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简介100字
1、"你在这世界上竟没有一个朋友吗?"
2、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 《苦行记》
3、这一年的冬天,他以《马克·吐温之夜》的节目,巡回于美国各地讲他那独特的笑话。一天晚上,节目就排在美人居住的城市。那晚上,马克·吐温单恋已久的画中人和她的哥哥也来欣赏他的笑话。晚会之后,他应邀到她家去作客。座中他谈笑风生。那画中少女也为马克·吐温的才华所打动。
4、“名声”如同是蒸气,“声望”如同是意外,在地球上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是被遗忘掉。(马克吐温简介100字)。
5、1878年春—1879年夏 全家往欧洲旅行,特别是游了德国。为《国外旅游记》收集了材料。
6、有一次,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航行时,认识了一位少年旅客,在少年的船舱里发现了一张很美的少女的画片,那是少年的妹妹奥丽薇亚·兰敦。他一见之下大为倾倒,后来趁少年不在舱中时,便用钓鱼竿把画片钓出来。从此早晚欣赏,决心娶画中人为妻。
7、(3)哈克贝利•芬:圣比得堡镇上公认的“野孩子”,父亲是个酒鬼,不受约束,但秉性纯良,是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儿;汤姆与他关系最要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后因救了道格拉斯寡妇一命而被其收养。
8、(8)莫夫•波特:一个“酒鬼”,为了挣钱买酒喝而去帮年轻的鲁滨逊医生盗墓,结果被同伙印第安人乔陷害,被诬陷为杀人凶手,后由于汤姆的勇敢作证才得以洗脱罪名。
9、良好的教养在于隐藏我们对自己较佳的评价,以及隐藏我们对他人较差的评价。
10、2006年,马克·吐温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
11、马克·吐温与生俱有的幽默感承自他的母亲。据说他的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至于母亲,他曾这么形容过:“每当我母亲说出一句极富幽默感的话时,她都会装出一副并不觉得有什么幽默的样子,这种才能在男性来说已不多见,在女性更是绝无仅有。”得自于他母亲的幽默才能,使马克·吐温的演讲几无例外地充满幽默感,因此演讲费也是他收入的一大部分。他母亲的个性相当温和,从未打死过一只苍蝇,如果所养的猫咬死了老鼠,她会对那只猫施以惩罚。有一次,母猫生了好几只小猫,家里实在养不了那么多猫,不得已只好把它们放入水中,让它们溺死,据说为减轻小猫的痛苦,他母亲还特地将水加温,才把它们放进去。
12、马克吐温在1867年写下一封信,信中说:“我只知道,或者只感到,我急不可耐地需要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旅行能带给马克吐温创作的灵感,所以他无法停下脚步。
13、20世纪初,马克•吐温发表了一系列反帝政论:《使用私刑的合众国》、《给生在黑暗中的人》、《为芬斯顿将军辩护》、《战争祈祷》等。在这些论文中,作者控诉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同情并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斗争。随着作者对社会现实认识的深化,他的幽默风格逐渐从滑稽趋向讽喻 ,开朗活泼的心情也逐渐变为忧郁愤慨,这在他后期反帝政论中尤为明显。在《什么是人》 ,《第44号,神秘的陌生人》等作品中还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悲观情绪。
14、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打“√”,不正确的打“×”。本课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
15、为什么叫它"冈朵拉"现已无从考证,可能源泉自希腊语的kondyle,意为轻快小舟;或者kondoura,一种船的名字;也或许来自拉丁语的cymbula,即小船。贡多拉是由威尼斯的工匠按照古老的口传工艺制造的。这种小尖舟古时候并不完全像今天这个样子。15世纪和16世纪的绘画所描绘的那时的贡多拉比较扁平,船尾和船头也不像那么高。船旁边沿绘着鲜艳的图案,有的还装点着昂贵的饰物。名门贵族则以此炫耀门第、互相攀比。
16、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17、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8、少年时代的马克·吐温非常讨厌学校,他认为学校是夺取自由的地方,他只想在森林中走动,想到密西西比河边探险,而学校的那栋小木屋却阻碍了他的行动。
19、《竞选州长》,英文名《RunningforGovernor》,淋漓尽致地暴露了西方资产阶级“自由竞选”的黑幕,愤怒地撕下了美国统治阶级所标榜的“自由”、“民主”的假面具,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政d及其代表人物的卑劣行迹和丑恶灵魂。
20、精彩片断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
21、虽然在一切的成长物中,爱情看上去是最快的,究其实却最迟缓。男男女女没有一个人晓得什么是十全十潜的爱,除非一直到他们结婚了二十五年之后。
22、( )( )昏迷 ( )( )倾听
