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意思
1、——突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李大钊早年曾撰《民彝与政治》一文,认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在历史运动中起着决定的作用。他写道:“古者政治上之神器在于宗彝,今者政治上之神器在于民彝。宗彝可窃,而民彝不可窃也;宗彝可迁,而民彝不可迁也。”(《文集》上,第155页)这是充分肯定“民彝”在历史运动中的重大作用。1918年,他还写了《庶民的胜利》一文,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究竟应当为谁而庆祝:“我们庆祝,不是为哪一国或哪一国的一部分人庆祝,是为全世界的庶民庆祝。”(《文集》上,第593页)这些都反映了李大钊的历史观念中民众占有极重要的分量。1920年以后,他的这种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他写的《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平民主义》等文章,就是这种观念对于现实的历史运动的诠释。
2、行千里路|民间“隶变”——人人都是艺术家@筑墓工徒的书法
3、艺术共构|汉家陵阙中的“美学密码”——汉画像砖
4、(总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看古人怎样“写生”?
5、 梁玉珍从未因在战场上受伤而耽误战地报道工作,然而2008年前往黎以战区途中的那次车祸使她落下终身残疾,不得不离开了中东。当时车子撞在护栏上,护栏的金属杆直接从车灯的位置扎进她的脚掌,一直扎到小腿。梁玉珍在icu里躺了5天,醒来见到儿子时还安慰着说到:“别哭,妈还活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梁玉珍就学不会低头,后续治疗的疼痛更是常人难以忍受的。后来回国时,她受伤的腿上已经没有肌肉了,需要进行皮外移植手术,手术一直失败,进行了十几次,还有无数次的清创手术,医生坐在病床前拿剪刀把腐肉一点点剪掉,直到鲜血流出,这个过程甚至没有打麻药。后来,梁玉珍的后遗症使她开始过敏,大米、花生、芝麻、西红柿、黄瓜等等数不胜数,然而经历这难熬的五年的医院生活后,命运还是没有放过她,她又患上了乳腺癌……
6、李大钊/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赠予表弟杨子惠)
7、有一次,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
8、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9、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
10、个人感悟:能从事跟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是人生一大幸事,笔下是勤奋进取的故事,镜头下是值得记录的每一个瞬间。传播最新的讯息,传递最温情的故事,传达最亲切的感动是我责任与使命。
11、年轻的李大钊目睹了帝国主义侵略下祖国危亡的局势和当时社会黑暗的现状,心中无比愤慨,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后,胜利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夺,军阀统治更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百姓的痛苦。
12、 对于梁玉珍来说,新闻是号角,她是战士,她用生命传输真实。梁玉珍曾言,“经历就是经验,没什么大不了的,天塌下来咱就当被子盖。”
13、 (注释)①此联的手迹为北京革命博物馆所藏,据说为章士钊后嗣所献。李大钊同志曾手书此联赠章士钊的妻子吴弱男。章士钊(1882-1973年),湖南长沙人,字行严,清末任上海《苏报》主笔,辛亥革命后,曾任北大教授和广东军政府要职。1924年倒向北洋军阀,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和教育总长,反对学生爱国运动。所办《甲寅周刊》以反新文化运动而著名。抗战期间,任国民政府参政员,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任律师,解放战争后期,曾为南京国民d政府和谈代表团代表之后留北平。全国解放后,担任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1973年赴香港探亲,7月1日在港病逝。②李大钊(1889-1927):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d的创始人之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参加反袁世凯运动,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北大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和《新青年》杂志编辑。写了不少宣传马列主义的著名论文,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后又为中国共产d的创建以及促进第一次国共两d合作积极工作。1927年4月6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14、李大钊的历史观的核心是唯物史观,他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把它系统地介绍给中国读者的学人。
15、1927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他备受酷刑,但始终未吐露半点d的秘密。4月28日,北洋军阀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将李大钊等20多位革命者绞杀于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他临死前大义凛然,毫无畏惧,并高呼:“共产d万岁!”英勇就义,年仅38岁。
16、黎巴嫩以色列冲突爆发时,梁玉珍驻扎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在战场上,没有时间吃东西,也没有什么吃的,只有干面包片;饭店里空空如也,鸡蛋、蔬菜、水果都没有。”只是生存上的苦我们便难以想象,更不要谈她的生命安全一直在受到威胁。
17、1936年,邓拓用文言文写作的历史研究著作《中国救荒史》一书脱稿,这部25万字的著作,是国内首部从社会经济学角度研究中国历代灾荒的实况和救治理论政策的专著。此书1935年开始写作,当时黄河、长江同时于秋季泛滥,中原、江南沦为泽国,灾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邓拓在这一背景下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著成此书。此后,这部《中国救荒史》多次再版重印,成为20世纪乃至今天研究中国救荒思想的权威著作。
18、个人感悟:回首这一年时间,新闻宣传稿件不知不觉投递了86篇,风里雨里节日里,用文字宣扬我们的美好,用键盘敲出内心的荣耀,用镜头拍摄凝聚的情感,用脚步跑出我们的真情。
19、·项目工地也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是我们共同的“梁家河”!
