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自传中的名句
1、(1103-28)龙门联合书局简史(周汝鼐编·印1200册)
2、“心灵·艺术·价值”国际会议NO.9|曹意强:艺术与智性
3、(32)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注15),第340页(第53页的注释)。
4、当然,今天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就如文化史本身的风格一样。的确,现在很难说谁不是文化史家,什么不是文化史。贡布里希会如何看待所谓“新文化史”,或者他是如何看待所谓“新文化史”的?开始写这篇论文时,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然而,在一次简短的在线调查中――我仍然不能把这称为“研究”――人们发现了1973年的一次电台采访,发表于《听众》[TheListener],采访要求贡布里希回答关于文化史中各种新潮流的问题。(38)那时还没有创造出“新文化史”这个词。(39)我记得这次采访,因为我碰巧就是采访者。
5、(1104-47)文史知识(1983年第1-7期、第9-12期)(存10册仅缺2册)(撒切尔夫人自传中的名句)。
6、(1103-48)简明古籍辞典(胡道静主编·齐鲁书社1989年版·精装)
7、(31)D.萨默斯[D.Summers],《E.H.贡布里希与黑格尔的传统》[E.H.GombrichandtheTraditionofHegel],载《艺术理论指南》[CompaniontoArtTheory],P.史密斯[P.Smith]和C.怀尔德[C.Wilde]编辑(牛津:2002年),第139—149页(第139页)。
8、当然,情况还不只如此。十分有趣的是,人们不只把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诸如约翰·斯图尔特·穆勒[JohnStuartMill]等英国人相联系,而且与来自欧洲大陆的,尤其是来自贡布里希故乡奥地利的思想家相联系。奥地利人波普尔把卡尔·马克思[KarlMarx]连同匈牙利移民卡尔·曼海姆[KarlMannheim]一起批评为“方法论的集体主义者”。著名的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者包括四位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CarlMenger]、约瑟夫·熊彼特[JosefSchumpeter](后来宣布放弃这一观点)、路德维希·冯·米泽斯[LudwigvonMises]和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vonHayek](后来成为撒切尔夫人[MrsThatcher]的精神导师)。(24)也许我们应该将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看作一种奥地利文化传统,或者更好的考量是,鉴于奥地利学者和英国学者之间在更早的时间就建立了联系,将其作为一种英国-奥地利文化传统来谈论。例如,特奥多尔·贡珀茨[TheodorGomperz]翻译了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的著作,而维也纳经济学学派受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启发。(25)
9、布鲁诺 在接受宗教裁判所审判时的演说(节选)
10、 《鹿鸣》之所以自始至终洋溢着“鼓瑟吹笙”的欢快的气氛,表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并非仅仅是作为强调“等级观念及宗族团结”的美诗。此诗的重点是“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一批好宾客,谈吐高雅。示人儒雅不轻浮,君子学习好楷模)。这种“祥和”就是“礼”,礼乐文化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古人认为“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大礼与天地同节,大乐与天地同和,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人的外在的言行举止,要通过“礼”来加以规范,其基本特征是恭敬,而人内在的德性及心性,则要通过“乐”来提升,其基本特征是和。诗歌和礼乐是相通并相辅相成的,因此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1、雷纳德·科伦的这本《侘寂》是一部开创性的经典著作,介绍了事物的不完美,无常和不完整之美。自1994年初版以来,《侘寂》已多次再版,被译成多国语言,也影响了无数艺术家、设计师、诗人和哲学家。
12、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位政治家都是出色的演说家,有志于从事政治活动的人都必须注意训练这方面的才能。(撒切尔夫人自传中的名句)。
13、褚时健说“我人生里没有服过输的时候,但我都是和自己较劲,我希望我的人生价值都体现在当下,而不是昨天曾经如何。”人生里从不服输只和自己较劲的人应该不多,反正我常常服输,也常常怀念过去,但更珍惜每一个当下。
14、⑤一个女人的自传-杨步伟,她是赵元任的夫人(1889-1981),相夫教子有成,自己也是传奇现代新女性,她关于女性要努力接受教育,结婚前最好先做点事情,如何建立社会自信等我都颇受启迪,深以为然。
15、四年前,诗人北岛邀请到旅法30年的跨文化学者陈力川,他纵览古今中外,从2000多年来的诸多演讲中,综合考虑了历史影响力、演讲者、思想内涵、语言等不同因素,最后精选出32篇演讲,并细致地进行了解读,形成了“给孩子系列”的第16本《给孩子的演讲》。
16、 她一身洁白地走来,洁白得像她的思想