23、1876年夏 马克·吐温开始写《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地点在夸雷农庄。
24、马克·吐温出生于米苏里州佛罗里达一栋只有两个房间的狭窄房子里,他童年所住的房子,现在的农夫可能还不屑于当作牛棚或鸡舍使用。他们一家七口人就是生活在这种犹如奴隶住处一般的地方。他刚出生时身体非常孱弱,甚至被认为可能熬不过那年冬天;可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他安然地逐渐成长,但却又成为一名令人头痛的问题儿童。根据他母亲的说法,后来出生的六个孩子加起来,都没有他那么会惹麻烦。他最擅长的就是恶作剧,非常不喜欢上学,时常逃学到密西西比河,乘着木筏到遍布于河中的各个神秘小岛去,或者坐在岸边望着密西西比河波涛汹涌的雄伟景观,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中。他曾有九次几乎溺死在河中的经验,但仍乐此不疲地在河流附近玩印地安人或海盗的游戏,或进入洞穴探险、吃乌龟肉,或乘着木筏顺流而下到离家好远的地方,这些点点滴滴的宝贵经验,终于促成两部不朽名著的诞生。
25、在纽约一家杂志发表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使他全国闻名。此后经常为报刊撰写幽默文章。
26、他的文学生涯很长,因此发表过的作品也有很多。作品大致分类:
27、(1)汤姆•索亚:原名托马斯•索亚,一个聪明活泼,富有正义感,而对家庭、学校和教堂却充满了反感的小男孩;厌恶枯燥的功课,骗人的教义和死板的生活环境,梦想当“海盗”,一心追求自由和冒险的生活。
28、永远说实话,这样的话你就不用去记你曾经说过些什么。
29、到了70岁,他认为活这年纪应该随心所欲地做些自己喜欢的事,于是订做了十几套白色西装和100条白色领带,全身所穿的都是白色。他甚至还有一整套的白色礼服。
30、前不久儿子给我传过来一篇马克·吐温的讽刺短文“金喇叭”,看后让我忍俊不禁,应该说,这篇“金喇叭”对美国式民主的讽刺可谓是入木三分。文章大意是:一个美国探险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汪汪国,他问汪汪国国王是否允许言论自由?国王回答说:“当然允许,我的国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我们国家的决策都是根据民意来决定的。”探险家问:“你们是怎么了解民意呢?”国王说:“这很简单,每当有问题需要解决,就把国人召集到我的大殿上,听吹喇叭声音的高低来决定国家的政策。”探险家觉得这很有意思,也很好奇,想实际感受一下。第二天,汪汪国的国民不分贫富,都被召集到大殿上,来决定一件大事。众人到齐后,富人和穷人分立在大厅两边。国王先举起右手,喊道:“赞成的,吹喇叭。”四个富人举起金喇叭,拼命地吹起来;随后国王又举起左手,喊道:“反对的吹喇叭。”穷人这一堆人里,无声无息。就这样四个金喇叭的声音决定了国家政策。
31、
32、为路上捡到的一张纸片感动,终而成为世界大文豪。他是诞生于美国的一流人物之他的一生曾被好莱坞拍成电影,因为他是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也是拥有最多读者群的幽默作家。他就读的学校只是一栋圆木小屋而已,而且到了12岁就不再上学了,这也是他唯一所受过的正式教育。虽然如此,他却获得牛津大学及耶鲁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并和世界各国的一流学者交往。他从著作所获得的收入有数百万元之多,以一枝笔赚这么多钱的作家,除他之外可能别无第二人。他去世后到现在虽已经过数十年,但因版权税、电影版权费及收音机广播权费等,使得他的遗产仍然相当可观。这位作家的本名是沙缪艾尔。克雷门兹,但世人熟知的则是他的笔名——马克·吐温。
33、出版《贞德传》,它描写15世纪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的一生。
34、人生在世,必须善处境,万不可浪费时间,作无益的烦恼。
35、塞万提斯和狄更斯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他初期的创作就是从模仿狄更斯的作品开始的。这一时期和稍后一个时期他还尝试着写了一些幽狱小品和短篇小说。正因为有了多年的积累和酝酿,才会有马克吐温初登文坛时的一鸣惊人。
36、1810 与勃勒特·哈特合作写喜剧《阿星》。十二月完成,但两人的友谊从此难以维持。
37、《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哈克贝利是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个勤劳朴实、热情诚实、忠心耿耿的黑奴,他为了逃脱再次被主人卖掉的命运,从主人家中出逃。两个人一起经历了种种奇遇。
38、 这虽然只是一个笑话,但它一针见血,点出了美国民主的虚伪性。美国的民主实际上是被少数富人操控的。民众的投票意向是被舆论牵着鼻子走的,舆论导向在选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举就是造舆论,舆论工具是操控在大财团手里的,你想想,一般民众怎么可能操控得了舆论?西方国家的民众其实只是政客争夺权力的选举机器而已,选举的时候,选民个个都是“上帝”,候选人满嘴的甜言蜜语;选举一过,选民就被撇在一边,弃置如敝帚。
39、绝不要和愚蠢的人争论,他们会把你拖到他们那样的水平,然后回击你。
40、当你为爱情而钓鱼时,要用你的心当作饵,而不是用你的脑筋。
41、Graduallywritingsomeinterestingnovelsbyhand,beganhiswritingcareer.