20、这是一首题赠友人,也是邓拓自己用来抒怀明志的诗。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邓拓赶赴晋察冀边区前线任职,担任《抗战报》社长兼主编,后任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在抗战时期办报,艰苦条件可想而知,游击办报是当时邓拓为了方便转移印刷设备而采取的办法,因所有的设备刚好由八匹骡子负责运输,因此又被称为“八匹骡子办报”。邓拓克服困难,闯出一条适合在战争时期办报的路子,在近代中国新闻事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游击办报”,也让d的新闻事业保留了有生力量,在抗战中得到了磨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新闻工作者。邓拓用笔杆做枪杆,以新闻为武器,带领新闻队伍转战太行山,报道我们前线战士的英勇事迹,用宣传来告诉敌人,中国军队打不垮,中国军人不会输。
21、杨继盛,一个淹没于历史中的鲜为人知的名字,曾经却是一个铮铮铁汉,忠贞义士,在明朝中后期,那个政治一片黑暗,官场权钱交易的形势下,杨继盛虽任兵部武选员外郎职位,却并没有选择软弱,也并没有如当今的许多人一样去选择服从社会妥协社会,而是怀着强烈的正义感,与之进行了一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斗争,虽然以惨烈地死去而告终,却展现了一个文人的风骨,更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以人格化的魅力永久流传。
22、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
23、1909年,基于爱国热情,蒋卫平答应黑河道台宋小濂的要求前去俄国谈判红梦河金矿的归属事宜。因他在中俄交涉中占尽上风,触怒了俄国,在归国途中被俄士兵开枪杀害,年仅28岁。
24、1930年,18岁的邓拓在上海先后参加了“左联”和“上海反帝大同盟”,年末秘密加入中国共产d,化名丁丙根进行地下工作。一年后,参加上海纪念“广州暴动”五周年游行时被捕。翌年秋,保释出狱。后福建地区发生政变,“闽变”失败后,邓拓再次被捕,在大哥邓伯禹的帮助下,邓拓来到了当时的河南大学。
25、1924年,章士钊倒向北洋军阀政府,李大钊感到非常遗憾,他见到章的夫人吴弱男后,希望吴劝说章不要与反动军阀同流合污。章夫人很敬重李大钊,曾恳请李大钊做她子女的指导老师,并认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为干女儿。有一次章夫人向李大钊提出给自己书写条幅作为纪念时,李大钊又手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一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可以说是李大钊同志一生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26、时僧时俗苏曼殊“国民孤愤英雄泪,洒上鲛绡赠故人”;
27、个人感悟:现在我从事的是办公室文员一职,很高兴能加入华北公司这个大家庭。工作当中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还需向前辈们请教,希望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8、“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他写给友人的一副对联,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29、十二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于嘉靖三十四年遇害,年四
30、(山川之美古今共谈)•《烟云供养——买鸿钧诗文书画》欣赏之❺欧洲纪游篇-维也纳
31、室雅兰香|北京画院画家李小可先生,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唐承华老师做客近水山房!