17、“他经常在早晨5点起床,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3点,为奥巴马的最后胜选立下了汗马功劳——那句著名的‘是的,我们行’(Yes,wecan)就是法夫罗的杰作。”奥巴马的高级顾问大卫·阿克塞尔罗德这样评价。
18、(1103-41)书画的装裱与修复(故宫修复厂裱画组编著·文物社1983年版)
19、(1103-42)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李国新编著·多图)
20、贡布里希当然是微观层面的文化史杰出践行者,这是从20世纪30年代他将手法主义解释为对曼图亚等地宫廷环境的反应而非对普遍精神危机的反应开始的。在这方面,他关于作为艺术赞助人的早期梅迪奇[Medici]家族的论文(41)可与瓦尔堡关于萨塞蒂[Sassetti]的遗嘱的著名论文媲美。(42)从另一方面说,他在宏观水平上回避了文化史,把它与黑格尔相联系。他把婴儿(即情境[Zusammenhang])与时代精神的洗澡水一起倒掉了。在这方面,可能还在其他方面,对贡布里希众多成就的庆祝需要与超越这些成就的尝试结合起来。(43)
21、(1104-15)章太炎诗文选注(上)(上海人民社1976年版)
22、所以,同学们都努力学习起来哇。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在这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时代,答案不会简单出现在书里。因为生活根本没有标准确定的答案,你也不能期望过去的经验能解决未来的问题。
23、(1104-43)文史知识(1987年第1-12期)(12册全)
24、(1103-26)中华书局书品目录(1986-1995)
25、令人感动的演讲有三个要素:主人公有某种人生的缺憾;有一个非常远大的目标;有挑战困难的姿态。感动人的演讲是一定要有这三个要素的。
26、(1104-9)笔记文选读(吕叔湘选注·中华1962年版)
27、(14)贡布里希,《艺术史与社会科学》(注8),第148页。
28、(27)例如A.瓦尔堡《肖像艺术与佛罗伦萨有产阶级》[BildniskunstundflorentinischesBürgertum](莱比锡:1902年),D.布里特[D.Britt]译为《肖像艺术与佛罗伦萨有产阶级》[TheArtofPortraitureandtheFlorentineBourgeoisie],载A.瓦尔堡,《异教古代的复苏》[TheRenewalofPaganAntiquity](洛杉矶:1999年),第184—221页;同上,《弗朗切斯科·萨塞蒂的遗嘱》[FrancescoSassettisletztwilligeVerfügung],载《献给奥古斯特·施马尔索的艺术科学文集》[KunstwissenschaftlicheBeiträgeAugustSchmarsowgewidmet](莱比锡:1907年),第129—152页;译为《弗朗切斯科·萨塞蒂的遗嘱》[FrancescoSassetti’sLastInjunctionstoHisSons],载《异教古代的复苏》,第223—262页。
29、可能因为他们对自己也比较真诚,所以可以活得更加潇洒吧。。。这种有趣的书,最合适满足我那颗八卦的心:名人轶事其实都是他们真实人格的反映。。。真实,已经变成了这个世界的稀缺品了:因为大家都要带着手法与故事去制造人设IP了。。。所以看到无所遮拦的浪荡子们,突然心生快慰。。。书在结构上的创新令人脑洞大开:我是否应该在文创协会10周年时,写一本每年遇到的黑天鹅与灰犀牛呢。。。原价现价。。
30、⑥温柔的西部:这是我在重庆结识的女作家吴景娅的作品。她获得过冰心散文奖,文字恣意张扬又文采斐然,非常重庆!
31、2018年8月潘老师启动了“深度阅读”读书模式,2020年12月11日更名为“潘老师读书会”。至今已开办3年,倡导“因书明理,以书会友”的理念。已完成“梁漱溟”及其五本著作、“走进唐三李”、“触摸易经”、“民国讲堂”系列、“品品宋三杰”、“戴安娜与他的男人们”、“大历史背景下的撒切尔夫人”、“吕后新说”、“庄子”、“导读张爱玲系列”等。举办线下讲座13场,线上直播分享100多期,钉钉直播分享11场,深度拆解多本著作,邀请了社会上的一些专家、学者担任深度阅读的指导老师。
32、股东宁缺勿滥,股东有问题,企业很难做好。提前做好股东进入和退出的规矩。企业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
33、(1104-29)新编万年历(1840-2050)·一百年日历表(1901-2000)(1984-1987年版·2册合售)
34、我还喜欢B&O音响。也是因为受到了乔布斯影响。我第一款B&O耳机是在美国买的。至今为止我还是喜欢B&O这个品牌。
35、(1103-34)出版工作(外文社1954年版)
36、《商业模式全史》,作者是日本的三谷宏治。这是一本关于全球商业模式变革的历史沿革的书。读后还是很受启发。作者把商业模式历史的发展分为三段,第一时期是从远古到1990年前后,第二时期是1991-200为了解释互联网经济,商业术语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至顶峰。随着2001年网络泡沫的崩溃,人们都认为“商业模式”会被淘汰,但它却存活了下来,因为它的一是回答了“竞争优势的持续性”,二是回答了“革新方法”的问题。商业模式的第三时期是从2002到现在。个人觉得,对于三阶段的分类,可能还会有研究者根据时间的推进重新进行分类,但对一些商业模式本质的认知,还是非常棒的。
37、 潘老师说,浩瀚的中国文学史,曹雪芹是古典文学的翘楚,而张爱玲是许子东教授形容的,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条河。这两位文学家的作品为什么被后人如此执着深入地研究?为什么《红楼梦》可以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并驾齐驱?
38、(18)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注15),第17页。