42、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四次历险。( )
43、刘殿凤《写给我院请缨援鄂的医护》│朗诵寒梅
44、精彩片断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
45、马克·吐温回到密苏里州。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纽奥良的旅途中,轮船的领航员“碧士比”要吐温终身成为轮船领航员。
46、马克·吐温是美国的著名作家,也是一位幽默大师。他娶美人儿奥丽薇亚为妻,颇花了一番心思,几近于无赖。
47、郑敏,任教德胜小学六年级语文,是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他自幼受家人影响,开始阅读古文;后来,名家名著、人文历史、逸文轶事等等,他一一涉猎。经年的博览群书,也使他的语文课堂特别与众不同。他总能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把阅读中的所得、所思、所想应用于教学,为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了解历史的一扇窗,带领他的学生们走向更广阔的精神世界。
48、每个人都是月亮,总有一个阴暗面,从来不让人看见。
49、人类中绝大多数人,不论是野蛮的或是文明的,在暗地里都是心地善良和畏畏缩缩地不敢叫人受苦的人,可是当着一小撮专事侵略和残酷无情的人面前,他们就不敢固执己见。
50、马克·吐温所写的底稿,奥莉薇每一张都看过,而且还为他修改。马克·吐温每晚临睡前,一定会把当天所写的底稿放在妻子的枕边,好让她在睡觉前看一遍。对于底稿中出现的粗俗语句,奥莉薇会一一地加以删除,她希望丈夫的作品是完美无瑕的。不论她如何修改,马克·吐温都是毫无异议地服从。
51、1902 《致坐在黑暗中的人》在《北美评论》上发表。(这是马克·吐温反对帝国主义在世界各地实行侵略的名篇——译者)
52、在没有证据形成意见的时候硬要造成一种意见,是没有意义的。倘使你造一个没有骨头的人,一眼看上去也许栩栩如生,可是软绵绵地站不起来。
53、1825 查尔斯·韦勃出版了马克·吐温的第一本书《卡拉维拉斯郡著名的跳蛙和其它随笔》。
54、旅行是消除无知和仇恨的最好方法,这正是马克吐温在旅行途中的感悟。马克吐温酷爱旅行,他认为旅行是最美好的一件事情,从马克吐温的作品中也可看出,他对旅行情有独钟。
55、1812 《王子与贫儿》出版。出版者为波士顿的詹姆斯·勒·奥斯谷特。
56、有一位牧师在讲坛上说教,马克·吐温讨厌极了,有心要和他开一个玩笑。“牧师先生,你的讲词实在妙得很,只不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见过。你说的每一个字都在上面。”那牧师听了后不高兴地回答说:“我的讲词绝非抄袭!““但是那书上确是一字不差。”“那么你把那本书借给我一看。”牧师无可奈何地说。于是,过了几天,这位牧师接到了马克·吐温寄给他的一本书——字典。
57、欧莱思被林肯总统派去西部内华达领地政府任秘书,他随同前往,试图在经营木材业与矿业中发财致富,均未成功,便转而以写文章为生。
58、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59、几分钟后,他们走进了一个迷宫。东转西绕,可还是没有走出去。眼睛想出了一个办法,向小伙伴说:“有一句话不是这样说的吗?站得高,看得远。你们把我顶上去,我来看看哪里是迷宫的出口。”大家合力把眼睛顶了起来,正如眼睛所料,伙伴们走出了迷宫。
60、通过相关记载得知,马克吐温的足迹遍布澳大利亚、加拿大、百慕大、巴基斯坦、南非、直布罗陀等地。旅行不仅让马克吐温感到惬意,同时也让马克吐温收获了很多惊喜。
61、《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的一部名著。小说续《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主人公换成汤姆的朋友哈克——一个穷苦白人的儿子 。他害怕醉鬼父亲毒打,又受不了保护人的清规戒律,离家出走,半路上遇见黑奴吉姆,两人乘木排沿着密西西比河逃亡,去寻找自由州。哈克虽没有受过教育,爱撒谎,但本性善良,好开玩笑,又富于同情心。一路上吉姆照顾哈克,哈克帮助吉姆匿藏。哈克长期生活在蓄奴州,流行的种族歧视观念常牵制着他。他们越接近自由州,哈克的内心矛盾越尖锐。当时蓄奴州的法律规定,帮助黑奴逃跑是有罪的,他决定写信向吉姆的主人告发。可是一想起吉姆渴望自由,临危不惧 ,而且舍己为人等优良品质,哈克就感到为难,最后终于把信撕掉。哈克的作为表现了作者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书中还描写了南北战争前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人物形象。小说纯粹用美国口语写成,开创了美国文学口语文体的传统。
62、一家当地的报纸提供了一次往地中海地区的轮船旅游。在他往欧洲和中东的旅程期间,他写了1869年收集成的著名旅行信件系列《傻子旅行》。在此期间,他遇见了查尔斯·兰登(CharlesLangdon)并看到兰登姐姐欧莉维亚(OliviaLangdon)的相片,吐温对她一见钟情。
63、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64、故事是在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为大家带来名人马克吐温的故事,快来看看吧。