32、通观李大钊的论著,有两个方面的特点是应当受到重视的:第李大钊的思想、理论往往是通过对历史和对史学的阐发而表现出来的。第李大钊“夙研史学”,在史学方面不仅有兴趣,而且有造诣。他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和北京大学教授后,曾在北京大学、朝阳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授唯物史观研究、史学思想史等课程,今《李大钊文集》中有关论著即是当年之讲义;而《史学要论》一书,则是一本可贵的系统论著。这两个方面的原因,确立了李大钊在20世纪中国史学上的重要地位——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这里,试就李大钊的历史观作扼要的概括。
33、·公司工会首次喜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
34、 ——中国新闻界的先驱
35、李大钊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东渡去了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并寄发给国内,一时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
36、邓拓在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提出的“八匹骡子办报”“三千字里做文章”等重要的新闻理论,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邓拓是河南大学的杰出校友,同河南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一部《中国救荒史》更是让邓拓这个名字闻名全国,让我们走进他传奇的一生,走进这位新闻人的世界。
37、唯有美食不可辜负|看近代大家如何“吃”出艺术?
38、他未能等到痛饮黄龙府的那一刻,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是所有革命者的光辉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他那时时牵挂国家兴亡、刻刻不忘人民疾苦的精神风貌,也让我们永远敬仰与学习。
39、邓拓的一生是短暂的,他在生命的盛年离开了我们,但他却在有限的生命里散发出了无限的光和热,邓拓所处的时代正是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年代,以邓拓、马可、赵九章等一大批河大学子走出学校,面对国家的羸弱,内忧外患,为救亡图存,振兴民族而投身革命事业,他们是河大精神的代表,是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河大人。在河南大学入选双一流之际,中文系六七届校友王全书(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河南省委原副书记)沁园春一首,来抒发对母校的尊崇感恩之情,同时也是对以邓拓等为代表的河大人的尊崇敬佩:
40、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这原是明代人杨继盛所作,杨继盛因反对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
41、个人感悟:转眼入职已有一年半的时间,这一年半里,感恩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位导师、朋友。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里,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力”。博学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Fighting!
42、——重视阶级斗争学说。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写道: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很有密切关系的,还有那阶级竞争说”。“历史的唯物论者,既把种种社会现象不同的原因总约为经济的原因,更依社会学上竞争的法则,认许多组成历史明显的社会事实,只是那直接,间接,或多,或少,各殊异阶级间团体竞争所表现的结果。他们所以牵入这竞争中的缘故,全由于他们自己特殊经济上的动机。”(《文集》下,第60页)他又撰写《阶级竞争与互助》一文指出:“所谓阶级,就是指经济上利害相反的阶级。”(《文集》下,第17页)李大钊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来看待历史、说明历史,这在中国史学发展上是第一次。
43、(山川之美古今共谈)•《烟云供养——买鸿钧诗文书画》欣赏之❹——张自忠路六号篇
44、个人感悟:做通讯员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够第一时间和当事人分享各种情绪:或欣喜、或感动、或鼓舞。当通讯消息经你之手发布之后,看着同事们的纷纷转发和积极点赞,那种喜悦和成就感非三言两语所能描述。在接下来,我将继续做好通讯员的职责,收获感动,传递感动。
45、能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能不能同群众想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是评价记者的重要方面,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基层是社会变革的施工一线,离开了这座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新闻富矿,无论传播技术和手段如何迭代,无论报道方式和形式如何创新,都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要抵达这个新闻富矿,就得靠记者的脚力。总台记者为获得悬崖村的真实情况,深入到昭d县的支尔莫乡,尽管当地阿皮书记告诉记者上山路程艰难,可以让老乡下山接受采访,但是总台记者谢绝了书记的好意,执意上山,并没有珍惜脚力,在攀爬了四个小时后终于到达山顶,才成就了后续的一些列有温度的深入报道。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就得放下身段,增强脚力,走出媒体大院,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灾区去,到贫困山区去,写出冒热气、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作品。
46、明嘉靖年间,杨继盛出任南京兵部员外郎中,笃实刚正,不畏权势,因勇敢弹劾大奸臣严嵩未果,反而惨死在严嵩的屠刀下。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47、个人感悟:时光飞逝,转眼间,从入职华北公司以来,从事宣传工作已经一年多了。回首自己的写作历程,我尝到了作为一名通讯员的酸甜苦辣,同时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通讯员,这是一个充满学习、充满挑战、充满机会的过程。
48、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49、·2018年供应商引荐会:携手共进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