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曾国藩家训16字(摘抄好句55句)

曾国藩家训16字(摘抄好句55句)

曾国藩家训16字

1、 第二个方面是:在自己困难的时候,遇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他刚好也遇到了困难,这个时候,不管自己如何拮据,都要先去帮助那个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所谓人情债不能钱,这笔钱就不能省。

2、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曾国藩家训16字)。

3、沉迷于过去的成功中会让人止步不前,沉迷于过去的失败中会让人意志消沉。成大事者不为未来犹豫,不为过去纠结,活在当下,专注于眼前!

4、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欲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5、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6、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他应是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大书家。

7、曾国藩的治家与处世交友理念,他言传身教的影响着整个家族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家族后辈涌现出众多有才能的人。其大儿子曾纪泽,为清代著名外交家,曾先后出任驻英、法、俄大臣,在回收伊犁等外交事务上都有重要贡献。二儿子曾纪鸿,曾任兵部武选司郎官,但不热爱仕途而酷爱数学,而且自学成才,著有《对数评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为近代著名数学家。其孙子曾广铨任兵部员外郎,后官至外务部左丞;孙子曾广銮则督察院左副都御史;曾孙子曾约农,则为教育家,后来成为东海大学在台复校后首任校长。曾国藩的家训对整个家族的影响可谓是深远,勤勉好学的风气一直在家族中延续,家庭团结和睦更为人所称赞。

8、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曾国藩曾国潘家训中关于家庭的启示句子曾国潘家训中关于家庭的启示句子(篇一)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曾国藩

9、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10、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11、曾经的辉煌只是一段过去,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垫脚石,曾经的失败也不必过多放在心上,从中吸取经验,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12、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13、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14、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15、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6、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

17、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俭以养德,节俭、俭朴才有利于我们养成高尚的德行。奢侈最终会让我们私欲膨胀,狂妄纵欲,最终使人虚弱。

18、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19、清代第一才子纪晓岚家教很严,对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四宜是: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20、“四戒”与“四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相补充,相映生辉。既告诉了后人什么不该做,又告诉了后人应该怎么做。

21、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22、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23、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24、曾国藩平时只穿家人为其织的土布衣服,不着绸帛。吃饭上,曾国藩每顿饭只有一个菜。“每食仅菜一品”,被人们称为“一品宰相”。

25、以上可见曾国藩十分的俭朴了,而他的子女也一并保持着这种俭朴的家风,个个混的十分有出息,跟那些吊儿郎当的富二代十分不同。

26、曾国藩当总督时,三弟曾国荃也当了巡抚,家中客人、子弟增多,房子不够住。其九弟便新建一屋,花了三千串钱。曾国藩知道后,写信责备九弟:“新屋搬进容易搬出难,吾此生誓不住新屋!”此后,终其一生未入新屋一步。

27、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28、曾国藩始终坚信:一勤天下无难事。从小时候的勤奋好学一直到在军营中,要求着自己不管是什么样的恶劣天气和环境,都一定要早起,“闻鸡起舞”;曾国藩将勤发挥到极致,真不愧为“千古第一完人”。

29、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长沙府湘乡人,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30、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31、凡与人交际,当求其诚信之素孚;求其协助,当量其力量所能为

32、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33、自1976年以来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江海学刊》等海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参与主持整理《曾国藩全集》,并独著、合著、主编出版《帝王家训》、《名臣家训》、《曾国藩的幕僚们》《曾国藩家族》等近20本图书,其中大量论点多次被学者或研究人员引用。

34、在穿着上,曾国藩和他的家人穿着平常老百姓一样的粗布衣服,只有一件天青缎马褂在新年和重大庆典上穿上;在饮食上,曾国藩不像其他当官的那样,满桌子山珍海味,而是每顿饭只有一个菜,这怕是搁在寻常百姓家也十分难得;在居住上,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出钱让曾国藩把旧宅翻修一下,被曾国藩霸气拒绝。

35、事后论人,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毋将智人说得及愚。局外论人,每将难事说得及易。

36、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

37、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38、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女儿做得比父亲期望的更好。

39、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40、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曾国藩

41、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扩展资料:曾国藩简介

42、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

43、勤于学习、勤于工作、勤于开拓。人的才能、技能都是“用进废退”。越是勤于练习,技能越纯熟。

44、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

45、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有曰高明,曰精明。

46、他潜心治学砺志,使他饮誉士林;他投笔从戎,奏陈时弊,敢于直面现实,赢得“中兴名臣”的美誉;也正是由于他顺应世界,首倡洋务,而为中国揭开了近代化的序幕……

47、《曾国藩家训》是根据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书、家训等史料整理而成,分为悔弟篇、戒傲篇、谕儿篇;体现了曾国藩在修身治学、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等方面的过人之处,书信文字朴实,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48、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49、生活充满了未知,好事发生,我们自然会欣喜,若是运气不好,也无须怨天尤人,坦然面对即可。既然无法改变事情的发生,那么最好的方式就去主动顺应它,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解。

50、孙辈中,曾广钧23岁即中进士;第四代,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教育家;第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曾氏五兄弟,香火延续至今已是第八代。近两百年,可谓无一废人。

51、 .............................................................

52、曾国藩经常在信中教育兄弟,对诸弟们的倾轧,曾国藩回道:“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曾国藩

54、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