65、课文中几次历险纯粹是孩子的游戏。( )
66、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特点:如,细节描写传神--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侧面烘托:小镇上人们的表现,有力地衬托出汤姆的冒险与勇敢机智的精神;幽默:如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
67、《傻子出国记》为通讯集,是马克•吐温的旅欧报道。写天真无知的美国人在欧洲的旅游见闻,滑稽、诙谐,表现出美国人在欧洲封建社会及其印记面前的优越感。《过苦日子》是一部回忆录,写作者到内华达找矿经过,其中有不少虚构成分,把艰苦的淘金生活写得生气勃勃,热气腾腾,其间一些夸张 、滑稽的故事表现出马克•吐温的喜剧才能。《镀金时代》是他同邻居、作家查尔斯•沃纳合写的长篇小说,旨在讽刺当时疯狂的社会投机心理。小说的人物有企业家、政客、农场主和小市民。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告诉我们:在那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获得大量财富的是投机商、企业家和政客,小人物永远是在做梦,就像那位塞勒斯上校,发财梦做了一个又一个,可餐桌上“只见冷水和生萝卜”。
68、MarkTwainisthefounderofAmericancriticalrealismliterature.MostofhisworkshavebeentranslatedintoChinese.In2006,MarkTwainwasranked16thintheAtlanticMonthly,anauthoritativeAmericanjournal.
69、70年代初,马克•吐温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薇亚•兰登结婚,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哈特福德。《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密西西比河上》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就是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少年儿童追求新奇、冒险的生活。小汤姆厌恶呆板乏味的小镇生活,包括主日学校的虚伪刻板、守旧的小市民习气、老一套的布道演说……他同小伙伴去岛上“探险”,同大自然融为一体,表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的稚气。《在密西西比河上》回忆了作者当年的水上生涯。大河景色、航运经历、弟弟遇难等真实故事,富有诗意,抒情气氛很浓。书中写到领港员协会的组织和斗争是19世纪美国劳工运动的宝贵史料。
70、1858年,塞勒斯船长发表了一篇预测新奥尔良市将被水淹没的文章。调皮的萨缪尔决定拿他开个玩笑,就模仿他的笔调写了一篇非常尖刻的讽刺小品。谁知这篇游戏文章竟深深刺痛了老船长的心,老船长从此弃笔不写,“马克·吐温”这个笔名也从此在报纸上销声匿迹了。
71、1812 《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由惠勃斯特出版公司出版。
72、马克·吐温的真名叫“萨缪尔·兰亨·克莱门”,马克·吐温是其最常使用的笔名,一般认为这个笔名是源自其早年水手术语,意思是:水深3英尺。
73、出版《艰苦岁月》一书,反映了他在西部新开发地区的生活经历,其中记载了一些奇闻轶事,特别是富有美国西部特色的幽默故事。
74、 国王说:这倒很新鲜,请问,谁拥有这些报纸,杂志和电台呢?
75、60年代末马克•吐温到了东部之后,发表了《傻子出国记》、《过苦日子》和《镀金时代》三部长篇作品。
76、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77、184 马克·吐温重访密西西比河上,以便为其《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的下半部收集材料。他遍访密西西比河流域,一直到五月底。
78、这样的特质可使友谊维系终身——只要不想对方借钱。
79、马克·吐温(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曾被誉为“文学史上的林肯”。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代表作品有《艰苦岁月》、《汤姆·索亚历险记》、《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80、(主播简介):寒梅,原名赵海梅,辽宁省朝阳市人,(梅园之声)平台创始人,(梓墨文学)平台艺术总监,个体经营者,喜欢朗诵,写作,愿用声音诠释您的世界,带您一起徜徉在语言的海洋!
81、如果他当时花500元购买电话公司的股票,现在可能已涨价为数千万元了。但他并没有作这项投资,他把500元借给一位朋友,结果三天后那位朋友宣告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