,像吴仲裔先生们所起的作用虽然比较细微,但却更恒久、更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吴仲裔,以及许许多多和吴仲裔一样从“人杰地灵”、并且由于“人杰地灵”而得时代风气之先的江南小镇走出来的热血青年,为了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有过的种种呐喊、寻觅与行动,尽管已经为许多更为重大的、丰富多彩的历史表象所掩盖,但却功不可没。小而言之,他们直接召唤了吴健雄这样的青年的崛起,不仅造福着民族,而且造福着整个人类;大而言之,他们构成了任何社会都不可缺少的健康的细胞,只要一个社会的肌体里还存在着这样的细胞,这个社会就不会消亡,就充满希望。具体一点说,如果没有千千万万像吴仲裔先生这样平凡而普通的人物坚韧而勇毅的努力,今天的中国以至整个世界呈现给我们的,肯定就将是完全另一番景象了。
30、 少女时代的吴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