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国学经典名句500句解释(摘抄好句85句)

国学经典名句500句解释(摘抄好句85句)

国学经典名句500句解释

1、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

2、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易经》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5、2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6、2柴门闻狗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4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清•曹雪芹•红楼梦)

8、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9、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国学经典名句500句解释)。

10、《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先从忧患方面考虑诸事的人,尔后就会享受到乐事,而先从快乐自在方面考虑诸事的人,尔后就要承受忧患之事。

11、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12、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

13、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14、(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倚(yǐ):倚靠。伏:潜伏,隐藏。

15、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东晋·陶渊明·杂诗)

16、2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唐·杜甫·恨别)

17、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18、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1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2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道德经》

21、(解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22、聪明人想了一千遍也有错误的时候,而愚蠢的人(平凡的人)想一千遍也有正确的时候,意思是:看问题要一分为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始终正确的人和事。

23、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晏殊•醉翁亭记)

24、10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国语》

25、(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26、(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27、(译文)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29、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0、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1、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2、3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

33、40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34、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35、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36、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38、因为要参拜那些剥削百姓的高官而伤心,因见到他们鞭打凌辱老百姓而悲伤。

3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40、(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4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42、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43、3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44、4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45、2今夜偏知春意暖,虫声新透绿。(唐·刘方平·夜月)

46、10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47、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宋•欧阳修•蝶恋花)

48、3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朱熹·读书之要)

49、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50、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5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52、(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53、(译文)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54、(道和名)同根同源但又有不同的名字,非常玄妙,我们应该了解万物规律的起始点。

55、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五道德品质的培养很难,而堕落却很易。

56、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57、(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58、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59、0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60、三生万物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天地人谓之三才,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好育之恩,人有好奋斗的精神。三者合遵守自然法则,遵守道的力量,世界才能兴旺发达,人民才会安居乐业,幸福快乐。

61、40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62、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

63、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6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6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66、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67、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俞文豹·清夜录)

68、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69、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70、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71、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72、(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73、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74、4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宋·李清照·渔家傲)

75、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76、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心细至极,而后能胜任天下的大事。

77、1茕茕(qiong)孑(jie)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78、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7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0、1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81、内不自诬,外不诬人。出处:《韩诗外传》意思:做人做事既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

82、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83、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唐李白江上吟)

84、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